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理由不同

关灯
    接下来是韩非。

     “待得太久怕不好,还是回去吧。

    ” 韩非快速解释原因,表明自己与青卢子、湘夫人离开的理由不同。

     吴巨点头道:“替我向荀先生问好,有机会一定去楚国拜访他。

    ” “好。

    ” 韩非点头,像是忽然想到什么,拍拍脑袋说:“差点忘了,还有件事。

    ” “什么事?” “《水调歌头》传到临淄,荣登今年中秋诗作的第一名!”韩非说道。

     “有奖金吗?” “没有。

    ”韩非摇头,随即补充道:“稷下学宫的姜堪先生高度赞赏你的词作,不仅在学子面前朗诵,还即兴依照你的格律创作了一首新词,这是具体内容。

    ” 吴巨从韩非手中接过一块绢帛,上面是一首词。

     这首词的格式韵律与《水调歌头》完全一致,显然那位姜先生对原词并不了解,只是模仿,但内容完全不同,写的却是秋景而非中秋。

     这作品虽稍显直白,但考虑到姜夫子初涉“词”,已是难得。

    身为稷下学宫祭酒,确实当得起文采斐然之誉。

     吴巨收起绢帛,问:“还有吗?” 韩非点头道:“姜夫子受水调歌头启发,觉得四言诗应进一步发展,于是倡导学宫创作五言诗。

    ” 这倒让吴巨有些意外。

    但细想,如今四言诗虽为主流,五言诗却已悄然兴起。

    尤其近年四言诗乏善可陈,五言诗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吴巨的水调歌头与姜堪的提倡,无疑加速了这一转变。

    “这是必然的趋势,四言向五言过渡。

    ” 韩非笑着补充:“家师与姜夫子南北呼应,正式认可词这一文体,齐楚才子纷纷响应。

    吴兄,你也将在文坛留名。

    ” 一位儒家圣贤,一位稷下祭酒共同推动,词的文体地位就此奠定。

    虽短期内难与四言诗、五言诗或赋抗衡,但未来可期。

     “多珍重。

    ”吴巨拍拍韩非肩膀。

     “彼此彼此。

    ”韩非微笑。

     此时,青卢子和湘夫人已登车。

    韩非转身走几步,又回头道:“若吴兄能即兴作词送别,那便最好了。

    ” “再不走,我就把你扔河里。

    ”吴巨调侃。

     韩非嘟囔一句,登上马车。

    青卢子的车先行调头离去,湘夫人深情望了吴巨一眼,随后紧跟。

     韩非站在车辕上挥手,入内坐下。

    夕阳映照,三辆车渐行渐远。

     吴巨站在原地,唇角微扬,高声吟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三辆车速度骤然减缓。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诗吟罢,四周之人皆以惊诧目光注视吴巨。

     远处马车放缓速度后又重新启程。

     从其中一辆马车内传来响亮之声:"道家青卢子多谢魁首赠诗!" 随后是一声柔和清晰之音:"阴阳家湘夫人多谢魁首赠诗!" "儒家韩非多谢魁首赠诗!"韩非紧接说道。

     三辆马车渐行渐远。

     吴巨伫立良久,直到马车消失不见才将目光收回,转身朝山门走去。

     经过燕赵二长老身旁时,吴巨略作停留,未发一言便迈步离开。

     --- **第33章两位巨擘离世-宿舍走水** 夜深,吴巨搬来一张桌案和椅子至小院二楼阁楼,借着月色与烛火书写外科手术的计划书。

     此椅乃他亲手打造,长久跪坐或盘坐实在不便,而他的爷爷是位老木匠,对此自然不在话下。

     当然,吴巨无意如某些穿越前辈般靠制椅致富,毕竟吕不韦赠予的万金尚余大半未曾动用。

     这份计划书旨在规划如何传授外科技术——他早前所言筹备工作绝非虚言。

    一旦将复杂事务简化并与外科手术结合,定能带来空前影响力。

    这是当前最需之处。

     经过不懈努力,【掌控医家】任务进度已达52%,但距离目标还很遥远。

     同志仍需奋进! 吴巨奋笔疾书之际,魏焕提醒今晚燕赵二长老会有大动作,索性一夜不眠以防万一。

     忽闻身后脚步声响,吴巨回首,见是苏长老的**。

     "有何事?"吴巨问。

     "见过吴师,师父命我转达一事。

    "**答道。

     "说吧。

    " 名家公孙龙与阴阳家邹衍相继离世,让吴巨深感震惊。

    他手中的分签因用力过猛而断裂,这也提醒他该改进书写工具了。

     公孙龙是名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以其“白马非马”的论点闻名,同时也是公孙全的父亲。

    邹衍则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以精通五行阴阳着称,曾被尊称为“谈天衍”。

     吴巨回想起今天青卢子和湘夫人提到的故友与前辈离世,猜测可能是指邹衍。

    作为阴阳家前辈,邹衍与湘夫人关系密切;而青卢子与邹衍同属道家分支,交情深厚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邹衍的离世细节却令人生疑。

    他在燕国病逝,且临终无人陪伴。

    尽管吴巨并非阴阳家内部人士,但他仍察觉此事存疑。

    邹衍出身齐国,在齐国稷下学宫求学并服务多年,后来因战乱才前往燕国任职,本不该客死异乡。

    加之邹衍地位崇高,身边空无一人更显蹊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偶然,还是背后另有玄机? 吴巨略作沉思,觉得单凭眼前线索根本无从推断,索性将此事暂且搁置。

     “回去告知你师父,此事我已知晓,天色已晚,明早再做商议。

    ”吴巨说道。

     “是。

    ” 苏长老的**离开。

     呼—— 吴巨深吸一口气。

     这件事让他感慨之余,也敲响了警钟。

     若记忆无误,无论是公孙龙还是邹衍,历史上都于公元前250年辞世,可如今才公元前24年,整整晚了一年。

     “难道是蝴蝶效应?” 他略作思考后,朝北方和东北方郑重地拜了几下,以此缅怀这两位昔日大家。

     然而,最后一次拜完刚直起身,吴巨忽然看见远处天际微微泛起亮光。

     橙红的光芒映照半边天空,隐约带来阵阵暖意。

     那看起来……像是火光? 吴巨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他赶忙下楼,来到庭院前,问侍卫:“那边怎么回事?” 这些侍卫是他身为魁首的标配,某种程度上也是前任魁首陈仲留下的“遗产”。

     不过平日里他一般不会让他们跟随,今天却是个例外。

     “似乎是失火了。

    ”侍卫答道。

     吴巨眉头微皱。

     若他没算错,起火点应该是某人的宿舍。

     难不成纯属巧合? 就在此时,小路上匆匆跑来一人,急切地说: “吴师,某宿舍那边失火了,张执事请您过去一趟。

    ” 张执事,是张森吧? 燕国长老的心腹。

     此人来意不善…… “带路。

    ”吴巨对那人说道。

     “好嘞。

    ”那人走在前面。

     吴巨紧随其后,为以防万一还带上了侍卫同行。

     众人朝着火光方向走去。

     第34章烛台倾覆? 到达某宿舍时,火势已被基本控制,只剩下几簇零星的小火苗和几**星。

     为了降温并防止火势复燃,几支年轻力壮的队伍正在废墟中洒水。

     这片区域原本住着不少**的宿舍,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气息。

     数百名**聚集在空地,现场稍显混乱。

     吴巨的到来引来不少目光。

     “见过吴师。

    ” 众人行礼。

     “免礼。

    ”吴巨摆手示意。

     他环顾四周,发现大部分人只是来看热闹的,只有少数几人脸上沾染了烟尘。

    尽管现场一片狼藉,但粗略估算损失不大。

     毕竟宿舍可以重建,只要人没事就好。

     “怎么回事?”吴巨询问正在指挥灭火的人。

     “回禀吴师,四间宿舍被烧毁,损失多为私人物品,难以统计,受伤数人,有一人死亡。

    ”那人回答。

     “起火原因查明了吗?” “尚未确定,初步判断可能是烛台倾倒所致。

    ” “烛台倾倒?”吴巨看着他,质疑道,“烛台倾倒会有这么大火势?无人察觉?” 那人犹豫了一下,显然也不太信服这个说法。

     吴巨看出他并不知情,便不再深究。

     他凭直觉认为,这把火很可能是有人故意放的。

     “死者在哪?带我去看看。

    ”吴巨说道。

     “是。

    ”那人点头,领路前行。

     一行人来到另一处。

     空地上躺着一具**,上半身包括面部都被烧得焦黑,但仍可从一些特征辨认出是男性。

     身上的衣服大部分已被焚毁,下半身用一块白布遮盖,露出上半身和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