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李卫国的“见面礼”:厚厚案卷

关灯
    清源市纪委第三监督检查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陈青禾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保温杯温热的杯壁,目光却锁死在屏幕上林小雅刚发来的数据简报。

    周某某名下关联企业的资金流如同纠缠的毒藤,在清源的土地上悄然蔓延,却始终寻不到扎向核心的根须。

     “小陈。

    ”门口传来室主任老张的声音,打破了凝滞的空气,“省纪委的李主任调研结束,点名要见你。

    在7楼小会议室。

    ” 陈青禾心头一跳。

    李卫国。

    这个名字在云川时就如同悬在迷雾后的灯塔,此刻骤然清晰。

     *** 七楼的小会议室窗帘紧闭,隔绝了外面行政区的嘈杂。

    李卫国独自坐在长条会议桌的一端,面前只放着一个磨得发亮的旧搪瓷缸——不是县里常见的红字“先进”,而是军绿色的老式款,杯口积着深褐色的茶垢。

    他手边,摞着厚厚一沓牛皮纸档案袋,边角磨损得起了毛边,散发出陈年纸张特有的、混合着灰尘与潮湿的陈旧气味。

     “李主任。

    ”陈青禾掩上门,室内瞬间只剩下空调低沉的送风声。

     李卫国抬起头,脸上没有客套的笑意,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审视。

    他没让陈青禾坐,手指点了点那摞档案:“云川干得不错,骨头够硬。

    但清源的水,比云川浑十倍不止。

    ” 他拿起最上面一个鼓胀的档案袋,手腕一抖,沉甸甸的卷宗“啪”一声落在陈青禾面前的桌面上,震起一小片浮尘。

     “看看这个。

    ‘华光机械厂’,九八年破产清算案。

    ” 陈青禾解开缠绕的棉线,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

    里面是厚厚的手写笔录复印件、泛黄的财务报表、模糊的黑白照片。

    他指尖滑过一页页充满时代印记的蓝黑钢笔字迹,目光骤然停在资产评估报告的一页——几个关键设备的价值评估栏,数字有明显的涂改痕迹,旁边是不同笔迹的确认签名,显得异常潦草。

    手法,与云川县纺纱厂改制案中郭刚等人的操作何其相似! “评估价缩水近半,”李卫国的声音不高,却像凿子敲在冰面上,“接盘方‘宏发实业’,成立不到三个月,注册资金全靠过桥贷款,三个月后注销,法人代表消失。

    厂里三百多号工人,安置款被层层盘剥,最后拿到手的还不够半年口粮。

    ”他端起搪瓷缸喝了一口,喉结滚动,“当时闹得很大,有个叫王德发的技术科长,实名举报资产评估造假和官商勾结,材料刚递上去没几天,人就…没了。

    ” 陈青禾的心猛地一沉,手指翻到卷宗最后。

    果然,夹着一份泛黄的警方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复印件:“……王德发,于1998年11月7日晚,酒后骑自行车归家途中,意外坠入城郊废弃排灌渠溺亡…现场无打斗痕迹,血液酒精浓度超标…结论:意外。

    ” 报告附着一张现场黑白照片:一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歪在冰冷的渠沿上,旁边是浑浊的冰水。

    王德发模糊的轮廓沉在冰面之下,像一块凝固的阴影。

     “意外?”陈青禾的声音干涩。

    云川郭刚案里,赵前进的线人血淋淋的下场瞬间浮现在眼前。

     “表面看,是意外。

    ”李卫国放下搪瓷缸,杯底磕在桌面,发出闷响,“但王德发是厂里有名的技术骨干,滴酒不沾。

    举报前,他给在市里工作的女儿寄过一封信,说掌握了关键证据,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