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年英国:从至暗时刻到胜利曙光的战略转折

关灯
    3月21日:索姆河上的死亡黎明 1918年3月21日凌晨4时40分,索姆河北岸的英军第5集团军防线突然被地动山摇的炮声撕裂。

    近万门德军火炮在5小时内倾泻100万发炮弹,其中15%为窒息性毒气弹,黄绿色烟雾裹挟着烂白菜味的死亡气息,迅速淹没前沿战壕。

    二等兵威廉·泰勒在临终日记中留下模糊血字:“毒气灌进喉咙时,听见战友抓挠战壕木板的声音……他们的指甲缝里全是泥和血。

    ” 炮击刚停,晨雾尚未散尽,德军暴风突击队(Sto?truppen)已如幽灵般逼近。

    这些头戴钢盔、身披防弹围裙的精锐士兵,每人携带30公斤装备——火焰喷射器、伯格曼冲锋枪、卵形手榴弹,以及供72小时消耗的压缩口粮。

    他们遵循“渗透战术”原则:不与坚固据点纠缠,而是利用炮击形成的缺口直插敌后,目标直指英军指挥部与通讯枢纽。

     当英军从毒气造成的眩晕中挣扎着戴上面具时,德军突击队已突入第二道战壕。

    下士汤姆·格林回忆:“我们的机枪手刚探出身子,就被德军的冲锋枪扫倒。

    有个德国兵扛着火焰喷射器冲进来,战壕里的积水瞬间沸腾,好几个人被活活烫死在泥里。

    ”至中午,英军防线出现12处突破口,第5集团军司令戈夫将军向指挥部哭喊:“部队正在瓦解!他们像潮水一样涌过来,而我们连完整的建制都没有了!” 黄昏时分,德军推进8公里,俘虏1.7万人,缴获火炮200余门。

    这场被称为“钢铁暴雨”的突袭战,创造了一战中单日突破距离的最高纪录。

    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接到战报时面色铁青:“德军距巴黎仅剩120公里,而我们的预备队还在百公里之外。

    ” 3月22日—24日:狂飙突进的致命隐患 德军趁热打铁,投入当时最先进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