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时间与王朝兴衰的探讨

关灯
     景天性知进退,深谙知足常乐之理。

    因此,他对于辛弃疾群员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忱,以及一心苦修的求道者,内心充满了由衷的钦佩。

     南宋位面。

     辛弃疾意识回归本体,缓缓睁开双眼。

    眼前是幽深的古寺,他本就在漫无目的地游历,并无明确目的地,随遇而安,且深信冥冥中自有缘分牵引。

     此刻,他感知到远处山道上正有一道气息迅速接近,目光扫过古寺内布满尘埃的殿堂,嘴角微扬,转身信步朝寺外走去。

     与此同时,距古寺约一里之外的山林中,南宋权相贾似道正沉稳地穿行,锐利的目光不断扫视着周遭环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原本此刻他应在朝堂处理国事。

    数月前,一场惊天异象改变了局势——天空中的笔墨长河化为万千兵将,将金国边军屠戮殆尽,致使金国不敢轻举妄动,连蒙古也暂时搁置了联兵南侵之议。

     贾似道虽不明那异象根由,但它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宋、金、蒙三国间形成了微妙的安定局面。

    无论那是仙神显圣还是妖魔降世,只要能为南宋争取数年喘息之机,贾似道便有信心:待新军练成、火药研制成功,后世史书所载的“元”朝恐将失去诞生的土壤。

    他或许无力令南宋重现鼎盛,但举全国之力荡平蒙古,尚在能力范围之内。

     就在贾似道以为能稍得喘息之际,前些时日,密探急报:南宋境内的书生群体似有异动。

     起初他并未在意,那些只知空谈风月、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的文人,素来为其所轻视。

    若有人能弃笔从戎,倒会令他刮目相看。

     未曾想,几日前,竟有一书生主动投效,自称身怀“仙神之力”。

    贾似道亲眼目睹了绝非凡俗所能拥有的超凡力量——文气之道。

     经贾似道盘问,书生坦言其文气修炼之法,乃得自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此书生与多数沉溺风雅的文人不同,他深知被众多文人口诛笔伐的“权相”贾似道,实为支撑南宋朝廷的擎天巨柱。

    若无贾似道独揽大权、力挽狂澜,南宋恐早已覆灭,汉人则将在金人铁蹄下,沦为猪狗不如的亡国奴。

     故此,修炼文气有成后,书生并未恃能自傲,反而径直投奔贾似道,期望借助权相的谋略与自身的文气修为,重振朝纲,收复失地,光复南宋山河。

     贾似道听罢书生慷慨陈词,内心对其“收复失地、光复山河”的豪言壮语颇不以为然——指望这个腐朽透顶的南宋朝廷?殊为虚妄。

     然而,他仍欣喜于获得了一位忠心的下属,更关键的是,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修炼之法。

     可惜,尝试修炼后,贾似道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修习文气之道。

    原因或在于俗务缠身,或在于……他那不为世人所知的穿越者身份。

    正当沮丧之际,贾似道猛然想起书生提及的那位神秘老者。

     经过缜密排查与推测,贾似道虽知老者行踪飘忽不定,但仍大致锁定了其当前所在区域。

     贾似道警惕地环顾四周密林。

    此行他准备充分:不仅以病休为由暂离朝堂,更调集了五千精兵随行。

    大军此刻正驻扎于身后数里处待命,以防不测。

     非是贾似道贪生怕死,实乃他此时万不能死。

    南宋安危系于一身,若他此行遭遇不测,身死事小,朝廷失去主心骨,那些贪生怕死的大臣恐将立刻献降——此绝非他愿见之结局。

    况且,南宋黎民百姓终日担惊受怕,唯恐金兵铁蹄踏破家园,肆意屠戮。

     因此,南宋亟需一个足以振奋人心的重大利好消息,譬如仙神降世,庇佑大宋。

    能否说服这位神秘老者襄助南宋,全赖贾似道此行能否以智谋口才打动对方。

     内心深处,贾似道亦真切盼望能有仙神现世,分担其肩头重担。

    肩负整个南宋存亡之责,他早已疲惫不堪,每日仅休憩两个时辰,余下光阴尽付于运筹帷幄、批阅如山奏折。

     有时,贾似道深悔当年未能勤修格物之学,未能牢记火药精确配方,致使如今只能命手下工匠逐一尝试配比。

    若能早日制成火药,南宋国祚或可再延续十数年。

     喜欢混沌邪神:开局执掌诸天聊天群请大家收藏:()混沌邪神:开局执掌诸天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