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沙漠商道

关灯
    第112章?沙漠商道(回历625年夏?撒马尔罕沙漠) 回历625年夏,撒马尔罕沙漠的热浪炙烤着沙丘,萧虎的狼首刀插入滚烫的沙砾,护腕的苍狼之印与远处若隐若现的驼队铃声遥相呼应。

    他望着身边堆积如山的粮草,眉头紧锁——二十万大军的补给线,正被流沙与烈日一点点吞噬。

     “墨尔根大人,”汉地匠师李青捧着青铜罗盘,天池中的磁针稳定指向南方,“若用此罗盘定位,再结合蒙古兄弟的星象辨位,必能辟出一条通途。

    ”他的袖口露出半幅《西域图记》,上面用朱砂标注着沙漠中的绿洲坐标。

     蒙古向导苏和拍了拍骆驼的驼峰,手中的柳木杖轻点地面:“墨尔根,我族的‘沙漠之舟’能嗅出地下三尺的水源,再险的沙丘,也挡不住它们的脚步。

    ”他忽然指向天际的雁群,“但需在商道沿途设下‘狼嚎烽火台’,遇沙盗则以狼嚎为号。

    ” 萧虎的目光落在罗盘与柳木杖上,忽然想起母亲萧氏的《丝路纪行》:“漠北之驼,漠南之针,合则成通途。

    ”“李青,率汉地工匠烧制陶制烽火台,内储狼粪与硫磺;苏和,挑选最机敏的驼工,教他们使用罗盘。

    ”他的虎纹火铳指向沙丘,“十日之内,必须打通这条沙漠血脉!” 胡汉工匠的合作在烈日下展开。

    汉地工匠用芦苇混着骆驼毛,夯筑成半人高的烽火台,每十里一座,台顶的狼首风向标在风中旋转,与罗盘的磁针形成天地呼应。

    蒙古驼工则在沙丘间埋下“水囊桩”——将羊皮水袋埋入沙中,用骆驼骨作标记,形成地下水源网络。

     第五日,商道开凿至“鬼哭峡”,罗盘磁针突然剧烈震荡。

    苏和的骆驼集体跪地,发出低沉的呜咽。

    “有沙盗!”他的柳木杖指向沙丘阴影,三十余骑蒙面劫匪正挥舞弯刀冲来。

     萧虎的火铳率先轰鸣,狼首形铳口喷出火舌,一名沙盗应声落马。

    汉地弩手迅速组成雁翎阵,三棱弩箭封锁沙丘隘口;蒙古驼工则驱赶骆驼组成防线,将粮草车护在中央。

    当沙盗接近烽火台,李青点燃狼粪,浓烟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