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母亲的陶艺现实观

关灯
    在郭静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在那间略显昏暗的陶艺作坊里忙碌着。

    作坊的墙壁被窑火熏得发黑,空气中永远弥漫着陶土的质朴气息与釉料淡淡的化学味道。

    角落里,堆叠着一摞摞等待烧制的陶坯,还有些烧好的成品,整齐排列,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郭静从小就看着母亲在这一方天地里劳作,母亲做的陶碗,每一个都有着统一的口径和厚度,她常说:“能装三碗饭的碗才是好碗。

    ”在母亲的观念里,陶艺首先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实用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现实观,如同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郭静对陶艺的追求。

     这一日,郭静带着自己新创作的抽象陶艺作品回到家。

    那是一个造型奇特的陶罐,线条扭曲却又仿佛蕴含着某种内在的张力,表面保留着粗糙的泥痕和指纹,没有经过任何抛光处理,在陶罐的肩部,还刻着几行若隐若现的诗句。

    郭静对这件作品充满了期待,她渴望母亲能理解她在陶艺创作上的新尝试,看到陶艺除了实用之外,还能承载更多的情感与思想。

     当郭静将陶罐小心翼翼地放在母亲面前时,母亲停下手中正在擦拭陶碗的布,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疑惑。

    她缓缓凑近陶罐,仔细端详着,眉头渐渐皱起。

     “小静,你这做的是什么呀?”母亲的语气中带着不解,“这罐子歪歪扭扭的,口也不圆,能装什么东西?” 郭静心中一紧,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妈,这不是用来装东西的。

    这是我对陶艺新的理解,它是一件艺术品,能表达我的情感和想法。

    ” 母亲轻轻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不赞同:“艺术品?能当饭吃吗?咱们做陶,就是为了卖出去换钱。

    你做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谁会买呀?” 郭静试图解释:“妈,现在的陶艺不只是实用品了,很多人喜欢这种能传达情感的作品。

    就像一幅画,它不一定有实际用途,但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 母亲却不以为然:“那都是有钱人的玩意儿。

    咱们普通老百姓,讲究的是实实在在。

    你看这些陶碗,做得规规矩矩,卖得也不错,能维持咱们家的生计。

    你就别折腾这些没用的东西了。

    ” 郭静有些沮丧,她知道母亲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她不想轻易放弃。

    “妈,我知道实用的陶艺很重要,但我也想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陶艺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传承和发展呀。

    ” 母亲看着郭静,眼神中既有无奈,又有一丝心疼:“小静,妈知道你有想法,可这现实生活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你做这些东西,费时费力,最后卖不出去,不就白费功夫了吗?咱们得先保证生活,再谈那些虚无缥缈的艺术。

    ” 郭静沉默了,她明白母亲的担忧。

    母亲一生都在为家庭操劳,将陶艺作为维持生计的手段,在她的认知里,实用与经济价值才是首要考虑的。

    而自己追求的艺术层面的陶艺,在母亲看来,无疑是一种冒险和不切实际。

     晚上,郭静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思绪万千。

    她想起自己在景德镇学艺时的日子,那些老师傅们虽然也注重陶艺的实用性,但同时也尊重每一个创作者的独特表达。

    他们告诉郭静,陶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既有着生活的烟火气,也有着无尽的艺术探索空间。

     郭静决定,她不能因为母亲的不理解就放弃自己的追求。

    但她也意识到,要让母亲接受自己的想法,需要时间和耐心。

    她想起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的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往往伴随着代际之间的碰撞与和解。

    ”她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打破隔阂,实现和解的人。

     第二天清晨,郭静早早地来到陶艺作坊。

    她看到母亲已经在那里忙碌了,正在将一批新做好的陶碗摆放整齐。

    郭静走过去,默默地帮母亲一起整理。

     “妈,我想了一夜。

    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担心我做那些东西没出路。

    但我真的很喜欢现在这种创作方式。

    能不能这样,我在保证做一些实用陶品的同时,也继续探索我的艺术陶艺。

    说不定慢慢地,大家会接受呢。

    ”郭静轻声说道,眼神里满是期待。

     母亲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郭静,叹了口气:“唉,小静,妈也不想阻止你。

    只是这生活的压力摆在这儿,你可得想清楚了。

    ” 郭静点点头:“妈,我想清楚了。

    我会努力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 母亲看着郭静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这么坚持,妈就支持你试试。

    但你也要记住,咱们不能饿着肚子搞艺术。

    ” 郭静心中一暖,她走上前抱住母亲:“谢谢妈!我会的。

    ” 从那以后,郭静更加努力地投入到陶艺创作中。

    她每天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制作那些实用的陶碗,确保家里的生计不受影响。

    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抽象陶艺创作中。

     在制作实用陶碗时,郭静会将从母亲那里学到的精湛技艺发挥到极致。

    她精心调配陶土,控制陶碗的尺寸和厚度,力求每一个陶碗都达到母亲所要求的标准。

    她知道,这些实用陶品不仅是维持生活的工具,更是她与母亲陶艺传承的纽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在进行抽象陶艺创作时,郭静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会在陶土中融入各种不同的材料,尝试不同的烧制方法,探索陶土在力与美之间的各种可能性。

    她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思考,都通过陶土表达出来。

     有一次,郭静在制作一个抽象陶瓶时,遇到了难题。

    她想要在陶瓶表面呈现出一种流动的光影效果,但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没有成功。

    她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母亲走了过来。

    看着郭静沮丧的样子,母亲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拿起一块陶土,开始在手中揉捏。

    母亲的手法娴熟而自然,她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