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攻势停滞与僵局形成(1915年5月26日 - 5月31日)

关灯
    (一)危机初现:德军攻势的强弩之末(5月26日) 1915年5月26日的黎明,在阿图瓦地区弥漫着硝烟与血腥气息的战场上,德军指挥官们的脸色愈发凝重。

    此时,德军虽已付出近8万伤亡的惨痛代价,在局部区域艰难推进了约3公里,但这微薄的战果与战前预期相去甚远。

    协约国第二道防线如同铜墙铁壁,在法军第10集团军与英军第2军的联合防守下岿然不动。

     德军的进攻势头在这一天明显衰减。

    后勤补给线的脆弱性开始暴露无遗。

    由于前期的快速推进,德军的补给列车难以跟上前线需求。

    士兵们发现,他们手中的弹药量比前几日少了许多,口粮供应也开始短缺。

    原本每天能得到充足补给的机枪部队,现在不得不节省子弹,火力密度大幅下降。

    在拉巴塞运河附近的阵地上,德军第27师的士兵们疲惫不堪,连续多日的作战让他们的体力濒临极限,而新补充的兵员缺乏实战经验,难以弥补战斗减员造成的战力缺口。

     反观协约国方面,法军的援军正从后方源源不断赶来。

    法国政府紧急动员了预备役部队,通过铁路快速输送至阿图瓦地区。

    这些生力军不仅带来了充足的弹药和给养,更让协约国的防线愈发稳固。

    英军也增强了重炮火力,将更多的155毫米榴弹炮部署到前线。

    当德军发起试探性进攻时,迎接他们的是铺天盖地的炮弹,炸得德军士兵根本无法抬头。

     (二)艰难维持:德军的挣扎与困境(5月27-28日) 5月27日,德军指挥部决定孤注一掷,集中力量在费斯蒂贝尔附近发起新一轮进攻。

    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法金汉亲自督战,希望能打破僵局。

    然而,战斗一开始,德军就陷入了苦战。

    协约国的炮火早有准备,德军士兵刚离开战壕,就被炮弹炸得人仰马翻。

    那些侥幸冲到协约国防线前的德军,又遭到机枪和步枪的猛烈射击。

     在一处名为“死亡谷”的开阔地带,德军第45步兵师的士兵们发起冲锋。

    他们顶着协约国的炮火,艰难地向前推进。

    但当距离协约国防线还有不到50米时,法军的马克沁重机枪突然开火,密集的弹雨瞬间将德军士兵成片扫倒。

    许多士兵倒在泥泞的地上,伤口被泥水浸泡,痛苦地呻吟着。

    而德军的医疗兵根本无法在枪林弹雨中前去救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伤员在痛苦中死去。

     这两天的战斗中,德军后勤补给的问题愈发严重。

    由于铁路线遭到协约国空军的轰炸,许多物资滞留在后方无法及时送达前线。

    士兵们的食物供应从每天两餐减少到一餐,而且都是冰冷的硬面包和少量咸肉。

    弹药短缺导致德军无法像之前那样进行大规模炮击,步兵冲锋时失去了有效的火力支援。

    与此同时,德军的伤亡数字仍在不断攀升,各部队减员严重,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三)绝望反击:最后的尝试与失败(5月29-30日) 5月29日,德军指挥部意识到,如果再不能取得突破,整个进攻计划将彻底失败。

    于是,他们决定使用最后的杀手锏——毒气攻击。

    德军在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