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匠心破局:手作人的逆袭之战

关灯
    见过的所有机器制品都有温度。

    " 会展中心里,"咖乐多"的展位前围满了人,他们展示着3D打印的"完美陶瓷",棱角分明,釉面光滑如镜。

    而"默雯陶艺"的展位前,却显得有些寒酸——粗糙的木架上,摆着带着火痕的茶洗、釉色不均的花瓶,甚至有个杯口歪斜的马克杯,杯身上刻着小雯的歪扭签名。

     "这也能叫艺术品?"有观众发出嗤笑。

    陈默深吸一口气,拿起那个歪扭的马克杯:"这个杯子,是我第一次成功烧制的作品。

    "他指着杯口的弧度,"当时小雯说,这个缺口像月亮,从此我们叫它'月牙杯'。

    " 他又举起一个布满冰裂纹的茶洗:"这个茶洗在窑里多烧了半小时,我以为毁了,没想到火痕竟形成了独特的纹路。

    "手指抚过粗糙的釉面,"手作的意义,就在于不完美里的独一无二。

    " 会场突然安静。

    林薇不知何时站在展位前,拿起那个曾被差评"釉面有气泡"的茶杯。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见杯壁内细密的气泡,像封存了一整个星空。

    "机器能复制形状,"她轻声说,"却复制不了手作人指尖的温度。

    " 当天下午,"默雯陶艺"的展位前挤满了举着手机直播的观众。

    有个穿汉服的姑娘举着"月牙杯"惊呼:"这就是古人说的'火与土的诗'吧!"更有人当场下单:"给我来个带火痕的,就要独一无二的那只。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展会结束时,陈默的手机提示音此起彼伏。

    小雯看着订单量,突然发现有个来自"咖乐多"总部的订单,收货人姓名栏写着:"向手作人致敬"。

     回程的三轮车上,王秀兰看着怀里抱着的、印着女儿女婿名字的陶瓷纪念盘,突然想起自己的婚礼——没有彩礼,没有钻戒,只有丈夫用三个月工资买的一只搪瓷缸,缸底还刻着"永结同心"。

    此刻,车窗外的老街在暮色中闪烁,她终于明白,所谓匠心,从来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带着温度的坚持。

     深夜的陶瓷店里,小雯和陈默相对而坐,面前摆着新设计的"缺陷美学"系列草图。

    陈默突然握住妻子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知道我今天最开心的是什么吗?"他指着工作台上未完成的陶坯,"不是订单量,是有个小朋友说,我们的杯子像会讲故事。

    " 小雯笑了,眼角却泛着泪光。

    她想起直播时,有位母亲带着女儿留言:"原来不完美也可以很美。

    "这句话,何尝不是说给所有在婚姻里挣扎的人——没有完美的婚姻,只有带着爱与包容的携手前行。

     老街的灯火次第亮起,四合院方向传来李大爷新谱的三弦曲,调子轻快得像跳动的火舌。

    小雯望向窗外,发现王秀兰正站在路灯下,对着手机笨拙地拍视频。

    镜头里,老人举着"月牙杯",对着镜头说:"我闺女女婿的陶瓷,越看越有滋味。

    "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以手作人的匠心胜出。

    但小雯知道,前方还有无数挑战——订单暴增后的产能压力、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持续碰撞、甚至来自同行更激烈的竞争。

    但此刻,丈夫专注拉坯的侧影,母亲笨拙却真诚的支持,以及老街传来的烟火声响,都让她坚信:只要心怀热爱,每一道缺陷,终会成为独特的勋章。

     喜欢这一世我要享受尽这人间快乐请大家收藏:()这一世我要享受尽这人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