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爱尔兰复活起义:1916年血色黎明下的独立火种

关灯
    1916年4月24日,都柏林的晨雾被枪炮声撕裂。

    以帕特里克·皮尔斯、詹姆斯·康诺利为首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在《复活节宣言》的号召下,率领1600余名起义者占领都柏林邮政总局、海关大楼等核心建筑,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

    这场被英国政府视为“叛国暴动”的行动,在短短一周内被镇压,却如星火燎原,彻底点燃了爱尔兰独立的火焰。

     一、起义爆发:积怨已久的民族抗争 (一)历史积怨与自治承诺的落空 爱尔兰与英国的矛盾可追溯至数百年的殖民统治。

    19世纪以来,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要求脱离英国统治的呼声日益高涨。

    1914年,英国议会通过《爱尔兰自治法案》,承诺给予爱尔兰一定自治权,但因一战爆发而暂缓实施。

    这一拖延彻底激怒了激进派,他们认为英国无意兑现承诺,唯有武力抗争才能实现独立。

     (二)秘密筹备与仓促起事 由“爱尔兰共和兄弟会”“爱尔兰国民军”等组织组成的起义联盟,在1916年初开始秘密筹备。

    他们计划在复活节期间发动全国性起义,以德国援助的武器为后盾,推翻英国统治。

    然而,起义前夕,原定运送武器的德国潜艇“U-19”号被英军击沉,导致计划被迫提前且规模大幅缩减。

     尽管形势不利,起义者仍按原计划行动。

    帕特里克·皮尔斯在邮政总局台阶上宣读《复活节宣言》,向全世界宣告:“爱尔兰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拥有自由独立的权利……”这句宣言如惊雷般震动了都柏林,也彻底激怒了英国政府。

     二、一周激战:实力悬殊下的悲壮抵抗 (一)都柏林街头的巷战炼狱 起义者迅速占领都柏林核心区域,设置路障、挖掘战壕,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

    詹姆斯·康诺利率领的工人武装在蒙乔伊监狱附近顽强抵抗,用步枪和自制炸弹击退英军多次进攻。

    但双方实力悬殊:英军调集1.6万兵力、装甲车与重炮,对起义据点进行狂轰滥炸。

     邮政总局成为战斗的焦点。

    起义者在建筑内构筑防线,用桌椅、沙袋抵挡英军进攻。

    4月27日,英军发射燃烧弹,邮政总局陷入火海,起义者被迫突围。

    帕特里克·皮尔斯在撤退时高举白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