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华沙陷落:钢铁洪流中的帝国悲歌

关灯
    1915年8月的东欧平原,炽热的阳光炙烤着焦土,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腐肉的气息。

    果尔利策战役的胜利,让德奥联军如同出鞘的利刃,直指俄军防线的心脏。

    而华沙,这座波兰的心脏城市,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命运的转折点。

     七月的战火尚未完全平息,德奥联军的高级将领们便在地图前谋划着新的攻势。

    柏林的帝国战争办公室内,法金汉总参谋长的手指重重地落在华沙的坐标上:“诸位,华沙是俄军在波兰的核心据点,拿下它,我们就能彻底扭转东线战局。

    ” 马肯森将军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俄军在果尔利策的惨败,已经让他们元气大伤。

    只要我们乘胜追击,华沙指日可待。

    ” 在华沙的俄军指挥部里,气氛却压抑得让人窒息。

    西南方面军司令伊万诺夫将军盯着墙上的地图,眉头紧锁。

    参谋长忧心忡忡地报告:“将军,我们的防线已经千疮百孔,士兵们疲惫不堪,弹药和物资也严重短缺。

    ” 伊万诺夫沉重地叹了口气:“给我接布鲁西洛夫将军,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守住华沙。

    ”然而,他心里清楚,面对德奥联军的凶猛攻势,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此时的华沙城内,百姓们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逼近。

    街道上人心惶惶,商铺纷纷关门,马车和行人匆忙地穿梭,试图将重要的物品转移。

    老人们站在街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眼中满是忧虑;妇女们抱着孩子,祈祷着战争不要降临到这座城市。

     8月1日清晨,德奥联军的炮火准时响起。

    数百门火炮同时轰鸣,炮弹如雨点般砸向俄军防线。

    华沙郊外的战壕在剧烈的震动中纷纷坍塌,俄军士兵们被气浪掀翻,许多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掩埋在泥土之下。

     “反击!给我反击!”俄军指挥官大声怒吼。

    然而,俄军的火炮在德奥联军的猛烈压制下,显得苍白无力。

    炮弹数量不足,射击精准度也大打折扣,根本无法对德奥联军造成有效威胁。

     德奥联军的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如潮水般涌来。

    德军的突击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利用地形,灵活地避开俄军的火力点,快速向俄军阵地推进。

    奥匈帝国的军队也不甘示弱,在右翼发起猛烈进攻,试图撕开俄军防线的缺口。

     在一处关键阵地上,俄军上尉彼得罗夫带领着士兵们顽强抵抗。

    “兄弟们,我们身后就是华沙,不能后退!”他挥舞着军刀,大声喊道。

    士兵们端起步枪,向冲上来的敌人射击。

    然而,德奥联军的火力实在太猛,俄军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倒下。

     “长官,弹药快没了!”一名士兵焦急地报告。

    彼得罗夫咬紧牙关:“上刺刀,跟他们拼了!”当德奥联军逼近时,俄军士兵们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