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玻璃幕墙的星空倒影

关灯
    给我三分钟,看看这个‘多余’的设计能带来什么。

    ”他连接上手机,会议室的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刚才拍摄的玻璃幕墙星空倒影。

     “这是今晚的意外发现,”赵环指着图片,“我们的幕墙在特定角度下能反射星象,而如果我们调整玻璃的镀膜和分割方式,就能让这种反射成为常态,甚至可以人为控制星象的变化。

    ”他调出一个简单的动画演示,玻璃幕墙上的“星星”随着鼠标点击而闪烁、移动,组成不同的星座。

     甲方代表皱起眉头:“这有什么用?能增加出租率吗?” “不能直接增加,”赵环坦然道,“但它能带来更珍贵的东西——记忆点。

    想象一下,当人们路过这座建筑时,会惊喜地发现玻璃上有流动的星空,他们会拍照,会分享,这座建筑就不再是冰冷的商业容器,而成为了城市的记忆坐标。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想起郭静说过的话:“好的陶器会呼吸,就像好的空间会让人忘记呼吸。

    ”此刻,他将这句话改编成了建筑语言:“好的建筑会说话,就像玻璃会翻译星光的密语。

    ”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只有空调出风口的声音在嗡嗡作响。

    赵环能感觉到甲方代表的目光在他脸上逡巡,像在评估一件商品的价值。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调出了另一张图——那是他连夜修改的方案,玻璃幕墙的分割线不再是生硬的直线,而是模仿星轨的曲线,在某些角落还设计了小小的“星窗”,可以让自然光穿透进来,在室内地面投下星星的光斑。

     “成本会增加多少?”终于,甲方代表开口了,语气比刚才缓和了些。

     “不多,主要是玻璃镀膜和切割的费用,但换来的是独一无二的建筑标识。

    ”赵环立刻回答,“而且,我们可以和天文馆合作,在幕墙上标注星座名称,做成一个露天的天文科普装置,这对提升项目的文化形象大有裨益。

    ” 他知道自己在打一张情感牌,用理性的计算包装感性的诉求。

    这是他从郭静那里学到的——就像她在计算釉料配比时,总会留出0.1%的“灵感空间”,让火神的即兴创作有机会介入。

     会议又持续了一个小时,争论声、翻图纸的声音、敲击计算器的声音此起彼伏。

    赵环始终站在幕墙倒影的图片前,像一个坚守阵地的士兵。

    当甲方代表终于松口说“可以试试,但预算不能超过5%”时,他几乎能听到自己胸腔里理性与感性击掌相庆的声音。

     走出会议室时,小陈兴奋地搓着手:“赵工,你太厉害了,居然真的说服他们了!”赵环笑了笑,眼角的余光瞥见走廊尽头的窗户,一轮弯月正挂在天幕上,在玻璃上投下淡淡的倒影。

    他想起郭静的那只“破碎的月亮”雕塑,底座刻着“圆满是窑火的谎言”。

    也许圆满从来不是终极目标,那些“误差”和“意外”,才是生命给予的惊喜。

     深夜,赵环回到工作室,摊开那张被批准的新方案。

    他拿起彩色铅笔,在玻璃幕墙的星图旁画下一朵小小的陶花——那是郭静最喜欢的釉色,像被春水浸泡过的星子。

    他知道,这个设计之所以能成功,不仅是因为理性的计算,更是因为那些藏在图纸角落里的感性种子,终于在合适的时机,遇上了懂它们的土壤。

     窗外,星光正透过工作室的窗户,在图纸上洒下细碎的银辉。

    赵环拿起手机,给郭静发了条消息:“今天看到玻璃幕墙里的星空了,像你说的,它们记住了光的轨迹。

    ” 很快,郭静的回复来了,附带一张照片:她刚出窑的陶罐,釉面上有一道金色的裂纹,像极了今晚的银河。

    “火神告诉我,”她写道,“最美的共振,往往发生在理性与感性的裂缝之间。

    ” 赵环看着照片,嘴角慢慢扬起。

    他知道,明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幕墙施工现场,亲自测量那些“误差”的角度——因为那里,藏着建筑的灵魂,也藏着他与郭静之间,尚未相遇却早已共振的星轨。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