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陶碗炸裂时的火星雨
关灯
小
中
大
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郭静从未听过的遗憾。
郭静捡起一块碎陶片,边缘还带着灼人的热度,她看见断面处有细小的气泡孔,像星星的残骸。
“碎了就碎了,再烧一窑就是。
”母亲说着就要去扫碎陶片,却被外婆拦住:“别扫,让静静看看。
”外婆把两半陶片拼在一起,裂缝形成的曲线像一道闪电,“你看这纹路,像不像后山的溪流?”郭静凑近去看,果然,那些不规则的裂纹蜿蜒曲折,真的很像她常去玩耍的小溪。
“可它碎了。
”郭静小声说,指尖触到碎陶片锋利的边缘。
外婆叹了口气:“有些美,就是要在破碎里才能看见。
”她指着窑炉里剩下的陶碗,“你看它们,表面光滑完整,但心里有没有裂缝,只有窑火知道。
” 母亲在一旁不耐烦地跺脚:“跟孩子说这些干什么?赶紧收拾了,还要赶早市呢。
”她夺过郭静手里的碎陶片,扔进旁边的废料桶,“记住,以后做陶碗,最重要的是结实耐用,好看不能当饭吃。
” 郭静看着废料桶里的碎陶片,火星已经熄灭,只剩下暗红的陶土本色。
她忽然想起昨晚做的梦:自己变成一只陶碗,被放进窑炉里烧制,当火焰包裹全身时,她非但不觉得烫,反而感到一种奇妙的舒展,最后“啪”的一声裂开,里面飞出无数只萤火虫。
午后,郭静偷偷溜到废料桶旁,扒拉出那块碎陶片。
她用指甲在断面刻下一道小小的弧线,想象着那是溪流里的一条小鱼。
母亲发现后,又用篾条打了她的手心:“跟你说过多少遍,废料就是废料,别碰!”郭静咬着嘴唇没哭,却把那块碎陶片藏进了口袋深处,陶片的棱角硌着她的大腿,像一颗小小的、灼热的星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傍晚,外婆在收拾窑炉时,发现炉底有一块特别的陶土——那是炸裂的陶碗碎片在高温下熔成的结晶体,形状像一朵含苞的莲花,表面布满了金色的斑点。
“这是窑宝啊。
”外婆把它递给郭静,“收好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 郭静把那块窑宝放在枕头下,夜里睡觉时,总觉得有微弱的光从里面透出来。
她想起外婆说的“破碎里的美”,想起母亲说的“结实耐用”,忽然觉得自己的小心脏也像那只炸裂的陶碗,正在经历某种奇妙的裂变——一边是母亲教的实用主义,一边是外婆暗示的诗意可能,而中间的裂缝,正悄悄生长出属于她自己的形状。
几天后,郭静在院子里玩泥巴,母亲让她捏个盛米的碗。
她却偷偷捏了一只裂开的陶碗,裂缝里嵌着几颗彩色的石子,像星星落在溪流里。
母亲发现后,气得把它扔进了水桶:“一天到晚不学好,净搞些没用的!”陶碗在水里慢慢散开,彩色的石子沉到桶底,像一颗颗失落的星星。
郭静没哭,只是默默地把石子捞出来,用布擦干。
她走到窑炉旁,把石子埋进炉基下的泥土里,心里想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烧出一只真正的“星子碗”,让它即使裂开,也能看见里面的星光。
此时,夕阳正穿过窑炉的烟囱,在地上投下一个圆形的光斑,像一只凝视着大地的眼睛。
郭静坐在光斑里,看着自己沾满陶土的小手,忽然觉得那些裂纹和泥痕,才是手与陶土之间最美的契约。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郭静从未听过的遗憾。
郭静捡起一块碎陶片,边缘还带着灼人的热度,她看见断面处有细小的气泡孔,像星星的残骸。
“碎了就碎了,再烧一窑就是。
”母亲说着就要去扫碎陶片,却被外婆拦住:“别扫,让静静看看。
”外婆把两半陶片拼在一起,裂缝形成的曲线像一道闪电,“你看这纹路,像不像后山的溪流?”郭静凑近去看,果然,那些不规则的裂纹蜿蜒曲折,真的很像她常去玩耍的小溪。
“可它碎了。
”郭静小声说,指尖触到碎陶片锋利的边缘。
外婆叹了口气:“有些美,就是要在破碎里才能看见。
”她指着窑炉里剩下的陶碗,“你看它们,表面光滑完整,但心里有没有裂缝,只有窑火知道。
” 母亲在一旁不耐烦地跺脚:“跟孩子说这些干什么?赶紧收拾了,还要赶早市呢。
”她夺过郭静手里的碎陶片,扔进旁边的废料桶,“记住,以后做陶碗,最重要的是结实耐用,好看不能当饭吃。
” 郭静看着废料桶里的碎陶片,火星已经熄灭,只剩下暗红的陶土本色。
她忽然想起昨晚做的梦:自己变成一只陶碗,被放进窑炉里烧制,当火焰包裹全身时,她非但不觉得烫,反而感到一种奇妙的舒展,最后“啪”的一声裂开,里面飞出无数只萤火虫。
午后,郭静偷偷溜到废料桶旁,扒拉出那块碎陶片。
她用指甲在断面刻下一道小小的弧线,想象着那是溪流里的一条小鱼。
母亲发现后,又用篾条打了她的手心:“跟你说过多少遍,废料就是废料,别碰!”郭静咬着嘴唇没哭,却把那块碎陶片藏进了口袋深处,陶片的棱角硌着她的大腿,像一颗小小的、灼热的星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傍晚,外婆在收拾窑炉时,发现炉底有一块特别的陶土——那是炸裂的陶碗碎片在高温下熔成的结晶体,形状像一朵含苞的莲花,表面布满了金色的斑点。
“这是窑宝啊。
”外婆把它递给郭静,“收好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 郭静把那块窑宝放在枕头下,夜里睡觉时,总觉得有微弱的光从里面透出来。
她想起外婆说的“破碎里的美”,想起母亲说的“结实耐用”,忽然觉得自己的小心脏也像那只炸裂的陶碗,正在经历某种奇妙的裂变——一边是母亲教的实用主义,一边是外婆暗示的诗意可能,而中间的裂缝,正悄悄生长出属于她自己的形状。
几天后,郭静在院子里玩泥巴,母亲让她捏个盛米的碗。
她却偷偷捏了一只裂开的陶碗,裂缝里嵌着几颗彩色的石子,像星星落在溪流里。
母亲发现后,气得把它扔进了水桶:“一天到晚不学好,净搞些没用的!”陶碗在水里慢慢散开,彩色的石子沉到桶底,像一颗颗失落的星星。
郭静没哭,只是默默地把石子捞出来,用布擦干。
她走到窑炉旁,把石子埋进炉基下的泥土里,心里想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烧出一只真正的“星子碗”,让它即使裂开,也能看见里面的星光。
此时,夕阳正穿过窑炉的烟囱,在地上投下一个圆形的光斑,像一只凝视着大地的眼睛。
郭静坐在光斑里,看着自己沾满陶土的小手,忽然觉得那些裂纹和泥痕,才是手与陶土之间最美的契约。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