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审计利剑再出鞘:学校基建账

关灯
    晨光熹微,县纪委纪检监察室的空气却带着昨夜未散的凝重。

    陈青禾小心翼翼地将那本沾着暗褐色污渍的硬壳笔记本锁进最底层的抽屉,连同那张郭亮在水库闸门阴影下的照片。

    抽屉合上的“咔哒”声,像关上了一扇通往深渊的门,但门后那只巨兽的低吼,却在他心头盘桓不去。

    学区房、新城开发、东风水库清淤……郭亮这条线,牵出的是一张足以搅动云川县根基的大网。

    他需要时间,需要更扎实的证据链,更需要一个足以撬动局面的支点。

     就在这时,室主任老严夹着烟卷走了进来,眉头习惯性地拧着,目光扫过陈青禾略显疲惫却异常清亮的眼睛。

    “青禾,学区房那条线,先稳一稳,别急着往上捅。

    郭亮不是王翠萍、黄有德,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手里的东西,是底牌,更是炸弹,得在最关键的时候用。

    ”他吐出一口烟圈,烟雾缭绕中,眼神锐利,“眼下,有个新活儿,给你换个脑子,也练练手。

    ” 一份薄薄的举报材料被推到陈青禾面前。

    标题是:《关于清溪镇中学教学楼维修工程存在严重违规问题的反映》。

    内容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只笼统地说“工程造假”、“虚报冒领”、“校长和包工头穿一条裤子”,署名是“部分敢怒不敢言的教师”。

     “清溪镇中?就那个离县城三十多里,屋顶漏雨能养鱼的破学校?”陈青禾有些意外。

    这和他正在追查的“大案”比起来,似乎微不足道。

     “对,就是它。

    ”老严弹了弹烟灰,“举报信写得含糊,没具体人名,没具体金额,更没证据。

    信访室转过来的,按常规,这种线索很难启动深入核查。

    但直觉告诉我,越是这种‘清水衙门’里的‘小工程’,水底下藏的泥鳅可能越滑溜。

    苍蝇腿也是肉,更是民心的秤砣。

    交给你了,牵头去查。

    记住,小切口,深挖掘。

    突破口,在账上。

    ” 陈青禾明白了老严的用意。

    学区房案牵扯高层,压力巨大,需要暂时蛰伏,积蓄力量。

    而清溪镇中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案子,正好可以让他转移注意力,同时锻炼独立办案能力,尤其是——如何在看似无头绪的迷雾中,找到那根能抽丝剥茧的线头。

    审计,将是破局的关键。

     第一步:迷雾中的校园。

    陈青禾带着一名新来的年轻纪检干事小刘,驱车赶往清溪镇。

    学校坐落在镇子边缘,几栋低矮的砖混建筑围着一个尘土飞扬的操场。

    所谓的“教学楼维修工程”,痕迹斑斑:新刷的墙壁掩盖不住墙体细微的裂缝,新换的几扇窗户玻璃在风中哐当作响,操场一角堆着些没用完的、标号明显低于合同要求的水泥。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的老者迎了出来,他是校长李国栋,眼神浑浊,带着一种认命般的疲惫。

     “陈同志,欢迎欢迎。

    ”李国栋的笑容勉强而局促,“我们这穷学校,能修修补补就不错了,感谢上级关怀啊。

    ”他递上工程材料:立项报告、招标文件、施工合同、验收报告……一应俱全,表面上看,程序完备,手续齐全。

    合同金额:八十万元整。

     陈青禾翻阅着材料,眉头微蹙。

    合同显示,中标单位是“云川县宏达建筑有限公司”。

    他不动声色地问:“李校长,工程都验收合格了,老师们怎么还有意见?” 李国栋眼神闪烁了一下,搓着手:“唉,众口难调嘛。

    有的老师觉得钱没花在刀刃上,有的……可能是对学校管理有些个人情绪。

    我们一定加强沟通,加强沟通。

    ”他言辞闪烁,明显在回避核心问题。

     陈青禾没再追问,提出要实地查看维修部位。

    李国栋陪同着,一路介绍,但陈青禾敏锐地发现,这位校长对工程细节的了解极其有限,甚至连哪些地方具体用了什么材料、做了哪些工序都含糊其辞。

    当陈青禾指着操场边那堆低标号水泥询问时,李国栋额头冒汗,支吾着说:“这……可能是施工队临时堆放的其他材料吧?具体我不太清楚,都是总务处张主任在管。

    ” 第二步:审计利剑出鞘。

    实地查看收获甚微,表面文章做得足。

    陈青禾知道,突破口必然在财务账目上。

    他立刻拨通了简薇的电话。

     “简薇,清溪镇中学,教学楼维修,八十万。

    合同看着漂亮,实地看着别扭,举报信写得含糊。

    直觉,这账有问题。

    ”陈青禾言简意赅。

     电话那头传来简薇冷静的声音:“明白了。

    把你能拿到的所有财务凭证扫描件、合同复印件、验收资料,特别是支付凭证,尽快发我。

    重点查什么?” “虚增工程量,重复报账,材料以次充好,还有……看看那个宏达建筑,背后干不干净。

    ”陈青禾顿了顿,“另外,留意一个叫张建国的,学校的总务主任,校长说他具体负责工程。

    ” “好。

    给我两天时间。

    ”简薇的回答干脆利落,带着专业审计师的笃定。

     回到县纪委,陈青禾立刻整理好所有能搜集到的清溪镇中维修工程相关资料,扫描打包发给了简薇。

    接下来的两天,他一边梳理学区房案新发现的线索,一边耐心等待。

    保温杯里的浓茶换了一茬又一茬,抽屉深处那个硬壳笔记本的存在感,如同芒刺在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天下午,简薇的电话如期而至,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青禾,问题很大。

    这八十万,水分能淹死一头牛。

    ” 第三步:数据里的猫腻。

    在简薇那间堆满账册凭证的审计室里,陈青禾看到了那份足以撕开清溪镇中平静假象的审计报告初稿。

    简薇用红笔在几处关键数据上重重画了圈。

     “第一,工程量严重虚增。

    ”简薇指着工程量清单和结算书,“合同里写着更换教室门窗共计120樘。

    但我核对了学校固定资产登记簿和维修前的照片,实际需要更换的破损门窗只有65樘左右。

    凭空多出来55樘的钱,哪去了?还有内墙粉刷面积,合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