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枕中记·新篇
关灯
小
中
大
邯郸城外三十里的青石板路上,卢生攥着半块冷炊饼,鞋跟沾着晨露打湿的泥。
他第三次科举落第,盘缠早用尽了,此刻正望着路旁"松风客栈"的酒旗发怔——那旗子被风卷得翻卷的,倒像在嘲笑他这落魄书生。
"小友可是来投宿的?" 声儿从门里飘出来。
卢生抬头,见个穿青布道袍的老者倚着门框,手里转着枚铜钱大小的瓷枕。
老者鹤发童颜,眼角细纹里盛着笑,倒比他这赶考的年轻人精神几分。
"老丈,这客栈......"卢生喉结动了动,摸了摸怀里的包袱,"可还有干净的客房?" "有。
"老者把瓷枕往他怀里一塞,"这枕借你用,保准你睡个好觉。
" 卢生正要推辞,老者已转身进屋,只留一句:"枕套上绣的并蒂莲,是千年古窑的,莫要嫌寒酸。
" 客房果然简陋,土坯墙裂着缝,床上铺着粗布褥子。
卢生解下包袱,想把瓷枕搁在案头,却见枕套上果然绣着并蒂莲,花瓣虽褪了色,针脚却细密得像雨丝。
他躺下时,枕芯软得刚好,仿佛能陷进云里。
迷迷糊糊间,他听见店小二的吆喝:"客官,您要的黄粱饭再焖会儿?" 再睁眼时,卢生正站在朱漆大门前。
门楣上悬着"金玉满堂"的金丝匾额,两个穿红绸的小丫鬟捧着铜盆迎上来:"姑爷,夫人差我们给您送新裁的春衫呢。
" 春衫?卢生低头,见自己换了身月白锦袍,腰间挂着羊脂玉佩。
他跟着丫鬟往正厅走,廊下种着两株海棠,落英缤纷里,有个穿石榴裙的女子立着。
她抬眼时,卢生险些栽倒——那是他三年前在老家见过的邻女秀娘,生得眉如远黛,眼似秋波。
"卢郎。
"秀娘轻笑,"你怎的忘了?前日在城隍庙,你说要中状元娶我,我还笑你痴呢。
" 卢生的太阳穴突突跳着。
他想起临行前,母亲在灶前抹着泪说:"儿啊,咱家穷,别总惦记着秀娘......"可此刻,秀娘的手正攥着他的,温温软软的,像团棉花。
后来他才知道,这梦里的秀娘是礼部尚书之女。
他中了状元,皇帝亲点为驸马;后来外放苏州知府,修了座"映月楼"看湖景;再后来官至宰相,府里的牡丹园比皇宫的还大。
他五十岁那年,皇帝亲赐"松鹤延年"的牌匾,孙子们趴在他膝头背《三字经》,孙女儿揪着他的胡子要糖葫芦。
可梦总要有醒的时候。
那夜他在相府的暖阁里批折子,忽觉胸口发闷。
丫鬟们慌慌张张叫了太医,脉案刚搭上,他就看见窗纸泛起鱼肚白——和当年在邯郸客栈等黄粱饭时的天色一模一样。
"老爷!"最得力的管家扑通跪下,"夫人...夫人她咳血了!" 卢生冲进内室,见秀娘倚在床头,帕子上染着红梅。
她笑着摸他的脸:"卢郎,我早说过,这富贵像场梦......"话音未落,帕子从指缝滑落,露出底下青灰色的脸。
"不!"卢生喊出声,却见满屋子的锦缎在褪色,檀木家具裂开细纹,连烛火都变成了幽蓝的鬼火。
秀娘的身影渐渐透明,最后只余下一缕青烟,绕着他颈间的玉佩打转。
"卢生!卢生!" 有人在推他。
卢生猛地睁眼,发现自己还在松风客栈的土炕上,额角全是汗。
案头的瓷枕还搁着,枕套上的并蒂莲被他的汗浸得更淡了。
店小二端着黄粱饭进来,掀开锅盖时,饭香混着热气扑过来——可那饭还是生的,粒儿硬邦邦的,沾着半片没洗干净的稻壳。
他第三次科举落第,盘缠早用尽了,此刻正望着路旁"松风客栈"的酒旗发怔——那旗子被风卷得翻卷的,倒像在嘲笑他这落魄书生。
"小友可是来投宿的?" 声儿从门里飘出来。
卢生抬头,见个穿青布道袍的老者倚着门框,手里转着枚铜钱大小的瓷枕。
老者鹤发童颜,眼角细纹里盛着笑,倒比他这赶考的年轻人精神几分。
"老丈,这客栈......"卢生喉结动了动,摸了摸怀里的包袱,"可还有干净的客房?" "有。
"老者把瓷枕往他怀里一塞,"这枕借你用,保准你睡个好觉。
" 卢生正要推辞,老者已转身进屋,只留一句:"枕套上绣的并蒂莲,是千年古窑的,莫要嫌寒酸。
" 客房果然简陋,土坯墙裂着缝,床上铺着粗布褥子。
卢生解下包袱,想把瓷枕搁在案头,却见枕套上果然绣着并蒂莲,花瓣虽褪了色,针脚却细密得像雨丝。
他躺下时,枕芯软得刚好,仿佛能陷进云里。
迷迷糊糊间,他听见店小二的吆喝:"客官,您要的黄粱饭再焖会儿?" 再睁眼时,卢生正站在朱漆大门前。
门楣上悬着"金玉满堂"的金丝匾额,两个穿红绸的小丫鬟捧着铜盆迎上来:"姑爷,夫人差我们给您送新裁的春衫呢。
" 春衫?卢生低头,见自己换了身月白锦袍,腰间挂着羊脂玉佩。
他跟着丫鬟往正厅走,廊下种着两株海棠,落英缤纷里,有个穿石榴裙的女子立着。
她抬眼时,卢生险些栽倒——那是他三年前在老家见过的邻女秀娘,生得眉如远黛,眼似秋波。
"卢郎。
"秀娘轻笑,"你怎的忘了?前日在城隍庙,你说要中状元娶我,我还笑你痴呢。
" 卢生的太阳穴突突跳着。
他想起临行前,母亲在灶前抹着泪说:"儿啊,咱家穷,别总惦记着秀娘......"可此刻,秀娘的手正攥着他的,温温软软的,像团棉花。
后来他才知道,这梦里的秀娘是礼部尚书之女。
他中了状元,皇帝亲点为驸马;后来外放苏州知府,修了座"映月楼"看湖景;再后来官至宰相,府里的牡丹园比皇宫的还大。
他五十岁那年,皇帝亲赐"松鹤延年"的牌匾,孙子们趴在他膝头背《三字经》,孙女儿揪着他的胡子要糖葫芦。
可梦总要有醒的时候。
那夜他在相府的暖阁里批折子,忽觉胸口发闷。
丫鬟们慌慌张张叫了太医,脉案刚搭上,他就看见窗纸泛起鱼肚白——和当年在邯郸客栈等黄粱饭时的天色一模一样。
"老爷!"最得力的管家扑通跪下,"夫人...夫人她咳血了!" 卢生冲进内室,见秀娘倚在床头,帕子上染着红梅。
她笑着摸他的脸:"卢郎,我早说过,这富贵像场梦......"话音未落,帕子从指缝滑落,露出底下青灰色的脸。
"不!"卢生喊出声,却见满屋子的锦缎在褪色,檀木家具裂开细纹,连烛火都变成了幽蓝的鬼火。
秀娘的身影渐渐透明,最后只余下一缕青烟,绕着他颈间的玉佩打转。
"卢生!卢生!" 有人在推他。
卢生猛地睁眼,发现自己还在松风客栈的土炕上,额角全是汗。
案头的瓷枕还搁着,枕套上的并蒂莲被他的汗浸得更淡了。
店小二端着黄粱饭进来,掀开锅盖时,饭香混着热气扑过来——可那饭还是生的,粒儿硬邦邦的,沾着半片没洗干净的稻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