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昌平君叛秦的江东风云

关灯
    咸阳宫,章台深处那间悬挂着巨幅天下舆图的静室,此刻的空气却凝滞得如同铅块。

    深冬的寒意被厚重的殿门与地龙(古代地下供暖系统)散发的微弱暖意阻隔,却无法驱散室内的肃杀。

    巨大的黑漆御案上,堆积的竹简被粗暴地扫落在地,一卷用上好素帛绘制的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山川舆图被猛然铺开,上面用刺目的朱砂标注着几个醒目的点:陈城、寿春(已陷落)、以及……广陵(今江苏扬州)! 秦王嬴政背对殿门,玄衣深沉,如同静默的深渊。

    他并未看那舆图,只是负手立于巨大的雕花木窗前,目光穿透窗棂,投向东南方向那片被厚重阴云笼罩的天空。

    殿内只燃着几盏青铜雁鱼灯,跳跃的火焰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更显其神色幽深难测。

    侍立一旁的姚贾垂手躬身,额头沁着细密的冷汗,大气不敢出。

    内侍长赵高则如同一个无声的影子,隐在更深的角落。

     “昌平君……熊启……”嬴政的声音骤然响起,低沉而缓慢,如同冰层下缓缓流动的暗河,带着一种彻骨的寒意,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间碾磨而出,“寡人待他不薄。

    位极人臣,权倾朝野,赐他丞相之尊,予他安抚楚地之权……他竟敢……竟敢在陈城举旗?!”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冰锥炸裂,带着一种被至信之人背叛的狂怒与冰冷的杀意:“拥立公子启?复楚?呵……好一个‘复楚’!好一个熊启!”他猛地转身,玄色袍袖带起一股劲风!深邃的眼眸此刻燃烧着骇人的怒火,如同被激怒的玄鸟,那目光扫过,连跳动的烛火都似乎为之瑟缩! “陈城急报!”一名风尘仆仆、甲胄上还带着冰霜的郎官几乎是跌撞着冲入殿内,扑倒在地,声音嘶哑而急促,“昌平君……不!逆贼熊启,已于三日前,挟持公子启,自陈城突围!其麾下数千门客死士,裹挟沿途楚地溃兵及心怀怨望之民,号称十万!一路……一路向东南急遁!其前锋……已过下蔡(今安徽凤台),似欲……似欲渡淮水,奔广陵而去!” “广陵?!”姚贾失声惊呼,圆脸上瞬间血色尽褪!广陵!那是江东腹地,吴越故土!背靠长江天险,水系纵横,物阜民丰,更是楚国经营多年的重要根基!熊启若据广陵,凭江而守,再煽动吴越遗民及对秦法心怀不满的楚地豪强……这绝非疥癣之疾,而是足以动摇新附楚地、甚至威胁帝国东南的心腹大患!这比寿春城破、楚王被擒更让姚贾感到刺骨的寒意!熊启太了解秦国,太了解楚地了!他的背叛,精准地刺向了帝国统治最脆弱的新伤! 嬴政脸上的怒意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可怕的冰冷。

    他几步走到御案前,修长有力的手指猛地戳在舆图上广陵的位置,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死死锁住那条从陈城蜿蜒指向东南、直抵广陵的朱砂轨迹。

     “好算计……”嬴政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洞穿肺腑的寒意,“借寡人之手,除负刍,乱寿春。

    待我大军尽出,后方空虚,他便趁乱而起,挟公子启这面‘正统’破旗,遁入江东腹地,妄图裂土称王,与寡人划江而治?”他的嘴角极其缓慢地向上扯动,形成一个冰冷而充满讥诮的弧度,“熊启啊熊启,寡人倒要看看,你这只丧家之犬,能在这江东之地,掀起多大的风浪!”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射向那名报信的郎官:“王翦何在?项燕残部如何?” “禀大王!”郎官连忙回答,“武成侯(王翦封号)已分兵!令杨端和、辛胜二位将军继续清剿项燕、昭平、屈伯庸等楚军主力残部!老将军亲率五万精锐铁骑,已星夜兼程,衔尾追击熊启叛军!老将军传话:必擒此獠于江畔,不使其渡江!” “五万铁骑……王翦亲自追……”嬴政微微颔首,眼中的冰冷稍缓,王翦的反应和部署,让他心中的怒涛平息了几分。

    老将的稳健与迅疾,依旧是帝国最可靠的柱石。

     “不够!”嬴政的声音陡然斩钉截铁,“熊启狡诈,熟知地利,更兼有公子启这面旗帜蛊惑人心!仅靠王翦追剿,若其抢先一步渡过长江,据广陵而守,则后患无穷!”他的目光转向姚贾,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姚贾!” “臣在!”姚贾浑身一凛。

     “即刻拟诏!八百里加急传檄!”嬴政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在静室中回荡: “一、诏令会稽郡守殷通、九江郡守陈婴!即刻封锁长江沿岸所有渡口!收缴、焚毁一切可用之船只!无论官船民船,片板不得下水!沿江烽燧,十二时辰警戒!但有叛军靠近江岸,举烽火为号,沿岸郡兵全力阻截,格杀勿论!” “二、诏令闽中郡(新设,今福建一带)郡尉无诸(闽越族首领,秦封郡尉)、东海郡(今江苏东北部)郡尉摇(瓯越族首领,秦封郡尉)!命其尽起本部越族精兵,沿水路陆路,向广陵方向合围!许以重赏:斩熊启或公子启首级者,封侯!赐金万斤!擒获献上者,爵升三级,赐田宅奴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诏令黑冰台顿弱!”嬴政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种来自九幽的森寒,“启用江东所有暗桩死士!不惜一切代价!散播流言:言熊启乃弑君(指负刍)篡位之逆贼,其拥立公子启,实为挟持傀儡,欲自立为楚王!更散布其入广陵后,将尽夺吴越豪族之利,以充军资!同时……”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寻机刺杀熊启核心谋士,焚其粮草,乱其军心!寡人要他未至广陵,先失人和,未渡长江,已陷重围!” 釜底抽薪,反间攻心!三道诏令,如同三条无形的绞索,瞬间勒向了熊启叛军脆弱的脖颈!封锁长江,断其退路;驱虎吞狼,利用越族势力从侧翼挤压;散布流言,瓦解其内部凝聚力,离间其与江东本土势力的关系!再加上王翦那五万如同跗骨之蛆的精锐铁骑……一张针对昌平君的天罗地网,在嬴政冰冷的意志下,瞬间编织成型! “臣!谨遵王命!”姚贾深深一躬,声音带着凛然的杀气与紧迫感,迅速退下拟诏。

     嬴政的目光重新落回舆图上广陵那个点,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案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他的眼神深邃难测,怒火已被一种更加可怕的、掌控全局的冷静所取代。

    熊启的背叛,在他眼中,已从最初的震怒,转化为一个必须被彻底碾碎、用以震慑所有潜在不臣者的……绝佳猎物。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淮水下游南岸,下蔡通往广陵的泥泞官道上。

     寒风卷着冰冷的雨雪,抽打在仓皇行进的大队人马身上。

    这支队伍,早已不复“十万大军”的虚张声势。

    核心是昌平君熊启麾下那数千装备相对精良、神情悍勇的门客死士,他们如同忠诚的狼群,紧紧护卫着队伍中央那辆由四匹健马拉动的青铜轺车。

    车中坐着的,正是昌平君熊启和他拥立的“楚王”——年仅十四岁、脸色苍白、眼神惊恐茫然的公子启(熊启)。

     然而,围绕着这核心的,却是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混乱庞杂的“队伍”:有从陈城、寿春等地溃败下来、惊魂未定的楚军散卒,他们甲胄不全,兵器杂乱,眼神涣散;有被熊启“复楚”旗号煽动、怀着国仇家恨加入的楚国旧贵族及其私兵部曲,他们神情激愤却又难掩仓皇;更有大量被裹挟的沿途流民,他们扶老携幼,推着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或背着简陋的包袱,脸上写满麻木与绝望,只为在乱世中求得一线渺茫的生机。

    队伍拉得极长,在泥泞中艰难跋涉,哭喊声、咒骂声、牲畜的嘶鸣声、车轴的呻吟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混乱而悲怆的洪流。

    队伍两侧,仅有的少量骑兵来回奔驰,呼喝着维持秩序,驱赶掉队者,显得杯水车薪。

     青铜轺车内,熊启掀开车帘一角,冷风夹杂着雨雪瞬间灌入。

    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儒雅,此刻却布满疲惫与焦虑的沟壑,眼窝深陷,昔日秦国丞相的雍容气度早已被逃亡的狼狈与巨大的压力消磨殆尽。

    他穿着楚国贵族的玄端深衣,外罩一件沾满泥点的狐裘。

    他望着外面混乱不堪、行进缓慢的队伍,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代表着王翦追兵越来越近的沉闷马蹄声(或许是幻听,但压力真实),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老师……我们……我们能到广陵吗?”身旁的公子启声音颤抖,带着浓重的哭腔,紧紧抓着熊启的衣袖,如同一只受惊的幼兽。

    他身上的王袍显得过于宽大不合身,更像一个可悲的玩偶。

     熊启强压下心中的烦躁,挤出一丝勉强的、安抚性的笑容,拍了拍公子启冰凉的手:“王上勿忧。

    广陵乃我大楚故都根基,物阜民丰,城池坚固。

    只要渡过长江,据江而守,再联络各地忠义之士,必能……必能重整旗鼓!”他的话语听起来像是在安慰公子启,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广陵,是他最后的希望,是棋盘上唯一的活眼。

     然而,这渺茫的希望,很快就被更残酷的现实击碎。

     “君上!君上!”一名心腹门客浑身湿透,带着一身寒气,策马狂奔至轺车旁,声音带着惊惶,“前方斥候急报!九江郡、会稽郡的秦狗郡守,已奉咸阳急令,封锁了所有通往长江的渡口!大小船只,尽数被焚毁或拖走!沿江烽燧林立,秦军郡兵正在集结!” “什么?!”熊启如遭雷击,身体猛地一晃,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封锁长江!嬴政的反应竟如此迅疾狠辣!这釜底抽薪的一招,彻底断送了他渡江的希望!没有船,如何渡得过那浩瀚天堑?广陵,近在咫尺,却已成遥不可及的彼岸! “报——!”又一名浑身浴血的骑士从队伍后方狂奔而至,马匹口吐白沫,显然经历了惨烈的厮杀,“君上!后方……后方二十里!发现王翦帅旗!秦军铁骑……追上来了!先锋已与我断后部队接战!弟兄们……弟兄们快顶不住了!”骑士的声音带着哭腔和绝望。

     王翦!亲自追来了!如同索命的阎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前有长江天堑阻隔,后有王翦铁骑追杀!熊启只觉得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几乎让他窒息。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尖锐的刺痛。

     “君上!怎么办?!”车旁的心腹将领和谋士们围拢过来,脸上都写满了惊惧与绝望。

     熊启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队伍,扫过泥泞的道路,最终落在不远处一座地势相对平缓、背靠一片茂密松林的山丘之上。

    那里,隐约可见一座废弃的土城轮廓,似乎是春秋时期某个小国的遗存。

     “传令!”熊启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全军转向!占据前方山丘!依托废弃土城,就地结营!构筑工事!准备……死战!”他深知,以目前队伍的士力和状态,在平原上被王翦铁骑追上,只有被屠杀殆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