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溯源迷踪:技术浪潮下的匠心坚守

关灯
    老街的银杏叶开始泛黄时,“咖乐多”与“默雯陶艺”的“溯源计划”正式启动。

    陈默站在新搭建的透明工坊前,看着玻璃墙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手心沁出薄汗。

    工坊内,360度旋转摄像头对准拉坯机,直播画面实时同步到全国门店的电子屏上,这与他记忆中昏暗、充满泥土气息的老窑厂截然不同。

     “陈师傅,该调试AR滤镜了。

    ”技术团队的小王举着平板走过来,屏幕上,陶瓷杯的虚拟模型正叠加着绚丽的光影特效,“扫描杯底二维码,就能看到您拉坯的全息投影,还能定制专属花纹。

    ” 陈默摸着工作台边缘的月牙形刻痕,那是他和小雯创业初期留下的记号。

    “这样会不会……”他犹豫着开口,“让陶瓷失去质朴的味道?”话未说完,“咖乐多”市场总监西装革履地走进来,袖口的咖啡渍已换成崭新的袖扣:“陈师傅,数据显示年轻消费者对AR技术的接受度高达82%,传统工艺要想活下去,就得拥抱变化。

    ” 工坊开张当天,老街被挤得水泄不通。

    沈野骑着摩托车在巷口维持秩序,皮衣上别着“匠心护卫”的徽章;张阿姨现场表演剪纸,剪刀翻飞间,“溯源求真”的字样跃然纸上;李大爷的三弦声混着电子音乐,改编成了充满现代感的《新窑火令》。

     小雯穿着淡青色旗袍,站在产品展示区为顾客讲解。

    当她举起一个带着天然冰裂纹的茶杯时,人群中突然传来质疑声:“这些瑕疵真的是自然形成的?不会是刻意做旧的吧?”说话的是个戴着墨镜的时尚博主,身后跟着扛摄像机的助理。

     陈默的心跳陡然加快。

    他走上前,手指抚过杯身:“您看这裂纹的走向,机器模仿不出泥土在高温下挣扎的痕迹。

    ”他转身打开窑炉监控回放,视频里,火焰在坯体表面跳跃,裂纹如蛛网般缓慢蔓延,“每一道纹路,都是泥土与火焰的对话。

    ” 然而,质疑声并未就此平息。

    当晚,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对比视频,将“默雯陶艺”的产品与高价古董瓷器做对比,嘲讽“所谓匠心不过是营销噱头”。

    更有甚者,黑客入侵直播系统,插入一段经过剪辑的视频——画面里,陈默的手在转盘上机械地重复动作,配文“揭开手工陶瓷的遮羞布”。

     “是‘茗韵轩’!”林叙盯着不断跳动的代码,眼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他们买通了黑客,还雇佣了网络推手。

    ”他调出IP追踪记录,“这次攻击来自境外服务器,很难追责。

    ” 工坊内,陈默对着黑屏的直播设备发怔。

    王秀兰默默递来一碗绿豆汤,碗沿还沾着她在超市打包时蹭到的标签:“要不咱们退一步?把AR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撤了,专心做陶瓷。

    ”老人的话让陈默心头一颤,他想起签约时“咖乐多”提出的KPI:三个月内销量翻番,否则终止合作。

     深夜的四合院,月光透过槐树的枝桠洒在青石板上。

    苏婉晴咬着焦糖味棒棒糖,晃了晃手机:“我联系了央视非遗纪录片组,他们对‘溯源计划’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