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关灯
小
中
大
苏婉清将林昭引至里间的待客区。
这里布置得古朴雅致,一套梨花木的桌椅,墙上挂着几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泥土的芬芳。
“你刚才说,你懂金缮?”苏婉清给林昭倒了杯清茶,开门见山地问道。
她那双清澈的眸子紧紧盯着林昭,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林昭也不隐瞒,将自己之前修复古董的经验,以及对金缮工艺的一些浅薄理解简要说了一下。
当然,关于异能的部分,他巧妙地避开了。
苏婉清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审视,渐渐转为惊讶,再到一丝钦佩。
林昭虽然年轻,但对传统工艺的见解,以及一些修复手法的分析,都相当老道,甚至有些观点让她这个从小耳濡目染的传承人都觉得耳目一新。
“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对传统工艺竟有如此见地。
”苏婉清语气缓和了不少,“实不相瞒,刚才那件瓷瓶,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修复它对我意义重大。
只是……金缮这门手艺,看似简单,实则精微。
我总觉得差了点火候。
” “苏姑娘过谦了。
我看你刚才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了,只是在材料配比和对‘残缺之美’的理解上,可能稍微……保守了一些。
”林昭斟酌着词句。
“保守?”苏婉清柳眉微扬。
“嗯,”林昭点点头,“金缮之美,在于它不试图完美掩盖伤痕,而是将伤痕转化为器物新的生命印记。
它是一种‘惜物’哲学的体现。
如果过于追求修复得‘天衣无缝’,反而可能失去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 苏婉清闻言,陷入了沉思。
林昭这番话,确实点醒了她。
她自小学习家族技艺,一直被教导要“恢复如初”,却忽略了某些工艺本身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涵。
“受教了。
”半晌,苏婉清才轻声说道,看向林昭的眼神多了几分认同。
“林先生,你这次来,是为了请教微型金属机关的制作?” “是的。
”林昭将周先生委托的那个香炉提钮的设计图残页拿了出来,递给苏婉清,“这个机关要求极高,我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
不知苏姑娘家族传承中,是否有相关的记载或工艺?” 苏婉清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
越看,她的眉头蹙得越紧。
“这……这似乎是失传已久的‘玲珑心’机巧。
”苏婉清喃喃道,脸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这种机关,在我们苏家一本残缺的古籍《造物考工》中确有提及,但只有寥寥数语,具体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
据说,这种机关不仅结构精巧,对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也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非顶尖巧匠不能为之。
” 林昭心中一沉,连苏家这种有传承的都说失传了,那看来希望渺茫了。
“不过……”苏婉清话锋一转,“《造物考工》中虽然没有详细工艺,但提到过一种特殊的‘冷锻淬火’之法,或许对制作这种精密金属部件有所帮助。
只是这种方法风险极高,稍有不慎,材料便会彻底损毁。
” “冷锻淬火?”林昭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
“嗯,是一种不依赖高温,而是通过特殊的捶打手法和淬火液,改变金属内部晶体结构,从而大幅提升其硬度和韧性的古法技艺。
我们苏家早年也曾尝试复原,但都以失败告终。
”苏婉清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林昭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高温锻造他已经有所涉猎,但效果始终有限。
如果这种“冷锻淬???火”真的能大幅提升金属性能,那对制作“玲珑心”提钮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苏姑娘,不知可否将这‘冷锻淬火’之法告知一二?或者,我们能否一起研究尝试?”林昭试探着问道。
他知道这可能是人家的不传之秘。
苏婉清看了林昭一眼,眼神有些复杂。
她能感觉到林昭对技艺的执着和渴望,这与她自己何其相似。
而且,林昭刚才对金缮的见解,也让她颇为触动。
“这‘冷锻淬火’之法
这里布置得古朴雅致,一套梨花木的桌椅,墙上挂着几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泥土的芬芳。
“你刚才说,你懂金缮?”苏婉清给林昭倒了杯清茶,开门见山地问道。
她那双清澈的眸子紧紧盯着林昭,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林昭也不隐瞒,将自己之前修复古董的经验,以及对金缮工艺的一些浅薄理解简要说了一下。
当然,关于异能的部分,他巧妙地避开了。
苏婉清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审视,渐渐转为惊讶,再到一丝钦佩。
林昭虽然年轻,但对传统工艺的见解,以及一些修复手法的分析,都相当老道,甚至有些观点让她这个从小耳濡目染的传承人都觉得耳目一新。
“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对传统工艺竟有如此见地。
”苏婉清语气缓和了不少,“实不相瞒,刚才那件瓷瓶,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修复它对我意义重大。
只是……金缮这门手艺,看似简单,实则精微。
我总觉得差了点火候。
” “苏姑娘过谦了。
我看你刚才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了,只是在材料配比和对‘残缺之美’的理解上,可能稍微……保守了一些。
”林昭斟酌着词句。
“保守?”苏婉清柳眉微扬。
“嗯,”林昭点点头,“金缮之美,在于它不试图完美掩盖伤痕,而是将伤痕转化为器物新的生命印记。
它是一种‘惜物’哲学的体现。
如果过于追求修复得‘天衣无缝’,反而可能失去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 苏婉清闻言,陷入了沉思。
林昭这番话,确实点醒了她。
她自小学习家族技艺,一直被教导要“恢复如初”,却忽略了某些工艺本身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涵。
“受教了。
”半晌,苏婉清才轻声说道,看向林昭的眼神多了几分认同。
“林先生,你这次来,是为了请教微型金属机关的制作?” “是的。
”林昭将周先生委托的那个香炉提钮的设计图残页拿了出来,递给苏婉清,“这个机关要求极高,我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
不知苏姑娘家族传承中,是否有相关的记载或工艺?” 苏婉清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
越看,她的眉头蹙得越紧。
“这……这似乎是失传已久的‘玲珑心’机巧。
”苏婉清喃喃道,脸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这种机关,在我们苏家一本残缺的古籍《造物考工》中确有提及,但只有寥寥数语,具体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
据说,这种机关不仅结构精巧,对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也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非顶尖巧匠不能为之。
” 林昭心中一沉,连苏家这种有传承的都说失传了,那看来希望渺茫了。
“不过……”苏婉清话锋一转,“《造物考工》中虽然没有详细工艺,但提到过一种特殊的‘冷锻淬火’之法,或许对制作这种精密金属部件有所帮助。
只是这种方法风险极高,稍有不慎,材料便会彻底损毁。
” “冷锻淬火?”林昭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
“嗯,是一种不依赖高温,而是通过特殊的捶打手法和淬火液,改变金属内部晶体结构,从而大幅提升其硬度和韧性的古法技艺。
我们苏家早年也曾尝试复原,但都以失败告终。
”苏婉清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林昭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高温锻造他已经有所涉猎,但效果始终有限。
如果这种“冷锻淬???火”真的能大幅提升金属性能,那对制作“玲珑心”提钮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苏姑娘,不知可否将这‘冷锻淬火’之法告知一二?或者,我们能否一起研究尝试?”林昭试探着问道。
他知道这可能是人家的不传之秘。
苏婉清看了林昭一眼,眼神有些复杂。
她能感觉到林昭对技艺的执着和渴望,这与她自己何其相似。
而且,林昭刚才对金缮的见解,也让她颇为触动。
“这‘冷锻淬火’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