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虎仆营训练
关灯
小
中
大
让你尝尝被人驱使的滋味!”
训练场一片死寂。
萧虎转身面对降军,提高声音,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个人:“我知道你们心中有恨,有怨。
你们被迫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陌生的武器,在皮鞭下苟延残喘。
但看看你们手中的工具——”他拿起阿里木腰间的凿子,在松木上刻下一道深痕,木屑纷飞,“这些铁器能打造杀人的兵器,也能建造让子孙后代安居的城池。
你们是想做任人宰割的羔羊,还是成为掌控自己命运的工匠?是要在皮鞭下麻木地活着,还是用双手打出一片新天地?” 阿里木突然站出,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大人,我们愿学!但蒙古的绳结法与波斯不同,云梯支架总是不稳,我们实在……” 萧虎露出赞许的目光,示意随从抬来一具云梯模型:“那就让汉地工匠教你们‘鲁班结’,你们回赠波斯的‘骆驼鞍鞯固定术’。
知识不该有边界,技艺更应相互交融。
”他指向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语气激昂,“三个月后,我们要带着这些云梯翻越兴都库什山,攻下加兹尼城。
到时,每架合格的云梯,都能换十斤铁钱!表现优异者,还能与家人团聚!” 训练场上响起一阵骚动。
穆罕默德犹豫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图纸,上面满是反复修改的痕迹:“大人,我改良了投石机的配重装置,可将射程增加五丈。
这是我反复试验的结果,只是还缺一次实地验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虎接过图纸,眼中闪过惊喜,仔细端详起来:“好!若此法可行,你就是匠作监的提举,管二十个人!从今往后,你的智慧和技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他转头对忽都,语气不容置疑,“从今天起,虎仆营实行‘工分制’,每完成一项工程,按难易程度记工分,累计三十工分可换免死牌一张。
我们要用奖励激发斗志,而不是用皮鞭摧毁人心。
” 忽都虽满脸不忿,却也只能遵令。
接下来的日子里,训练场变成了不同文明技艺碰撞的舞台:汉地工匠挽起袖子,耐心地演示如何用“悬索桥”原理搭建浮桥,手中的墨斗弹出笔直的墨线;波斯工匠则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沙土上画出“坎儿井”的挖掘示意图,口中念念有词地讲解着其中的诀窍。
萧虎亲自参与其中,他的火铳时常被用来测量角度,而他腰间的汉地罗盘,也成了工匠们好奇研究的对象,大家围在一起,用生硬的蒙古语、波斯语和汉语交流,虽然磕磕绊绊,但热情高涨。
冬至那日,虎仆营迎来首次实战演练。
当阿里木团队搭建的云梯稳稳靠上模拟城墙,士兵们顺着云梯如猿猴般迅速攀爬;当穆罕默德改良的投石机将石弹投出三百步远,精准地砸中目标,扬起漫天尘土。
铁木真亲自前来观看,他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如炬,看到精彩处,不禁抚掌大笑:“萧虎,你这不是在训练降军,是在锻造一把能劈开西域的利剑!有了他们,我蒙古大军何愁不能踏平诸国!” 忽都站在一旁,看着手中记录工分的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降军们的成果。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不屑,渐渐变成了惊讶与认可。
那些曾被他视为废物的降军,如今正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在蒙古军的旗帜下,书写着新的传奇。
而训练场的篝火堆旁,波斯工匠与汉地匠人正用生硬的蒙古语交流着,偶尔爆发出的笑声,回荡在夜空,融化了冬日的坚冰,也悄然化解着彼此心中的隔阂。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
萧虎转身面对降军,提高声音,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个人:“我知道你们心中有恨,有怨。
你们被迫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陌生的武器,在皮鞭下苟延残喘。
但看看你们手中的工具——”他拿起阿里木腰间的凿子,在松木上刻下一道深痕,木屑纷飞,“这些铁器能打造杀人的兵器,也能建造让子孙后代安居的城池。
你们是想做任人宰割的羔羊,还是成为掌控自己命运的工匠?是要在皮鞭下麻木地活着,还是用双手打出一片新天地?” 阿里木突然站出,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大人,我们愿学!但蒙古的绳结法与波斯不同,云梯支架总是不稳,我们实在……” 萧虎露出赞许的目光,示意随从抬来一具云梯模型:“那就让汉地工匠教你们‘鲁班结’,你们回赠波斯的‘骆驼鞍鞯固定术’。
知识不该有边界,技艺更应相互交融。
”他指向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语气激昂,“三个月后,我们要带着这些云梯翻越兴都库什山,攻下加兹尼城。
到时,每架合格的云梯,都能换十斤铁钱!表现优异者,还能与家人团聚!” 训练场上响起一阵骚动。
穆罕默德犹豫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图纸,上面满是反复修改的痕迹:“大人,我改良了投石机的配重装置,可将射程增加五丈。
这是我反复试验的结果,只是还缺一次实地验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虎接过图纸,眼中闪过惊喜,仔细端详起来:“好!若此法可行,你就是匠作监的提举,管二十个人!从今往后,你的智慧和技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他转头对忽都,语气不容置疑,“从今天起,虎仆营实行‘工分制’,每完成一项工程,按难易程度记工分,累计三十工分可换免死牌一张。
我们要用奖励激发斗志,而不是用皮鞭摧毁人心。
” 忽都虽满脸不忿,却也只能遵令。
接下来的日子里,训练场变成了不同文明技艺碰撞的舞台:汉地工匠挽起袖子,耐心地演示如何用“悬索桥”原理搭建浮桥,手中的墨斗弹出笔直的墨线;波斯工匠则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沙土上画出“坎儿井”的挖掘示意图,口中念念有词地讲解着其中的诀窍。
萧虎亲自参与其中,他的火铳时常被用来测量角度,而他腰间的汉地罗盘,也成了工匠们好奇研究的对象,大家围在一起,用生硬的蒙古语、波斯语和汉语交流,虽然磕磕绊绊,但热情高涨。
冬至那日,虎仆营迎来首次实战演练。
当阿里木团队搭建的云梯稳稳靠上模拟城墙,士兵们顺着云梯如猿猴般迅速攀爬;当穆罕默德改良的投石机将石弹投出三百步远,精准地砸中目标,扬起漫天尘土。
铁木真亲自前来观看,他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如炬,看到精彩处,不禁抚掌大笑:“萧虎,你这不是在训练降军,是在锻造一把能劈开西域的利剑!有了他们,我蒙古大军何愁不能踏平诸国!” 忽都站在一旁,看着手中记录工分的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降军们的成果。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不屑,渐渐变成了惊讶与认可。
那些曾被他视为废物的降军,如今正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在蒙古军的旗帜下,书写着新的传奇。
而训练场的篝火堆旁,波斯工匠与汉地匠人正用生硬的蒙古语交流着,偶尔爆发出的笑声,回荡在夜空,融化了冬日的坚冰,也悄然化解着彼此心中的隔阂。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