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雨应井

关灯
    光绪三年的大旱,把山西南部的山坳都烤糊了。

    青石板上裂开的缝儿能塞进孩童的拳头,老榆树的皮儿晒得卷起来,像被火燎过的黄纸。

    村里最年长的周老汉蹲在井台边,旱烟杆敲着井沿直叹气——那口祖上传了十三代的"福泽井",自打入了夏就没冒过一滴水,井底的青苔都干成了碎纸片。

     "要不咱挖口新井?"里正家的二小子蹲在碾盘旁啃干馍,馍渣子硌得牙龈生疼,"东头张瘸子说,村后那片老林子底下,他爷爷小时候见着过湿土。

    " 这话像颗火星子掉进干草堆。

    第二日天没亮,二十多个壮劳力就扛着铁锹、拉着辘轳上了山。

    老林子里的荆棘扎得人胳膊生疼,可谁也顾不上,铁锹下去刨起的土块都是烫手的。

    挖到第三日晌午,辘轳"咔"地一声卡住了——原来挖到了块青石板,石板缝里渗出点潮乎气儿,像谁在地底下喘气儿。

     "快撬!"周老汉摸出怀里的铜酒壶,往石板缝里倒了半壶烧刀子。

    酒气儿混着土腥气散开,石板"轰"地翻了个儿,底下露出个黑黢黢的洞。

    洞里飘上来的风带着股子凉丝丝的潮意,直往人肺管子里钻。

     "有东西!"张瘸子的儿子举着火把凑过去,就着光看见洞底沉着块青石碑,碑身沾着些泥,可那些刻着的字儿倒擦得锃亮,歪歪扭扭的,像蛇又像草,一个都不认得。

     消息像长了翅膀,半个时辰就飞遍了全村。

    男女老少扛着铺盖卷儿围过来,有拿香烛的,有抱供果的,连村头瞎眼的王婆婆都摸索着来了,枯树枝似的手抚过碑面:"这字儿...像我奶说的,她奶那辈儿有人在黄河边见过,说是能请龙王爷的。

    " "请龙王爷?"人群里挤进来个穿青衫的道士,手里捏着柄拂尘,"这碑不是请龙的,是上古祈雨咒。

    "众人抬头,见道士眉目清俊,颔下三缕长须,腰间挂个青铜小瓶,瓶口插着根草茎,正滴着水珠儿——怪了,这大旱天,他那草茎咋还湿乎? "贫道云游至此,见这碑身有股子地脉之气。

    "道士绕着碑转了三圈,拂尘往碑顶一拂,"这咒文叫'云汉章',传说是女娲补天后,剩下的星屑刻在玉版上,后来玉版碎了,就刻在石头里。

    要解这咒,得全村老少斋戒七日,每日寅时三刻到井边齐诵,诚心能感天地。

    " 周老汉捋着胡子问:"那得咋个诵?" "不用经卷,不用法器。

    "道士指了指碑,"把眼睛闭紧,把心沉到井里,跟着贫道念——'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像敲在青石板上的雨点儿,"一、二、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