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首战告捷

关灯
    第161章:首战告捷(回历632年秋?铁门关西麓尼萨城) 回历632年秋,兴都库什山的阴影尚未完全笼罩尼萨城,虎仆营的“地动仪”陶瓮已捕捉到城墙下的脚步声。

    萧虎的火铳抵在胸甲上,感受着心跳与远处投石机轮轴转动的共振——这是帕丽萨根据波斯星象学改良的“震波监听法”,能通过地面震动判断敌军部署。

     “报!城防军约三千,重装步兵据守城头,弓箭手藏于女墙后。

    ”斥候李三的青铜腰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脸上的灰黄面纱浸透汗水,“南门护城河结冰,东门吊桥每日申时起落。

    ” 萧虎展开“欧亚虎踞图”,帕丽萨的朱砂笔早已在尼萨城标记出三处薄弱点:“此处城墙用石膏混合芦苇筑成,”她的银针刺向图中东北角,“正午阳光直射时,石膏会因温差开裂。

    穆罕默德的投石机已装填‘火蒺藜’,专破这种结构。

    ” 卯时三刻,三十架“七梢炮”同时转向。

    穆罕默德的铜铃在腰间急响,他亲自校准投石机仰角:“汉地弩机的望山尺显示十五度,波斯星象仪对应狮子座α星——开火!”十二名蒙古壮汉同时释放牛筋弦,百斤重的“火蒺藜”弹兜划破晨空,铁壳内的硫磺与硝石在飞行中摩擦起火,如三十颗坠落的流星砸向城墙。

     第一波轰击撕开三道裂缝,石膏碎屑混着火星飞溅,守城士兵的惨叫与火蒺藜的爆炸声交织。

    萧虎举起单筒望远镜——这是用花剌子模水晶与汉地铜器改良的观瞄镜,镜筒上刻着蒙古狼首与波斯鸢尾花的缠绕纹——清晰看见敌军指挥官在城楼上挥舞弯刀,试图稳住阵脚。

     “阿里木,带‘穿山甲’小队破城!”萧虎的火铳指向东门,那里的吊桥正缓缓升起。

    三十名波斯工匠组成的小队立刻行动,他们身着浸过醋的牛皮甲,手持改良的“组合云梯”——底部是汉地的折叠铁架,顶部是波斯的螺旋攀钩。

    阿里木的虎翼刀率先劈向吊桥绳索,刀刃上的乌兹钢在晨光中划出蓝焰,正是帕丽萨用星象仪测算的“火星方位淬火法”所致。

     城头箭矢如暴雨倾盆,却被虎仆营的“盾车阵”挡住。

    这些盾车由双层牛皮包裹木质框架,表面嵌着波斯工匠打制的菱形钢片,角度恰好能折射阳光干扰弓箭手视线。

    萧虎注意到一名波斯工匠在盾车掩护下匍匐前进,用随身携带的星象仪测算箭矢轨迹,这是帕丽萨独创的“弹道星象定位术”。

     “弩手准备!”萧虎的命令通过“铜喉传讯器”传遍全军,汉地工匠改良的床弩发出闷响,三弩齐发的“踏橛箭”直接钉入城墙,形成临时攀登点。

    蒙古轻骑兵趁机冲锋,马蹄铁在结冰的护城河上凿出火星,他们腰间的“流星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