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令人瞩目

关灯
    子楚所赐封赏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个五大夫的爵位。

     秦国的爵位体系源于商鞅变法,共有十七级,而五大夫位居第九,高于大夫、官大夫和公大夫,被称为“大夫之尊”。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吴巨获此殊荣,令人瞩目。

     吴巨恭敬行礼道:“多谢大王恩典!”众人纷纷祝贺:“恭喜吴卿!”“恭喜吴大夫!”四周一片恭贺之声。

     先前最为兴奋的陈仲此刻显得沉稳许多,目光中既有欣赏也有深思。

    吴巨笑颜相对,对众人的好评连连谦逊。

     然而,无人知晓的是,“大夫”本是宋朝之后因医官多称大夫才流行开来的称号,今日因吴巨被封为五大夫,这一称谓竟提早数百年被赋予特殊意义,也将在史册中留下深刻印记。

     实际上,吴巨并未察觉自己已被子楚巧妙布局。

    他以为身为大王的子楚亲自到场,身为相邦的吕不韦若再给予奖励便显得不合时宜。

    但这背后其实涉及更复杂的政局考量。

     子楚此举有两层目的:一是拉拢吴巨。

    医学世家历经百年积淀,地位崇高,若赏赐陈仲或长老,他们未必会领情。

    而吴巨资历尚浅,却以绝世医术闻名,无疑是最佳拉拢对象。

    这也是为何子楚听到吴巨自称无父无母无妻无子且为秦国人时表现出极大喜悦的原因。

     二是借此机会向各国医者示好。

    因此,无论赐予万金还是五大夫爵位,都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所谓的医署卿,不过是子楚虚构的职位,秦国虽设有医官,但仅限于宫廷侍医,授予吴巨并不合适。

     吴巨作为刚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加之当局者迷,未察觉这一层也在情理之中。

    即便后来明白,他也欣然接受,因为他早有意搭乘秦国这条随历史潮流前行的大船。

     子楚、吕不韦和陈仲在口头表彰之后,又发表了一番长篇讲话,内容不外乎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乏味但必须倾听。

     由于吴巨的事情以及子楚的到来,岐山医界受到了不小的震动,几乎所有的医家都前来围观,场面一度热闹非凡。

     一刻钟后,子楚、吕不韦、陈仲和吴巨相继离开,医家及各国医者也陆续散去。

    当天,各国医者都选择在岐山及其周边的客栈留宿,就连子楚和吕不韦也决定暂时驻留。

     吴巨搬离了自己的宿舍,入住了一间宽敞明亮的专用房间。

    午后,吕不韦与子楚率先来访。

     “参见大王,参见吕相。

    ”吴巨正准备行礼,却被吕不韦拦下。

     “今**救了凝儿,也是对我的恩赐,不论情理,我都该对你行礼!”吕不韦说着,深深鞠躬。

     吴巨一愣,急忙扶起对方。

     吕不韦随后挥了挥手,侍从便推着一个大箱子进来。

     “这是万两黄金,作为治愈凝儿的报酬。

    ”吕不韦说道。

     箱子打开,金光耀眼,格外显眼。

     “这太过隆重,我实在难以接受……”吴巨刚要婉拒,却听到吕不韦严肃地说: “请务必收下,我曾承诺治愈凝儿者可获万金,这是我许下的诺言,若今**不收下,岂不是让人说我吕不韦言而无信?!” 吕不韦的态度非常坚定。

     话已至此,吴巨也无法再推辞。

     “既然如此,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吴巨拱手致谢。

     吕不韦笑着退后一步。

     接着,子楚招手示意,侍从们鱼贯而入。

     “这是你的官服、官印、令牌,还有一处咸阳宅邸的房契,都是你应得的职位和爵位对应的待遇,务必收下。

    ”子楚说道。

     “多谢大王。

    ”吴巨一揖。

     吕不韦和子楚寒暄几句后,心满意足地离去。

     他们的到访只是一个小插曲。

     之后,许多各国医者也陆续前来拜访。

     直到晚上,陈仲才来到吴巨的房间。

     吴巨站在窗边赏月,脑海中回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忽然听见敲门声。

     门外站着陈仲。

     “陈先生,深夜来访,有何贵干?”吴巨忙请他入内。

     陈仲苦笑道:“我担不起‘先生’之称。

    ” 吴巨却笑言:“您受之无愧。

    达者为师,医术之外,您还有诸多值得我学习之处。

    ” 陈仲反复品味这句话,随后目光中流露出赞许:“这话很有道理。

    你年纪轻轻便有此见解,实属难得。

    ” 提到“陈子”,他又摇头道:“等吕相女儿康复的消息传开,以你的医术,也会赢得同样的尊称。

    ” 吴巨略作思索:“若叫‘吴子’,让人想起吴起;‘巨子’则似墨家领袖的称呼。

    若是非用姓氏加字,‘吴巨子’倒也不错。

    ” 陈仲接话:“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这称呼就免了吧。

    我今晚是来请教的。

    ” “请教?” “没错。

    ”陈仲认真地说,“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治好吕相女儿的?” 说完,他满怀期待地看着吴巨。

     下午时,他虽接待了子楚,仍抽空去探望了吕凝,却发现她的气色和脉象都已恢复如常,完全不像刚从重病中脱险的样子。

    这结果与他的预期大相径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可以。

    ”吴巨答得坦然。

     如此爽快的回答让陈仲既惊讶又钦佩,两人于是相对落座。

     吴巨详细讲述了吕凝的脉象、病情及成因,还重点介绍了72处穴位的要点和针灸方法,以及后续的治疗计划。

    陈仲身为医界泰斗,即便吴巨讲解得不够清晰,他也能够迅速领悟。

     “妙极了!”陈仲听完后兴奋不已,甚至扯断了几根胡须。

    他激动地拍桌砸椅,让吴巨担心他会毁掉新居所。

     “我还以为吕**的病无药可救,现在才明白是我见识短浅。

    世上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医术不足的人。

    ”陈仲自嘲后又疑惑地问道,“以你的医术,不该默默无闻才是。

    ” “我向来低调,除非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出手。

    ”吴巨随口胡诌。

     “原来如此。

    ”陈仲点头,接着问,“不知你师从何人?” 吴巨刚要回答,却及时咽下了“岐伯”二字。

    虽然岐伯确实是他的师父,但在岐山这个地方提及这个名字实在不妥,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师父号‘协和’。

    ”吴巨严肃地撒谎。

     “协和?”陈仲沉思片刻,表示从未听闻此名,猜测可能是一位隐世高人,便追问是否有门派。

     “门派……我们叫它急诊。

    ”吴巨挠头道。

     “这名字倒是特别。

    ”陈仲皱眉思索,觉得陌生,误以为是某个隐秘门派。

     时局动荡,隐世避世并不罕见,就像纵横家那样。

    陈仲并未深究,转而与吴巨深入讨论吕凝的病情。

     这一晚,两人畅谈甚欢,话题远超医学范畴。

    吴巨来自两千年后的世界,他的见解、视野和学识让经验丰富的陈仲都感到钦佩,认为他虽年轻但前途无量。

     在这段时间里,两人渐渐熟络起来,从最初的“陈师”与“吴小友”的称呼,发展到后来的直接叫名字。

     不知不觉间,谈话持续到了深夜。

     彼此都获益良多。

     陈仲感到自己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医术因为吴巨或者说是岐伯的思想启发而有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吴巨年纪轻轻便学识渊博、城府深沉感到由衷钦佩。

     吴巨则通过陈仲了解到当前天下形势,那些曾经称霸一方的战国七雄以及神秘的诸子百家,在身为医家魁首的陈仲讲解下变得清晰起来。

     许久之后。

     “夜深了,不便打扰你休息。

    ”陈仲望向窗外的夜色,随即站起身。

     “陈师慢走,祝好梦。

    ”吴巨恭敬地将陈仲送至门口长廊。

     “吴巨。

    ”陈仲喊了一声。

     “嗯?”吴巨抬头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