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拜师路上的艰难

关灯
    接打了出去。

     “玉痴翁?”林昭对这个名字更感兴趣。

    这种“扫地僧”式的人物,往往才身怀真功夫。

     “是的。

    ”苏婉清提醒道,“顾研究员那边,我可以帮你引荐。

    但玉痴翁那里,我可就无能为力了。

    据说他几十年来从未收过徒弟,想从他那里学到东西,难如登天。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昭谢过了苏婉清。

    他决定先去拜访那位顾研究员,了解一下玉雕的基础知识和行业情况。

    如果顾研究员的路子不对,他再去挑战一下那位“玉痴翁”。

     顾研究员的工作室位于市中心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里。

    林昭通过苏婉清的引荐,顺利见到了这位在玉雕界颇有名望的老者。

     顾研究员年约七旬,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颇有学者风范。

    他听了林昭想学习玉雕的意愿,又看了林昭带来的一些木工和铁艺作品的照片(尤其是那个“玲珑心”提钮的细节图),眼中露出了欣赏之色。

     “林小友,你在造型和精密加工上,确实有天赋。

    ”顾研究员赞许道,“如果你想学玉雕,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基础的教材和练习机会。

    我们研究所也经常开办一些短期的玉雕技法培训班,你可以参加。

    ” 林昭心中却有些失望。

    他想要的,不仅仅是基础技法,更是那种能赋予玉石“灵性”的古法传承。

    顾研究员这里,似乎更侧重于现代工艺和艺术创作。

     “顾老,实不相瞒,我对古代玉雕中一些关于‘养玉’、‘通灵’的说法很感兴趣,不知您在这方面有何研究?”林昭试探着问道。

     顾研究员闻言,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小友,那些大多是古人的附会之说,缺乏科学依据。

    玉石之美,在于其质地、色泽、工艺。

    所谓‘灵性’,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寓意和心理寄托。

    我们做研究的,还是要讲究实事求是。

    ” 林昭听明白了。

    顾研究员走的是“科学玉雕”的路子,与他追求的“玄学玉雕”截然不同。

     【系统提示:不同传承路径对应不同技艺发展方向。

    请宿主明确自身目标,谨慎选择。

    】 “看来,我还是得去会会那位‘玉痴翁’了。

    ”林昭心中暗道。

     辞别了顾研究员,林昭按照苏婉清给的模糊地址,开始寻找玉痴翁的隐居之所。

    据说玉痴翁住在城郊一片将要拆迁的老平房区,具体哪一户,没人说得清。

     林昭在那片迷宫般的老旧巷弄里转悠了大半天,逢人便打听“玉痴翁”,结果大部分人都摇头表示没听说过。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在墙角晒太阳的老大爷,指了指巷子最深处一间破败的小院:“你说的是不是那个天天在院子里磨石头,脾气臭得像茅坑里的石头的糟老头子?喏,就那家,轻易别去惹他。

    ” 林昭心中一喜,道了谢,朝着那间小院走去。

     院门虚掩着,林昭轻轻推开,一股浓重的石粉味扑面而来。

    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有大有小,有看似普通的山石,也有一些隐约透着玉色的璞料。

    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者,正蹲在院子中央一块大磨石旁,专注地打磨着手中的一块青色玉料。

    他身形佝偻,但双手却异常稳定有力。

     “请问……您是玉痴翁老先生吗?”林昭小心翼翼地开口。

     那老者头也不抬,声音沙哑地喝道:“滚!老夫这里不待客!” 林昭碰了一鼻子灰,但没有退缩。

    他知道,这种世外高人,往往都有怪癖。

     “老先生,晚辈林昭,真心想向您学习玉雕技艺,求您给个机会!”林昭躬身说道。

     “学玉雕?”玉痴翁终于停下了手中的活,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扫了林昭一眼,充满了不屑,“现在的年轻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也配谈玉雕?玉是有魂的,你们懂个屁!滚滚滚,别在这儿碍老夫的眼!” 说着,他随手抄起脚边一块拳头大的石头,就朝林昭扔了过来! 林昭吓了一跳,幸好他反应快,侧身躲过。

    那石头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老先生,您……” “还想挨打不成?再不滚,老夫的石头可不长眼!”玉痴翁又抄起一块更大的石头,作势欲扔。

     林昭无奈,看来这位玉痴翁的脾气,果然如传闻中一样火爆。

    硬闯是行不通了。

     “罢了,看来只能另想办法了。

    ”林昭叹了口气,准备暂时离开。

    他知道,想打动这种怪才,光有诚意是不够的,还需要机缘,或者……展现出足以让他刮目相看的“价值”。

     他的玉雕拜师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

     喜欢手艺人修仙指南请大家收藏:()手艺人修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