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返乡风波
关灯
小
中
大
余小麦按下手机键盘上的绿色通话键时,窗外正下着初夏的第一场暴雨。
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卫生室的铁皮屋顶上,几乎盖过了电话那头的铃声。
"喂?姐?"弟弟建国的声音夹杂着工地的嘈杂声从听筒里传来。
"建国,你那边怎么这么吵?"余小麦不得不提高嗓门。
"在工地搬水泥呢!有啥事快说,工头看着呢!" 余小麦望了眼墙上贴着的药材基地规划图,深吸一口气:"你辞职回来吧,家里地都给你留着,种解毒藤比打工强。
"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几秒,接着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像是建国走到了僻静处。
"姐,你开玩笑吧?"建国压低声音,"前阵子不是说药材基地黄了吗?" "换到村北荒坡了。
"余小麦用手指绕着电话线,"陆研究员说了,基地建成后优先收购周边村民种的药材,价格比市场高三成。
" 电话里传来建国粗重的呼吸声。
余小麦知道弟弟在算账——他家有五亩好地,按这个价格,一年收入能顶他在工地干两年。
"可是..."建国犹豫道,"我刚升了小组长,一个月多三百块钱..." "你媳妇春桃天天抱着孩子哭。
"余小麦打断他,"孩子都快不认识你这个爹了。
" 电话那头又沉默了。
余小麦听见打桩机的轰鸣和工头的吆喝声。
"行,我明天就跟工头说。
"建国的声音突然坚定起来,"不过得干完这个月,不然押金拿不回来。
" 挂断电话,余小麦翻开登记本,在"意向种植户"一栏写下弟弟的名字。
本子上已经登记了七户人家,大多是村里最穷的几户。
她正出神,手机又响了,是陆远山发来的短信:"施工方案已批,明日县施工队进场,先在实验田建临时板房。
" 第二天一早,余小麦骑着新买的爱玛电动车去实验田时,远远就看见两辆黄色工程车停在荒坡下。
几个穿橙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卸建材,崭新的彩钢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余医生!"陆远山站在临时搭起的遮阳棚下冲她招手,"来看看图纸。
" 余小麦停好车走过去,看见折叠桌上铺着一张建筑图纸。
那是一栋L形的简易板房,标注着"实验室宿舍厨房"等字样。
"这么小?"余小麦有些意外,"够用吗?" 陆远山推了推眼镜:"科研经费有限,先解决有无问题。
"他指着图纸一角,"这里预留了扩建空间,等项目出成果了再申请二期资金。
" 正说着,一辆摩托车呼啸着冲上坡来,急刹时扬起一片尘土。
赵金柱从车上跳下来,安全帽歪戴着,脸上阴云密布。
"陆专家!"他大步走过来,一脚踩在图纸上,"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余小麦皱眉:"赵老板,有话好好说。
" 赵金柱充耳不闻,指着正在组装的板房:"施工为什么不找本地队伍?看不起我们乡下人?" 陆远山平静地抽出被踩住的图纸:"这是县里统一招标的施工队,专做科研建筑。
" "放屁!"赵金柱突然提高嗓门,"就是你们看不起人!我赵金柱在十里八乡做了多少工程,还比不上县里那些二把刀?" 他的声音引来了几个看热闹的村民。
余小麦注意到,陈明也在其中,正抱着胳膊冷笑。
"赵老板,"余小麦上前一步,"这是有规定的,科研项目必须..." "少拿规定唬人!"赵金柱突然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看看!这是我的建筑资质证书!县里哪个工程我做不了?" 陆远山接过证书看了看,递给余小麦。
她一眼就看出问题——这是一张过期的三级资质证书,而科研建筑要求至少二级。
"赵老板,这个..." 余小麦话没说完,赵金柱突然一把抢回证书,转身对围观的村民喊道:"乡亲们看看!城里人就是看不起咱们!有钱宁愿给外人赚也不照顾本村人!" 陈明立刻帮腔:"就是!咱们村的项目,凭什么外人来干?"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小声附和,有人摇头叹气。
余小麦看见马建国急匆匆地从村委会方向跑来,衬衫都被汗湿透了。
"怎么回事?"马建国气喘吁吁地插进人群,"赵金柱,你又闹什么?" 赵金柱梗着脖子:"马主任,你今天必须给个说法!咱们村的工程,凭什么给外人干?" 马建国擦了擦汗:"这是县里的决定..." "县里?"赵金柱冷笑,"县里哪个领导收了好处?你敢说出来吗?"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余小麦看见县施工队的工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警惕地望着这边。
陆远山突然拍了拍手:"各位乡亲,听我说两句。
"他的声音不大,但奇异地让骚动平息下来,"这个板房只是临时建筑,后续基地的围墙、道路、灌溉系统都会优先考虑本地施工队。
" 赵金柱眼睛一亮:"当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
"陆远山点头,"不过要
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卫生室的铁皮屋顶上,几乎盖过了电话那头的铃声。
"喂?姐?"弟弟建国的声音夹杂着工地的嘈杂声从听筒里传来。
"建国,你那边怎么这么吵?"余小麦不得不提高嗓门。
"在工地搬水泥呢!有啥事快说,工头看着呢!" 余小麦望了眼墙上贴着的药材基地规划图,深吸一口气:"你辞职回来吧,家里地都给你留着,种解毒藤比打工强。
"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几秒,接着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像是建国走到了僻静处。
"姐,你开玩笑吧?"建国压低声音,"前阵子不是说药材基地黄了吗?" "换到村北荒坡了。
"余小麦用手指绕着电话线,"陆研究员说了,基地建成后优先收购周边村民种的药材,价格比市场高三成。
" 电话里传来建国粗重的呼吸声。
余小麦知道弟弟在算账——他家有五亩好地,按这个价格,一年收入能顶他在工地干两年。
"可是..."建国犹豫道,"我刚升了小组长,一个月多三百块钱..." "你媳妇春桃天天抱着孩子哭。
"余小麦打断他,"孩子都快不认识你这个爹了。
" 电话那头又沉默了。
余小麦听见打桩机的轰鸣和工头的吆喝声。
"行,我明天就跟工头说。
"建国的声音突然坚定起来,"不过得干完这个月,不然押金拿不回来。
" 挂断电话,余小麦翻开登记本,在"意向种植户"一栏写下弟弟的名字。
本子上已经登记了七户人家,大多是村里最穷的几户。
她正出神,手机又响了,是陆远山发来的短信:"施工方案已批,明日县施工队进场,先在实验田建临时板房。
" 第二天一早,余小麦骑着新买的爱玛电动车去实验田时,远远就看见两辆黄色工程车停在荒坡下。
几个穿橙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卸建材,崭新的彩钢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余医生!"陆远山站在临时搭起的遮阳棚下冲她招手,"来看看图纸。
" 余小麦停好车走过去,看见折叠桌上铺着一张建筑图纸。
那是一栋L形的简易板房,标注着"实验室宿舍厨房"等字样。
"这么小?"余小麦有些意外,"够用吗?" 陆远山推了推眼镜:"科研经费有限,先解决有无问题。
"他指着图纸一角,"这里预留了扩建空间,等项目出成果了再申请二期资金。
" 正说着,一辆摩托车呼啸着冲上坡来,急刹时扬起一片尘土。
赵金柱从车上跳下来,安全帽歪戴着,脸上阴云密布。
"陆专家!"他大步走过来,一脚踩在图纸上,"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余小麦皱眉:"赵老板,有话好好说。
" 赵金柱充耳不闻,指着正在组装的板房:"施工为什么不找本地队伍?看不起我们乡下人?" 陆远山平静地抽出被踩住的图纸:"这是县里统一招标的施工队,专做科研建筑。
" "放屁!"赵金柱突然提高嗓门,"就是你们看不起人!我赵金柱在十里八乡做了多少工程,还比不上县里那些二把刀?" 他的声音引来了几个看热闹的村民。
余小麦注意到,陈明也在其中,正抱着胳膊冷笑。
"赵老板,"余小麦上前一步,"这是有规定的,科研项目必须..." "少拿规定唬人!"赵金柱突然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看看!这是我的建筑资质证书!县里哪个工程我做不了?" 陆远山接过证书看了看,递给余小麦。
她一眼就看出问题——这是一张过期的三级资质证书,而科研建筑要求至少二级。
"赵老板,这个..." 余小麦话没说完,赵金柱突然一把抢回证书,转身对围观的村民喊道:"乡亲们看看!城里人就是看不起咱们!有钱宁愿给外人赚也不照顾本村人!" 陈明立刻帮腔:"就是!咱们村的项目,凭什么外人来干?"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小声附和,有人摇头叹气。
余小麦看见马建国急匆匆地从村委会方向跑来,衬衫都被汗湿透了。
"怎么回事?"马建国气喘吁吁地插进人群,"赵金柱,你又闹什么?" 赵金柱梗着脖子:"马主任,你今天必须给个说法!咱们村的工程,凭什么给外人干?" 马建国擦了擦汗:"这是县里的决定..." "县里?"赵金柱冷笑,"县里哪个领导收了好处?你敢说出来吗?"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余小麦看见县施工队的工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警惕地望着这边。
陆远山突然拍了拍手:"各位乡亲,听我说两句。
"他的声音不大,但奇异地让骚动平息下来,"这个板房只是临时建筑,后续基地的围墙、道路、灌溉系统都会优先考虑本地施工队。
" 赵金柱眼睛一亮:"当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
"陆远山点头,"不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