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烟柳画桥踏歌行

关灯
    久。

    " 次日,他们来到当年藏匿的镜坊。

    老掌柜早已故去,如今的掌柜是他的孙子。

    听闻二人曾是老主顾,竟从库房翻出一本旧账册。

    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二十多年前的记录:"三月初七,一男一女购铜镜一面,女眷言'愿岁月静好'。

    "苏锦璃抚过字迹,眼眶微热。

    楚君逸从袖中取出那面西域进贡的琉璃镜碎片,"或许该让它物归原主了。

    " 镜坊掌柜惊讶不已,当即表示愿为他们重新熔铸。

    等待的间隙,楚君逸带着苏锦璃去了城郊的桃林。

    桃花开得正盛,粉色花瓣随风飘落,宛如一场花雨。

    楚君逸折下一枝桃花,别在她发间,"人面桃花相映红,古人诚不欺我。

    "苏锦璃笑着嗔怪,却任由他牵着在桃林间漫步。

     铜镜铸成那日,新镜边缘仍刻着缠枝莲纹,却比从前更显温润。

    楚君逸将镜子递给苏锦璃,镜中映出两人鬓角的白发,却依旧眉眼含笑。

    "当年你说想照见岁月,"他轻声道,"如今,我们的一生都映在这面镜中了。

    " 离开江南前,他们去了寒山寺。

    钟声悠扬,惊起林间飞鸟。

    楚君逸在功德箱投下银钱,虔诚地许下心愿。

    苏锦璃问他许了什么愿,他却笑而不答。

    直到晚间回到客栈,他才附在她耳边低语:"愿来世,还能与你相遇。

    " 返程途中,他们绕道去了杭州。

    西湖的春天格外温柔,苏锦璃坐在游船上,看着远处的雷峰塔,忽然想起白娘子的传说。

    "若我们是凡人,"她靠在楚君逸肩头,"或许也会有这样的故事流传。

    "楚君逸却摇摇头,"不,我们的故事,比传说更动人。

    " 行至扬州时,恰逢烟花三月。

    瘦西湖畔,柳丝如烟,琼花如雪。

    楚君逸雇了顶小轿,带着苏锦璃游遍二十四桥。

    桥上人来人往,他却只顾着看她眼中的惊喜与欢喜。

    路过一家绣庄,苏锦璃看中了一幅双面绣,绣的正是他们初遇时的场景。

    楚君逸二话不说便买下,"挂在椒房殿,每日都能看见。

    " 归程的马车上,苏锦璃靠在楚君逸怀中小憩。

    车窗外,春光正好,桃花、杏花、梨花次第绽放。

    楚君逸轻轻搂着她,看着她熟睡的面容,嘴角不自觉上扬。

    这些年,他征战沙场,批阅奏折,只为给她一个太平盛世。

    如今,终于能与她携手看遍这万里河山。

     回到京城那日,椒房殿前的玉兰开得正盛。

    念棠、念璃和楚砚书早已在殿外等候。

    念璃扑上来,叽叽喳喳问着江南的趣事,念棠则接过父亲手中的双面绣,赞叹不已。

    楚砚书递上一摞奏折,"朝中一切安好,父亲母亲尽可放心。

    " 夜深人静时,楚君逸与苏锦璃并肩坐在窗前。

    新铸的铜镜摆在案头,映着月光。

    楚君逸取出在江南买的胭脂,"试试?"他亲自为她上妆,动作轻柔得仿佛回到年少时光。

    铜镜中,两人相视而笑,岁月虽在他们脸上留下痕迹,却让这份情意愈发醇厚。

     窗外,春风拂面,带来玉兰的清香。

    椒房殿的烛火明明灭灭,映着他们交叠的身影。

    这一路的山山水水,一城一景,都成了他们故事里最美的注脚。

    而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在这岁岁年年的烟火中,书写着永不落幕的传奇。

     喜欢锦华情笺:良缘误惹帝王心请大家收藏:()锦华情笺:良缘误惹帝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