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美国:中立表象下的战略转向与社会震荡

关灯
    国军事战略的重大转变: -陆军扩张:常备军从17.5万扩充至22.3万,国民警卫队人数翻倍,并首次设立预备役军官训练团(ROTC); -海军升级:拨款5亿美元建造10艘战列舰、67艘驱逐舰,目标直指“世界第一海军”; -技术革新:成立航空委员会,研发新型战斗机;陆军部设立坦克试验场,引进法国雷诺FT-17坦克技术。

     但军队仍面临严重缺陷:缺乏现代化重炮、通信设备落后,且大部分军官未经历实战考验。

    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直言:“我们的军队距离欧洲标准,至少有两年差距。

    ” 四、社会撕裂:反战浪潮与干涉主义的对抗 1916年的美国社会陷入激烈对立。

    反战组织“美国反军国主义联盟”发起百万签名运动,妇女和平党在华盛顿游行抗议,标语写着“面包,不要子弹”;而以西奥多·罗斯福为首的干涉主义者则鼓吹“为民主而战”,公开指责威尔逊“软弱无能”。

     种族矛盾也因战争加剧。

    大量非裔工人涌入北方工厂,引发白人工会的抵制;德裔社区因反德情绪遭受歧视,辛辛那提市甚至禁止教授德语。

    1916年总统大选中,威尔逊以“他让我们远离战争”的口号险胜,但这句承诺正随着国际局势恶化而摇摇欲坠。

     五、大选迷雾与未来伏笔 1916年11月的总统选举成为美国态度的风向标。

    威尔逊在民主党大会上强调“和平与繁荣”,而共和党候选人查尔斯·休斯则主张强硬干涉。

    选情一度胶着,最终威尔逊以277张选举人票险胜,但普选票仅领先60万张。

    这场“最接近的选举”暴露了美国社会的撕裂,也暗示中立政策的脆弱性。

     1916年末,威尔逊在国情咨文中呼吁“没有胜利的和平”,试图斡旋停战。

    但德国拒绝妥协,协约国则要求彻底击败对手。

    当新年钟声敲响时,美国看似仍保持中立,实则已站在战争的悬崖边缘——1917年的风暴,正裹挟着齐默尔曼电报、无限制潜艇战等导火索呼啸而来。

     喜欢一战,二战风云请大家收藏:()一战,二战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