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虎毛燎原

关灯
    逼近。

    "烧了他们的兵符!"她低喝,密探们将浸油虎毛塞进金军的符印匣,火苗瞬间吞噬了刻着女真文的调兵金牌,符印匣上的狼首纹在火中扭曲变形,恰似被火虎撕咬的猎物。

     正午时分,风雪渐弱,火势却愈演愈烈。

    萧虎站在焦黑的金军帅帐前,看着赵元用磁石罗盘测算火势走向:"都点检,"赵元的测风仪指针已偏向东南,"北风转弱,火头该往平定州去了。

    "罗盘中央的磁石针疯狂旋转,最终指向燃烧的敌营,"当年陈规守德安,以'猛火油柜'烧攻城器械,今日咱们的虎毛箭,烧的是金人整个军阵。

    " "让火势替咱们开路,"萧虎望着远处溃退的金军,"传令各营,收集虎毛箭残杆——"指向满地焦黑的虎毛,"这些烧过的毛茬,浸过胡麻油和金人的血,下次火攻时混在新箭中,火借血势更旺。

    "他忽然瞥见一名金军伤兵蜷缩在雪堆里,甲胄缝隙中露出的虎毛仍在阴燃,伤兵眼中满是恐惧,"金人怕火虎,那就让火虎之名传遍中原。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昏时分,完颜雪带回金军的伤亡密报:"十五万金军,烧死冻伤十之有三,铁浮屠折损八成。

    "她的素白披风已变成暗褐色,却仍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完颜合达带残部逃往太原,途中不断有士兵自毁甲胄,生怕虎毛火顺着铁甲烧进血肉。

    " 萧虎点点头,目光落在赵元正在分拣的甲胄残片上:"用这些铁水,"他对工匠头领道,"先炼去杂质,投胡麻炉火中,加虎毛烧制的炭粉七次,"伸手比划出箭簇形状,"锻造时听风音定火候——北风急则淬火,南风缓则回火,箭簇刻狼牙纹,专破重甲。

    "赵元在旁补充:"可再嵌细碎磁石于箭簇根部,借铁浮屠甲胄磁力,让箭簇入甲三分。

    " 雪岭的夜风卷起余烬,将虎毛火星吹向远方。

    赵元在临时工坊内记录此战得失,羊皮纸上画满箭簇改良图:"虎毛经火后纤维硬化,可承更高油温;胡麻油混硫磺粉,遇雪不熄反燃;磁石嵌刃,借敌甲之力......"他不知道,这些来自战场的经验,正被萧虎整理成《火攻十二策》,其中"借物篇"专门记载虎毛火攻术:"取虎毛浸油,借北风为媒,燃敌阵为薪,此乃以敌之备攻敌之身。

    " 此役过后,中原大地流传着"虎毛过处,积雪成油"的传说。

    金军将士谈火色变,甚至在铠甲内缝上虎毛辟邪——却不知这正是萧虎的计谋:让敌人在恐惧中主动携带引火物,变相增强火攻效果。

    而蒙古军则在赵元的带领下,将虎毛火攻术推向极致,此后攻汴梁、破襄阳,皆以虎毛箭为先锋,箭簇上的焦黑毛茬成为金兵眼中的催命符。

     萧虎在给窝阔台的战报中写道:"太行之火,非我纵火,乃借金人拒马为柴,借北风为扇,借虎毛为引。

    昔者汉人言'兵者,诡道也',今我道:兵者,善假于物也。

    "这份战报后来被收入蒙古军的《武经要略》,成为后世将领必学的火攻经典,其中"虎毛燎原"之术被列为"天时篇"首则。

     雪落太行,却掩不住焦土上的虎毛余烬。

    那些在风雪中燃烧的虎毛,终将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当蒙古军的铁骑踏过中原,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征服的足迹,更是将天地万物化为兵器的智慧,如同虎毛燎原,一旦燃起,便再难熄灭。

    金军不知道,这场雪岭之战的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火攻的惨烈,而在于蒙古军能将他们的防御工事、甚至恐惧心理,都化作征服的工具,正如赵元在战后所说:"金人以为虎毛是他们的护身符,却不知在我们手里,虎毛是点燃他们防线的火引子。

    "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