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正是辞官的好时机!

关灯
    版权?那是什么玩意儿! 报社里的喧闹暂且不提,《水浒传》刊载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大家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显然,大家都对这本足以开宗立派的话本心知肚明。

     第三日,新一期的大明周报再次面市。

     而就在读者们毫无察觉之际,《水浒传》第一回的上半部分正式刊载。

     胡大老爷之所以选择断章,实属无奈,每回字数实在太多。

     放在后世或许不算什么,但搁在这个年代,确实有些惊人。

     尤其是这大明周刊采用雕版印刷,字体若按后世算法,至少也是二号字大小,若每回完整刊登…… 恐怕这沓报纸还得再厚上大半。

     不过,随着这期大明周报逐渐售出,《水浒传》终于展现出了它应有的光芒。

     “师傅,您看到了吗?这是您的遗作啊,终于问世了,您若在天有灵,也该欣慰了!” 罗贯中作为最挂念此事的人,自然不会忘记买上一份报纸。

     这不,刚发行就立刻入手了。

     如今他正抱着报纸急匆匆赶回客栈,躲在房中祭奠自己的老师。

     而其他读者,如今也终于察觉到了这篇《水浒传》的精妙之处。

     “啧啧,这故事讲得真有意思,居然还是宋代的故事呢……” “你懂什么?这话本的作者是借古讽今啊!” “胡说八道!大宋软得不行,我大明可是武德充沛得很!” “切,你们啊,何必琢磨这些没用的,你们一个个的能当丞相还是部堂?还不如好好看话本呢!” “对对对,这些国家大事跟我们这些闲人无关,不如看看话本,这话本写得真好!” “哈哈哈,有意思,连求神拜佛的事儿都拿到朝会上商量了,难怪宋代那么无用!” “你们没发现这话本写得栩栩如生吗?简直就像亲眼看到了一样!” “有意思,真有意思,我跟你们不一样,我当年没退休前也是要上朝的,朝会还真就是这样。

    ” “是吗?那这作者还真是个妙人啊!” “就是不够看啊,这报纸怎么抠抠,连一整回都舍不得放出来,难不成担心我们买不起?” (本章完) ------------ 《水浒传》果然如胡大老爷之前预料的那样,火了。

     尤其是当整回内容全部发布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这本奇书。

     “不知那洪太尉放走的究竟是什么魔星,又会引发怎样的灾祸啊!” “想想也知道,无非是百姓更加困苦罢了。

     要知道宋朝本就动荡不安,若再多几个魔星,恐怕会更加混乱!” “照这么说,你们觉得元末时是不是也有魔星作乱?” “那当然有!大元气数未尽时,正是陛下真龙出世,才斩断了他们的气数!” “没错,上天本就庇佑我们炎黄子孙,汉家王朝的建立是理所当然的!” “……” 可以说,《水浒传》的发布,给原本就被《大明周报》搅得沸沸扬扬的应天府,又增添了几分热闹。

     此时的罗贯中,心中满是喜悦。

     毕竟,他老师临终前的唯一心愿,就是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巨作能够发表。

     如今,不仅发表了,还在应天府引起了轰动。

     照这势头来看,将来恐怕还会传遍天下。

     这……真是大喜事啊! 一想到老师的遗愿完成得如此圆满,罗贯中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欣喜。

     不过,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这件事能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胡大老爷的点头。

     没有胡大老爷的首肯,就算其他官员识货,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发表。

     哪里能像现在这样,前天交稿,今天就能付梓。

     说到底,还是胡大老爷慧眼识珠。

     这份恩情,胡大老爷或许不在意,但罗贯中却不能忘。

     想到这里,罗贯中沉默片刻,开始在自己藏得最深的包裹里摸索起来。

     不多时,他从包袱的最内层摸出了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团。

     看着手中的布团,罗贯中眼中满是怀念地看了片刻,随后一咬牙,将其打开。

     布团包裹得极为严实,一层又一层,厚厚地包裹着。

     等到大半个床榻都铺满了布条后,终于露出了最里面的“宝物”真容。

     竟是一颗略带淡金色的珍珠。

     罗贯中怔怔地看着这颗老师留下的金珠,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放进荷包中。

     接着,他急匆匆地出门,找了一家在他看来靠谱的当铺,当了五十两银子后,转身走进了旁边的茶店。

     罗贯中取出四十两银子,买了两罐他从未见过的好茶,精心包装后,再次踏入了大唐周报社的大门。

     胡大老爷听说罗贯中又来了,不由得疑惑地眨了眨眼。

     稿子不是已经发了吗? 就算要结算稿费,也不至于这么急吧。

     难道他把《三国演义》带来了,打算发表这部奇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真是如此,那可就有趣了。

     师徒二人的作品同台竞技,文坛上必定会掀起一场。

     然而,当罗贯中被引入房中,双方寒暄过后,他一开口,便让胡大老爷无言以对。

     “胡大人,学生家境贫寒,本想买些好东西来感谢您。

    ” “可学生把老师给的金珠当了,也只能买得起这两罐茶叶。

    ” “学生知道,大人您位高权重,家中富庶,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俗物。

    ” “只是,这已经是学生能找到的,最能表达谢意的物件了,还请大人收下!” 胡大老爷看着推到自己面前的两罐茶叶,心中一阵无奈。

     他抬头看了罗贯中一眼,又低头看了看茶叶罐上醒目的“胡”字印记,叹了口气。

     “小罗啊,你一番好意,本官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