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百衲衣

关灯
    前年我家那口子捐的。

    他走得急,说这布是陪嫁,要给积德的人。

    " 人群突然静了。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挤进来,举着块红布:"小师父,这是我娘的盖头布!她说等攒够十块,就给您做件新衣裳!"她身后的妇人抹着泪:"去年发大水,要不是你们云隐寺的师父拿百衲衣裹着我家娃,这丫头早喂了鱼了......" 无尘摸着发烫的百衲衣,突然懂了师父的话。

    那些他以为的"破布头",原是王婶的并蒂莲、汉子的喜帕、富户亡妻的盖头、小丫头的红盖头......每一块布都沾着人间的烟火气,每道针脚都缝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愿。

     "各位施主。

    "他弯腰拾起地上的铜钱,"这衣裳从来不是破的。

    "他展开双臂,让众人看那斑驳却整齐的补丁,"每块布都是善念,每道针脚都是福田。

    您今日布施的一碗饭、一文钱,都会变成衣裳里的光,护着需要的人。

    " 人群里有人抽了抽鼻子。

    卖糖葫芦的老妇往竹篮里塞了把山楂:"小师父,这糖葫芦算我布施的。

    "富户蹲下来捡铜钱,连说"是我眼拙"。

    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把红布往无尘手里塞,被他轻轻推回去:"留着给你做嫁妆吧,要像这百衲衣一样,针脚密,心意暖。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日头西斜时,竹篮沉甸甸的。

    无尘背着百衲衣往山上走,路过山神庙,见庙前的老槐树上挂着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百衲衣显灵处"。

    他笑了笑,摸了摸衣襟——那块靛蓝补丁的光更亮了,像有无数细碎的星子在流动。

     回到云隐寺时,师父正坐在廊下晒经。

    他抬头看了眼无尘的百衲衣,又看了看竹篮里的东西,笑道:"今日化缘,可还顺利?" "顺利。

    "无尘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一摆上供桌,"师父,我懂了。

    这百衲衣不是破,是'满'。

    "他指着供桌上的糖糕、山楂、糙米、铜钱,"您看,这里面装着王婶的并蒂莲,汉子的喜帕,富户的平安符,小丫头的红盖头......每样东西都在发光,就像每颗善念都在修行。

    " 师父合掌念了声"善哉",目光落在百衲衣上。

    那衣裳在夕阳下泛着暖光,补丁与补丁之间没有缝隙,像块被岁月磨圆的月亮。

    "当年我师父传我这百衲衣时说,"他摸着衣襟的靛蓝补丁,"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间烟火里。

    你缝的不是布,是人心。

    " 无尘跪下来,给师父磕了个头。

    山风掠过,吹起百衲衣的衣角,那些斑驳的补丁在风里轻轻颤动,像在说些温柔的话。

    他忽然想起,今早补衣裳时,针脚突然变得特别顺——原来不是他手艺好了,是那些藏在布里的愿力,正托着他的手。

     后来,云隐寺的百衲衣有了新的传说。

    有人说它能在暴雨里为旅人挡雨,有人说它能让恶犬自动退避,还有人说,只要摸一摸衣襟的靛蓝补丁,心里的愁云就会散。

    但无尘知道,这些都不过是表象。

    真正的奇迹,是每块布背后的那个人——是王婶缝补时想着"愿这布护着受伤的人",是汉子捐布时想着"愿这布让苦命的娃甜一甜",是富户的亡妻临终前想着"愿这布给孩子积点福"。

     这些愿,像种子一样,种在百衲衣里,种在无尘心里,也种在每一个被温暖过的人心里。

    春去秋来,云隐寺的晨钟依旧撞破山雾,而无尘的百衲衣,还在继续收集着人间的善念。

    它或许永远破破烂烂,但每一道补丁里,都住着一个发光的灵魂。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