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甘

关灯
    “大官人受此羞辱,我的茶馆也被赵大郎一把火烧光了,那是我一辈子的积蓄啊!” “老妖婆,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西门庆愤怒地一脚将她踹翻。

     “大官人,我听说赵大郎明天就要离开了,所以来找您商量对策。

    ” 王婆抱住西门庆的大腿,满面怨恨地说,“我已经想好了办法,一定能让他有去无回,到时候他那位美貌的妻子,自然就是您的了!” “别再跟我提那个女人!” 西门庆咬牙切齿,握紧拳头,“说吧,又想出什么歪点子?” 王婆近来一直躲藏在薛嫂家,不知西门庆早已**,虽觉得有些异常,但还是继续说道: “大官人,你不觉得赵大郎的背景很可疑吗?” “有什么可疑之处?” 西门庆皱眉道:“老妖婆少卖关子,有什么话直说!” “是、是!” 王婆连忙点头,“大官人是否记得半月前震动大宋的事件?” “半月前?你是说东京赵言刺杀当今天子的事情?” 西门庆疑惑问道, “这与那位打虎英雄赵大郎有何关联?” “大官人,据说赵言刺杀皇帝后,带着东京着名歌姬李师师逃离东京,尽管朝廷张贴了悬赏文书,却始终未能找到他的踪迹。

    ” 王婆提醒道:“这位打虎的赵大郎从未提及自己的真实姓名,而且他身边常伴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 “我说王干娘,您该不会认为这位赵大郎就是赵言吧?” 一旁的应伯爵语气不耐烦地说, “那画像上写得明明白白,赵言不过二十出头,面色白皙,靠说书维生,看起来分明是个文弱书生的模样!” “而这位打虎的赵大郎,却是面色黝黑,下巴有胡须,看起来快三十岁了,又孔武有力,能徒手**猛虎!” “这两人的差异如此明显,怎么可能是一个人呢?” 王婆听他这么讲,只是轻轻撇嘴,脸上尽显轻蔑。

     “闭嘴,让王干娘接着说!” 西门庆瞪了应伯爵一眼,示意王婆继续讲述。

     “还是大官人明事理啊,” 王婆阴沉一笑说道,“官场无非一张嘴,说你是鬼,你就只能认命。

     至于这位赵大郎是否就是朝廷要找的赵言,全凭县令一句话。

    ” “据我所知,当日赵大郎到阳谷县时,李县令本打算让他担任步兵都头,却被赵大郎当场拒绝!” “李县令当时虽然没有发作,但心里定然十分不满。

    ” “只要大官人疏通李县令的关系,以赵大郎形似赵言为由,将其抓捕,再贿赂狱卒,在狱中解决问题即可!” “到时候,即便查明他并非赵言,又有何妨?只需把**归还给赵家,就说他在狱中染病去世,不就完了吗?” 王婆的一番话让西门庆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随即扶起跪在地上的王婆。

     阳谷县传来消息,李县令得知打虎英雄即将离境,特意在县衙设宴相送。

     赵言心中存疑,吩咐衙役稍候,独自回到院内,对鲁智深交代,待他离开后,即刻护送李师师与春梅出城。

     “兄弟,为何县令摆宴送别,你却如此谨慎?” 鲁智深满是疑惑。

     “兄长有所不知,这李县令与西门庆交情匪浅,当日我在众人面前拒绝了步兵都头之职,已让他颜面受损。

     近来县衙对我们置之不理,今日为何突然召见?” 赵言忧虑地说道。

     “莫非这是鸿门宴?” 鲁智深面色骤变,“那何必赴宴?干脆冲出去便是。

    ” “我也仅是猜测,不敢确定。

    ” 赵言压低声音,“即便真有危险,也定与西门庆脱不了干系。

     兄长难道忘记,我们此行本为除掉这阳谷县另一祸患吗?” “洒家怎会忘,但一想到又要错过一场大战,心中实在不甘。

    ” 鲁智深说完,见赵言欲言又止,连忙说道,“兄弟无需多言,洒家明白你的顾虑,定会护好弟妹安全,绝不辜负兄弟的信任。

    ” “多谢兄长!” 赵言拱手致谢,随即转身离去。

     赵言与李师师寒暄几句后,便回到大堂,随差役前往县衙。

     他径直入内宅,这里是他处理公务之余休憩之地。

     厅中已备好酒席,但不见李县令身影。

     赵言环顾四周,发现两侧屏风陈列雅致。

     他看似欣赏屏风上的画作,刚走近,便察觉屏风后似有异动。

     还没来得及细查,李县令缓步走入屋内。

     赵言上前行礼,李县令邀他入座,亲切询问:"听说壮士欲离阳谷,此话当真?""确有其事,"赵言点头道,"明早我便起程。

    ” 李县令热情挽留:"本官初来阳谷,虽勤勉治政,然府中尚缺勇武之才。

     若府中有能者,景阳冈之事亦不会拖延至今。

    ” 顿了顿,又道:"壮士若愿留下,这都头之位非君莫属。

    ” 话毕,李县令目光灼灼,等待回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言歉意答道:"承蒙厚爱,奈何家事缠身,还请见谅。

    ” 一如往常,他婉拒了提议。

     "如此说来,阳谷怕是难以留住壮士了。

    ” 李县令轻叹一声,随即取过酒壶为赵言斟酒,动作熟练,却又不露痕迹。

     待自己也满上一杯后,赵言敏锐地注意到,李县令持壶的手似在悄然转动什么。

     尽管这一举动隐秘无比,但屏风后的异样早已让他有所警觉。

     县令斟酒之际,始终谨慎观察,终于察觉异常。

     "赵英雄,请饮此杯,权作送别之酒。

    ” 李县令话音未落,已举杯一饮而尽。

     赵言拿起酒杯,临近唇边时,借宽大衣袖遮掩,悄然将酒倾入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