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江东惊雷 周郎点兵
关灯
小
中
大
庐江城头,残冬的寒风依旧凛冽,卷动着新换上的旗帜。
那旗不再是刘勋那面污旧的“刘”字旗,而是一面玄底赤纹的大旗,中央一个铁画银钩、气势磅礴的“刘”字,在灰蒙蒙的天幕下猎猎招展,宣告着这座江畔重镇已然易主。
太守府正堂,肃杀之气远比室外寒风更甚。
昔日刘勋宴饮作乐之地,如今弥漫着铁与血的味道。
空气中浓重的熏香也压不住那若有若无的血腥气——那是昨夜暖阁激斗留下的印记,刚刚被清水反复冲刷过,却仿佛已渗入了砖缝梁木。
刘晔端坐于主位之上。
他换上了一身深青色、没有任何纹饰的直裾深衣,脸色依旧苍白如纸,唇边甚至残留着一丝未擦净的干涸血痕。
强行引动玉玺本源之力、承受郭嘉残魂彻底燃烧的代价是惨重的。
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五脏六腑撕裂般的剧痛;每一次集中精神,识海都如同被钝刀反复切割,带来阵阵眩晕和针扎般的刺痛。
冷汗浸透了内衫,紧贴着冰冷的皮肤。
但他坐得笔直,腰背如同绷紧的弓弦,眼神沉静如古井深潭,唯有深处跳跃着冰封的火焰,扫视着堂下。
堂下两侧,站着昨夜幸存以及闻讯赶来的庐江文武。
昨夜跪地求饶的几个将领,此刻如同惊弓之鸟,低着头,身体微微发抖,不敢与刘晔的目光接触。
另一些原本属于刘勋麾下、但未参与昨夜宴会的官员,则面色惊疑不定,眼神闪烁,偷偷打量着这位骤然上位、手段酷烈得令人胆寒的新主公,以及他身后如同铁塔般矗立的赤甲巨汉。
太史慈就站在刘晔主座侧后方半步之处。
他卸去了那身显眼的赤甲,换了一身玄色劲装,但那股百战余生的惨烈煞气和神箭手特有的锐利,却丝毫未减。
他并未持那杆标志性的镔铁长枪,仅凭魁梧如山的身躯和那双寒星般扫视全场的虎目,就足以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昨夜那神乎其技的一箭裂空、一枪碎敌的恐怖景象,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
“昨夜之事,”刘晔开口了,声音不高,带着重伤后的沙哑,却如同冰冷的铁块砸在寂静的大堂上,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刘勋勾结外敌,意图加害于我,更欲引兵祸入庐江,陷满城百姓于水火。
其罪当诛!”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那几个昨夜跪地的降将。
那几人身体抖得更厉害,几乎要瘫软下去。
“念尔等及时醒悟,弃暗投明,过往之事,既往不咎。
”刘晔的声音依旧冰冷,却让那几人如同溺水者抓住浮木,猛地松了口气,额头重重磕在地上,“谢主公不杀之恩!” “然!”刘晔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冰刃出鞘,“自今日起,庐江上下,唯吾号令!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若有心怀二志、阳奉阴违者……”他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如刀,扫过那些眼神闪烁的官员,“刘勋,便是前车之鉴!” 一股无形的寒意瞬间笼罩整个大堂。
所有人都感觉脖颈一凉,仿佛有冰冷的刀锋贴了上来。
“末将(属下)!谨遵主公号令!誓死效忠!”短暂的死寂后,堂下众人,无论真心假意,全都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响亮。
刘晔微微颔首,苍白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暂时的臣服源于恐惧,而非真心。
根基不稳,强敌环伺,这才是他真正的处境。
他强忍着识海翻腾的剧痛和胸口的烦恶,开始分派任务,稳定城防,安抚民心,清点府库……每一项命令都简洁有力,条理清晰,显示出与年龄和伤势不符的老辣与掌控力。
众人不敢怠慢,纷纷领命而去。
大堂很快空了下来,只剩下刘晔和太史慈。
“噗!”再也压制不住,刘晔猛地喷出一口暗红色的淤血,身体剧烈地摇晃了一下,眼前阵阵发黑。
“主公!”太史慈大惊,一步抢上前扶住刘晔的手臂。
入手处,只觉刘晔的身体冰冷得吓人,气息更是紊乱微弱。
“主公!您的伤……” “无……无妨……”刘晔摆摆手,用袖口狠狠擦去嘴角的血迹,喘息着,眼神却依旧锐利,“死不了……子义……城防……尤其是江岸水寨……务必……万无一失……孙策虽死……江东……绝不会善罢甘休……”他胸口那方玉玺沉寂着,仿佛昨夜那毁天灭地的爆发耗尽了它所有的力量,只余下一片冰凉的死寂。
郭嘉残魂彻底消散带来的巨大空虚感,更是让他的精神如同风中残烛。
那旗不再是刘勋那面污旧的“刘”字旗,而是一面玄底赤纹的大旗,中央一个铁画银钩、气势磅礴的“刘”字,在灰蒙蒙的天幕下猎猎招展,宣告着这座江畔重镇已然易主。
太守府正堂,肃杀之气远比室外寒风更甚。
昔日刘勋宴饮作乐之地,如今弥漫着铁与血的味道。
空气中浓重的熏香也压不住那若有若无的血腥气——那是昨夜暖阁激斗留下的印记,刚刚被清水反复冲刷过,却仿佛已渗入了砖缝梁木。
刘晔端坐于主位之上。
他换上了一身深青色、没有任何纹饰的直裾深衣,脸色依旧苍白如纸,唇边甚至残留着一丝未擦净的干涸血痕。
强行引动玉玺本源之力、承受郭嘉残魂彻底燃烧的代价是惨重的。
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五脏六腑撕裂般的剧痛;每一次集中精神,识海都如同被钝刀反复切割,带来阵阵眩晕和针扎般的刺痛。
冷汗浸透了内衫,紧贴着冰冷的皮肤。
但他坐得笔直,腰背如同绷紧的弓弦,眼神沉静如古井深潭,唯有深处跳跃着冰封的火焰,扫视着堂下。
堂下两侧,站着昨夜幸存以及闻讯赶来的庐江文武。
昨夜跪地求饶的几个将领,此刻如同惊弓之鸟,低着头,身体微微发抖,不敢与刘晔的目光接触。
另一些原本属于刘勋麾下、但未参与昨夜宴会的官员,则面色惊疑不定,眼神闪烁,偷偷打量着这位骤然上位、手段酷烈得令人胆寒的新主公,以及他身后如同铁塔般矗立的赤甲巨汉。
太史慈就站在刘晔主座侧后方半步之处。
他卸去了那身显眼的赤甲,换了一身玄色劲装,但那股百战余生的惨烈煞气和神箭手特有的锐利,却丝毫未减。
他并未持那杆标志性的镔铁长枪,仅凭魁梧如山的身躯和那双寒星般扫视全场的虎目,就足以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昨夜那神乎其技的一箭裂空、一枪碎敌的恐怖景象,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
“昨夜之事,”刘晔开口了,声音不高,带着重伤后的沙哑,却如同冰冷的铁块砸在寂静的大堂上,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刘勋勾结外敌,意图加害于我,更欲引兵祸入庐江,陷满城百姓于水火。
其罪当诛!”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那几个昨夜跪地的降将。
那几人身体抖得更厉害,几乎要瘫软下去。
“念尔等及时醒悟,弃暗投明,过往之事,既往不咎。
”刘晔的声音依旧冰冷,却让那几人如同溺水者抓住浮木,猛地松了口气,额头重重磕在地上,“谢主公不杀之恩!” “然!”刘晔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冰刃出鞘,“自今日起,庐江上下,唯吾号令!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若有心怀二志、阳奉阴违者……”他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如刀,扫过那些眼神闪烁的官员,“刘勋,便是前车之鉴!” 一股无形的寒意瞬间笼罩整个大堂。
所有人都感觉脖颈一凉,仿佛有冰冷的刀锋贴了上来。
“末将(属下)!谨遵主公号令!誓死效忠!”短暂的死寂后,堂下众人,无论真心假意,全都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响亮。
刘晔微微颔首,苍白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暂时的臣服源于恐惧,而非真心。
根基不稳,强敌环伺,这才是他真正的处境。
他强忍着识海翻腾的剧痛和胸口的烦恶,开始分派任务,稳定城防,安抚民心,清点府库……每一项命令都简洁有力,条理清晰,显示出与年龄和伤势不符的老辣与掌控力。
众人不敢怠慢,纷纷领命而去。
大堂很快空了下来,只剩下刘晔和太史慈。
“噗!”再也压制不住,刘晔猛地喷出一口暗红色的淤血,身体剧烈地摇晃了一下,眼前阵阵发黑。
“主公!”太史慈大惊,一步抢上前扶住刘晔的手臂。
入手处,只觉刘晔的身体冰冷得吓人,气息更是紊乱微弱。
“主公!您的伤……” “无……无妨……”刘晔摆摆手,用袖口狠狠擦去嘴角的血迹,喘息着,眼神却依旧锐利,“死不了……子义……城防……尤其是江岸水寨……务必……万无一失……孙策虽死……江东……绝不会善罢甘休……”他胸口那方玉玺沉寂着,仿佛昨夜那毁天灭地的爆发耗尽了它所有的力量,只余下一片冰凉的死寂。
郭嘉残魂彻底消散带来的巨大空虚感,更是让他的精神如同风中残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