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田野上的希望

关灯
    余小麦把药茶递给他:"先喝口水。

    我们有两整天时间准备。

    " 陆远山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眉头微皱——他尝出了草药的味道,抬头看了余小麦一眼。

    余小麦假装没注意到他的目光,转身去整理样品柜。

     "关于花朵的药用价值,"陈志明坐到实验台前,"我可以帮忙整理一些国内外研究资料。

    如果能现场演示提取过程......" "超临界萃取是最佳选择。

    "陆远山放下茶杯,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但需要先采集足够的花样。

    " "东区试验田有十几株正在开花。

    "余小麦说,"不过要大规模分析的话......" "我有个想法。

    "陈志明拿出手机,"上海实验室有套微型提取设备,适合研究用量。

    我可以让他们快递过来,明天就能到。

    " 陆远山停下打字:"这太麻烦你了。

    " "别客气。

    "陈志明已经开始发信息,"就当是我送给老同学的见面礼。

    " 余小麦注意到陆远山的手指在杯沿轻轻摩挲,那是他感动时的小动作。

    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建议分头行动。

    "余小麦拿出记事本,"陆研究员负责整理项目总体情况,我收集田间数据和农户收益案例,陈医生准备花朵药用价值的资料。

    " "同意。

    "陆远山点头,"下午我们去拍些试验田的照片和视频,制作成演示材料。

    " 陈志明看了看手表:"我联系上海那边后,咱们再详细讨论提取工艺。

    对了,"他转向陆远山,"你右腿的旧伤是不是又犯了?" 余小麦惊讶地抬头——她没想到陈志明也注意到了。

     陆远山略显尴尬:"老毛病了,不碍事。

    " "我行李箱里有种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贴膏,效果不错。

    "陈志明起身,"待会儿拿给你。

    " "谢谢。

    "陆远山的语气平静,但余小麦看到他耳尖微微发红——陆远山总是这样,不擅长接受别人的关心。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三人沉浸在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余小麦穿梭于办公室和试验田之间,收集各种数据;陆远山埋头整理报告,眼镜反射着电脑屏幕的蓝光;陈志明则不断接打电话,协调设备运输和技术资料。

     中午时分,余小麦从食堂带回三份盒饭,发现陆远山还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在电脑前工作。

     "吃饭了。

    "她把盒饭放在他面前,故意挡住屏幕,"休息一会儿。

    " 陆远山这才后知后觉地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几点了?" "一点二十。

    "余小麦打开盒饭,把筷子递给他,"陈医生呢?" "去村口接快递了,说是设备已经到了。

    "陆远山接过筷子,突然注意到余小麦手背上有一道细小的划痕,"你手怎么了?" 余小麦低头看了看:"采花时被刺划的,没事。

    " 陆远山放下筷子,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药箱:"解毒藤的刺有时会引起轻微过敏。

    "他取出碘伏棉签,轻轻擦拭那道伤口,"疼吗?" "不疼。

    "余小麦看着陆远山专注的侧脸,他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呼吸轻得几乎感受不到。

     门突然被推开,陈志明抱着一个泡沫箱走进来:"设备到了!"他看到两人的情景,愣了一下,"我是不是打扰到什么了?" 陆远山迅速松开余小麦的手:"小麦被刺划伤了,我帮她处理一下。

    " "嗯,处理得很好。

    "陈志明意味深长地笑笑,把泡沫箱放在实验台上,"吃完饭我们就试试这个微型提取器。

    " 下午的工作效率惊人。

    陈志明的设备虽然小巧,但功能齐全,他们成功从解毒藤花朵中提取出淡紫色的精华。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与陈志明提到的文献数据高度吻合。

     "这个峰形......"陆远山指着色谱图上的一个尖峰,"是不是就是那篇论文里提到的特殊花青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志明点头:"很可能。

    如果能做质谱分析确认结构......" "县疾控中心有台老旧的质谱仪。

    "余小麦突然想起,"去年我们去检测重金属残留时见过的。

    " 陆远山立刻拿起电话:"我联系一下老李,看明天能不能借用。

    " 夕阳西下,实验室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余小麦揉了揉酸痛的脖子,发现已经晚上七点多了。

    陆远山还在和陈志明讨论提取参数,桌上堆满了资料和空咖啡杯。

     "我去食堂拿些晚饭过来。

    "她说。

     陆远山这才注意到时间:"这么晚了?"他站起身,右腿明显跛了一下,"我和你一起去。

    " "不用,你继续和陈医生讨论。

    "余小麦按住他的肩膀,"我很快回来。

    " 食堂已经没什么人了,厨师老李特意给他们留了三份饭菜。

    余小麦端着托盘往回走,夜风拂过脸颊,带着田野特有的清新。

    基地的路灯下,几只飞蛾不停地撞击灯罩,发出细微的啪啪声。

     她突然想起五年前刚离婚时,带着满心伤痕回到家乡,是陆远山给了她这份工作,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

    那时的陆远山比现在更加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 "需要帮忙吗?"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

    余小麦抬头,看到基地保安老张站在面前。

     "不用,谢谢。

    "她调整了一下托盘平衡,"张叔,听说县里领导要来考察?" 老张点点头:"全村都传遍了。

    老李说,要是项目能推广,村里至少能多出二十个工作岗位呢!" 余小麦笑了笑,继续向实验室走去。

    透过窗户,她看到陆远山正在白板上画着什么,陈志明站在一旁频频点头。

    两人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而坚定。

     这一刻,她突然觉得,或许命运真的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不仅是为了解毒藤项目,也是为了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感情,和各自背负的过去。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实验室的门:"晚饭来了,两位科学家。

    " 喜欢野麦疯长请大家收藏:()野麦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