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期刊合作
关灯
小
中
大
转眼就过去了五天,周五中午吃饭时,我问梁伟生认不认识会计师。
他说他有个舅舅就是会计师,以前在一家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上班。
前两年出来单干,自己开了所事务所,生意不温不火的,能过得去。
不过他的能力挺不错的。
我便让他联系一下他舅舅,明天一起去谈些事情。
梁伟生立刻来了兴趣,连声问道,“干嘛,有什么好事?” 我神秘的笑了下,说了句“带你们去飞。
”就不再说了。
急得他有些抓耳挠腮的。
我又加了一句“放心,十足的好事。
” 他才没刨根问底了,急匆匆去联系他老舅去了。
第二天上午,梁伟生来宿舍找到我,一起去接他舅舅。
我把我买的那本“港岛杂谈”递给他。
“你找得到这家杂志社不?我们今天去找它谈生意。
” 他看了看杂志,十分奇怪的看着我“你没看这上面的地址吗?这杂志社就挨着我家。
昨天还从旁边走过,只是没进巷子罢了。
这个杂志社老板跟我们是老街坊,我小时候还抱过我。
” “啊”我也觉得惊奇。
这几天忙着赶稿了,没注意这些事情。
我拿过杂志果然上面的地址写着:九龙油麻地弥敦道446号。
我望着梁伟生,调侃道:“完了,我后悔了,找你带我去跟你老街坊谈生意。
别被你合着给坑了。
” 他打了我肩一拳“说啥呢?不带你这样水人的啊?” 我俩便嘻嘻哈哈的出校门了。
我们先到油麻地警署旁的一幢楼里,找到了梁伟生的舅舅。
一个四十多岁,温文尔雅的男人。
名叫施维华。
我大致给他讲了下,打算跟“香港杂谈”合作推出我写的一部小说。
请他在合作期间,就财务问题帮我进行核算和监督。
原本是打算按市场价付钱的,既然是梁伟生的舅舅,就决定让他也参与分成。
并表示绝对比单纯拿钱高十倍以上收益。
施维华又问了我一些问题,最后咬牙道:“好,我就陪你们年轻人疯一把。
就这么办,走找你韦叔去。
” 也不是很远,我们三人就腿着往弥敦道那边走去。
一路上施维华向我介绍了杂志社的情况。
杂志社的老板叫韦清风,他父亲是做印刷业务的,晚年时创办了“港岛杂谈”杂志社。
现在由韦清风经营,杂志社情况不好,全靠印刷厂补贴过活,不过是老爷子心心念念要做的,所以一直没舍得关掉。
快到上次来的拳馆时,梁伟生指着旁边一个小巷子说道:“就是这里面。
”我看了看前方的拳馆位置,果然只有几步路。
拐进小巷,两边各有两三家人。
往里十米左右,有一扇大门,门旁挂着两个牌子。
一个是“韦氏印务”一个是“港岛杂谈社”。
推门进去,还能听到印刷机的响动。
施维华就大声嚷嚷起来,“老韦,老韦。
快出来,给你带生意来了。
” 一会儿里面就传出带笑的声音“死仔,你干咪呢?” 一个穿着传统长衫的清瘦老头,大约五十岁左右。
从里面走了出来,看了我一眼,见有外人,立即理了理身上的衣衫。
笑着说:“请进,请进。
”又向看梁伟生说道:“生仔,啥有空来韦叔这玩?” 梁伟生忙把我介绍给他,听说我是内地来的,还真是来合作的。
忙领我们去了他的办公室。
职员泡好茶水离开后。
我也就开门见山的说:“我写了本小说,准备与‘港岛杂谈’合作连载发表。
” “哦,不知你以前是否写作过小说?”韦叔问道。
“在内地写过几篇,‘王小五与朗嘎’,‘伐木人’和‘山村希望’正是我写的。
”我回答道。
“哦……是吗?”他明显有些不信。
我忙从包里拿出我在港大的学生证,以及前不久刚拿到手的“优秀青年作家”获奖证书。
递给他看。
他看完后,又把我和证
他说他有个舅舅就是会计师,以前在一家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上班。
前两年出来单干,自己开了所事务所,生意不温不火的,能过得去。
不过他的能力挺不错的。
我便让他联系一下他舅舅,明天一起去谈些事情。
梁伟生立刻来了兴趣,连声问道,“干嘛,有什么好事?” 我神秘的笑了下,说了句“带你们去飞。
”就不再说了。
急得他有些抓耳挠腮的。
我又加了一句“放心,十足的好事。
” 他才没刨根问底了,急匆匆去联系他老舅去了。
第二天上午,梁伟生来宿舍找到我,一起去接他舅舅。
我把我买的那本“港岛杂谈”递给他。
“你找得到这家杂志社不?我们今天去找它谈生意。
” 他看了看杂志,十分奇怪的看着我“你没看这上面的地址吗?这杂志社就挨着我家。
昨天还从旁边走过,只是没进巷子罢了。
这个杂志社老板跟我们是老街坊,我小时候还抱过我。
” “啊”我也觉得惊奇。
这几天忙着赶稿了,没注意这些事情。
我拿过杂志果然上面的地址写着:九龙油麻地弥敦道446号。
我望着梁伟生,调侃道:“完了,我后悔了,找你带我去跟你老街坊谈生意。
别被你合着给坑了。
” 他打了我肩一拳“说啥呢?不带你这样水人的啊?” 我俩便嘻嘻哈哈的出校门了。
我们先到油麻地警署旁的一幢楼里,找到了梁伟生的舅舅。
一个四十多岁,温文尔雅的男人。
名叫施维华。
我大致给他讲了下,打算跟“香港杂谈”合作推出我写的一部小说。
请他在合作期间,就财务问题帮我进行核算和监督。
原本是打算按市场价付钱的,既然是梁伟生的舅舅,就决定让他也参与分成。
并表示绝对比单纯拿钱高十倍以上收益。
施维华又问了我一些问题,最后咬牙道:“好,我就陪你们年轻人疯一把。
就这么办,走找你韦叔去。
” 也不是很远,我们三人就腿着往弥敦道那边走去。
一路上施维华向我介绍了杂志社的情况。
杂志社的老板叫韦清风,他父亲是做印刷业务的,晚年时创办了“港岛杂谈”杂志社。
现在由韦清风经营,杂志社情况不好,全靠印刷厂补贴过活,不过是老爷子心心念念要做的,所以一直没舍得关掉。
快到上次来的拳馆时,梁伟生指着旁边一个小巷子说道:“就是这里面。
”我看了看前方的拳馆位置,果然只有几步路。
拐进小巷,两边各有两三家人。
往里十米左右,有一扇大门,门旁挂着两个牌子。
一个是“韦氏印务”一个是“港岛杂谈社”。
推门进去,还能听到印刷机的响动。
施维华就大声嚷嚷起来,“老韦,老韦。
快出来,给你带生意来了。
” 一会儿里面就传出带笑的声音“死仔,你干咪呢?” 一个穿着传统长衫的清瘦老头,大约五十岁左右。
从里面走了出来,看了我一眼,见有外人,立即理了理身上的衣衫。
笑着说:“请进,请进。
”又向看梁伟生说道:“生仔,啥有空来韦叔这玩?” 梁伟生忙把我介绍给他,听说我是内地来的,还真是来合作的。
忙领我们去了他的办公室。
职员泡好茶水离开后。
我也就开门见山的说:“我写了本小说,准备与‘港岛杂谈’合作连载发表。
” “哦,不知你以前是否写作过小说?”韦叔问道。
“在内地写过几篇,‘王小五与朗嘎’,‘伐木人’和‘山村希望’正是我写的。
”我回答道。
“哦……是吗?”他明显有些不信。
我忙从包里拿出我在港大的学生证,以及前不久刚拿到手的“优秀青年作家”获奖证书。
递给他看。
他看完后,又把我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