第68章 康复之路
关灯
小
中
大
清晨六点十五分,余小麦在生物钟的作用下准时醒来。
病房的窗帘缝隙间透进一缕阳光,落在她正在输液的手背上。
她下意识地看向另一张病床——陆远山已经起来了,正坐在窗边的小桌前写着什么,手边的马克杯冒着热气。
"今天感觉怎么样?"余小麦轻声问道。
陆远山转过头,晨光为他瘦削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
比起刚入院时,他的气色好了不少,眼下的青黑褪去了大半。
"好多了。
"他晃了晃手里的药盒,"陈医生说再观察三天,如果指标稳定就可以出院。
" 余小麦坐起身,伸手去够床头柜上的水杯。
这个简单的动作在两周前还需要护士帮忙,现在她已经能轻松完成了。
手腕上的蓝色斑痕淡了许多,只剩下淡淡的青影,像是即将消退的淤青。
"你的肝功能指标昨天降到正常值了。
"陆远山递给她一张纸,"陈医生让我转交你的最新检查报告。
" 余小麦接过报告,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手指。
陆远山的体温终于不再像刚入院时那样冰凉,而是接近正常人的温暖。
报告上的数据让她眼前一亮——转氨酶降到了45,胆红素也恢复了正常。
"看来新疗法真的有效。
" "嗯。
"陆远山走回自己床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我整理了这段时间的治疗记录,或许对后续研究有帮助。
" 余小麦注意到笔记本扉页上贴着一张老照片:年轻的陆医生站在临山县卫生院的门口,怀里抱着个面色苍白的小男孩。
照片一角标注着"2003.9"。
"那是你父亲?" 陆远山点点头:"当时他刚发现蓝月井周边居民的肝病异常,开始追踪研究。
"他翻到后面几页,"这些是当年患者的治疗记录,用的就是我们现在这种改良版螯合剂疗法。
" 余小麦凑近看那些泛黄的纸页。
记录显示,当年有七位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由于经费中断,研究没能继续。
"所以陈医生是在延续你父亲的研究?" "对,但他改良了配方。
"陆远山指着笔记本上的一行化学式,"加入了谷胱甘肽前体,减轻了副作用。
" 病房门被轻轻推开,护士小林端着药盘走进来。
"早啊,两位模范病人。
"她笑着给余小麦量血压,"今天陈医生有个好消息要宣布。
" 余小麦的血压计发出"滴"的一声。
"112/76,完美。
"小林记录下数据,"对了,县电视台想采访你们,关于新疗法的治疗效果。
" 陆远山皱眉:"不必了吧。
" "陈医生说对争取研究经费有帮助。
"小林给两人发了药片,"十点在会议室,不会耽误太久。
" 等护士离开后,余小麦看向陆远山:"你不想去?" "只是不习惯面对镜头。
"陆远山收起笔记本,"况且真正的功臣是陈医生和你父亲。
" 余小麦望向窗外。
住院部楼下的小花园里,几个穿着病号服的患者正在散步。
其中一位老人手腕上隐约可见蓝色斑痕——那是3床的王老师,上周才开始接受新疗法。
"其实我有个想法。
"她转回身,"出院后我想回临山县看看,也许能帮陈医生收集更多病例数据。
" 陆远山的手指在笔记本封面上轻轻敲击:"巧了,我正打算申请调去临山卫生院。
" 阳光渐渐爬满半个病房,将两人的病床都笼罩在温暖中。
余小麦突然意识到,这是入院以来第一个没有疼痛、没有恶心、没有恐惧的早晨。
*** 十点的采访比想象中顺利。
陈医生展示了治疗前后的对比数据,重点介绍了螯合剂与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
余小麦和陆远山作为成功案例,只需要简单回答几个问题。
"最明显的改善是什么?"女记者将话筒转向余小麦。
"食欲恢复了,关节也不再疼痛。
"她展示着自己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肤色的手腕,"医生说再过一个疗程,这些色素沉着就会完全消失。
" 记者又转向陆远山:"听说您父亲是最早发现这种地方性肝病的医生?" "是的。
"陆远山的语气平静,"当时受条件限制,没能深入研究。
感谢陈医生团队完成了这项工作。
" 采访结束后,陈医生留下两人。
"有个好消息。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省里批准了扩大临床试验,临山卫生院将作为首个试点。
" 余小麦和陆远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你们俩恢复得最好,又有医学背景。
"陈医生递给他们两份文件,"如果愿意,可以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参与。
" 文件上是详细的岗位描述和工作计划。
余小麦
病房的窗帘缝隙间透进一缕阳光,落在她正在输液的手背上。
她下意识地看向另一张病床——陆远山已经起来了,正坐在窗边的小桌前写着什么,手边的马克杯冒着热气。
"今天感觉怎么样?"余小麦轻声问道。
陆远山转过头,晨光为他瘦削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
比起刚入院时,他的气色好了不少,眼下的青黑褪去了大半。
"好多了。
"他晃了晃手里的药盒,"陈医生说再观察三天,如果指标稳定就可以出院。
" 余小麦坐起身,伸手去够床头柜上的水杯。
这个简单的动作在两周前还需要护士帮忙,现在她已经能轻松完成了。
手腕上的蓝色斑痕淡了许多,只剩下淡淡的青影,像是即将消退的淤青。
"你的肝功能指标昨天降到正常值了。
"陆远山递给她一张纸,"陈医生让我转交你的最新检查报告。
" 余小麦接过报告,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手指。
陆远山的体温终于不再像刚入院时那样冰凉,而是接近正常人的温暖。
报告上的数据让她眼前一亮——转氨酶降到了45,胆红素也恢复了正常。
"看来新疗法真的有效。
" "嗯。
"陆远山走回自己床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我整理了这段时间的治疗记录,或许对后续研究有帮助。
" 余小麦注意到笔记本扉页上贴着一张老照片:年轻的陆医生站在临山县卫生院的门口,怀里抱着个面色苍白的小男孩。
照片一角标注着"2003.9"。
"那是你父亲?" 陆远山点点头:"当时他刚发现蓝月井周边居民的肝病异常,开始追踪研究。
"他翻到后面几页,"这些是当年患者的治疗记录,用的就是我们现在这种改良版螯合剂疗法。
" 余小麦凑近看那些泛黄的纸页。
记录显示,当年有七位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由于经费中断,研究没能继续。
"所以陈医生是在延续你父亲的研究?" "对,但他改良了配方。
"陆远山指着笔记本上的一行化学式,"加入了谷胱甘肽前体,减轻了副作用。
" 病房门被轻轻推开,护士小林端着药盘走进来。
"早啊,两位模范病人。
"她笑着给余小麦量血压,"今天陈医生有个好消息要宣布。
" 余小麦的血压计发出"滴"的一声。
"112/76,完美。
"小林记录下数据,"对了,县电视台想采访你们,关于新疗法的治疗效果。
" 陆远山皱眉:"不必了吧。
" "陈医生说对争取研究经费有帮助。
"小林给两人发了药片,"十点在会议室,不会耽误太久。
" 等护士离开后,余小麦看向陆远山:"你不想去?" "只是不习惯面对镜头。
"陆远山收起笔记本,"况且真正的功臣是陈医生和你父亲。
" 余小麦望向窗外。
住院部楼下的小花园里,几个穿着病号服的患者正在散步。
其中一位老人手腕上隐约可见蓝色斑痕——那是3床的王老师,上周才开始接受新疗法。
"其实我有个想法。
"她转回身,"出院后我想回临山县看看,也许能帮陈医生收集更多病例数据。
" 陆远山的手指在笔记本封面上轻轻敲击:"巧了,我正打算申请调去临山卫生院。
" 阳光渐渐爬满半个病房,将两人的病床都笼罩在温暖中。
余小麦突然意识到,这是入院以来第一个没有疼痛、没有恶心、没有恐惧的早晨。
*** 十点的采访比想象中顺利。
陈医生展示了治疗前后的对比数据,重点介绍了螯合剂与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
余小麦和陆远山作为成功案例,只需要简单回答几个问题。
"最明显的改善是什么?"女记者将话筒转向余小麦。
"食欲恢复了,关节也不再疼痛。
"她展示着自己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肤色的手腕,"医生说再过一个疗程,这些色素沉着就会完全消失。
" 记者又转向陆远山:"听说您父亲是最早发现这种地方性肝病的医生?" "是的。
"陆远山的语气平静,"当时受条件限制,没能深入研究。
感谢陈医生团队完成了这项工作。
" 采访结束后,陈医生留下两人。
"有个好消息。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省里批准了扩大临床试验,临山卫生院将作为首个试点。
" 余小麦和陆远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你们俩恢复得最好,又有医学背景。
"陈医生递给他们两份文件,"如果愿意,可以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参与。
" 文件上是详细的岗位描述和工作计划。
余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