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筹划

关灯
    朱贵无奈说道:“新上任的程太守虽然有些能力,看到灾民源源不断涌入梁山水泊,担心我们势力壮大,就在须城开仓放粮。

     有官府救济,灾民便不愿再往梁山而去,渐渐聚集在须城外围。

     不过听说程太守的日子也不好过。

    ” “这是为什么?” “须城是新建之城,旧城因济水泛滥被淹没,才迁至此地。

     然而新城建成,耗尽了郓州多年积累,直到去年才稍有恢复。

     州府的钱粮本就不充裕,如今城外聚集三四万灾民,即便煮稀粥, “程太守已贴告示,请士绅捐钱捐粮,可郓州有粮之人皆囤积待价而沽,谁愿无偿赠予官府?程太守催促多次,士绅仅捐了不到两百石粮食。

    ” “据说程太守已向朝廷上报实情,请求下旨让各地州府运粮至郓州救灾,至今未得回复。

    ” 听完后,赵言冷哼一声: “东京汴梁那些官吏家中也在囤粮盼着涨价牟利,若灾民被妥善安置,粮价岂能上涨?他们怎会准许程太守的奏请!” “那么兄长之意是?” “这两日暂且不管那些灾民,官府既想赈济,就让他们消耗钱粮。

     等到郓州的粮食耗尽,灾民饥饿之际,你再派人潜入难民中散播梁山有粮的消息,到时候不怕灾民不上梁山!” “兄长担忧程太守调兵阻拦……” 朱贵提醒道:“郓州多数将领庸碌无能,唯独有个兵马都监,外号‘双枪将’的董平,骁勇善战,需多加留意。

    ” “这个名字我倒是听过,” 身旁的扈三娘接口道,“据说他擅长双枪,英勇无敌,不过性情张扬,心胸狭窄,只要有人稍有冒犯,他必会报复。

    ” 朱贵刚要说话,忽听前厅传来嘈杂之声。

     随即一名店小二进来报道:“掌柜,那董平不知为何率队进城,大堂里的客人都跑到街上围观去了。

    ” “我们也去看看这个‘双枪将’是什么样子吧?” 赵言站起身,带着众人走出后堂,来到街边。

     只见一行人马正沿着街道前行,领头者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但神色间带着几分阴郁,眉宇间尽显怒意。

     他胯下战马两侧悬挂着两杆短枪,箭壶里还插着一面小旗,上书“英雄双枪将,封侯万户侯” 。

     “看他面色沉重,似乎遇到什么麻烦了?” 赵言疑惑道。

     “听说他在元宵节的须城灯会上遇见程太守的女儿,对其倾慕不已,精心筹备数日,昨天派媒婆前往程府提亲,” 朱贵笑着解释,“没想到竟被程太守当面拒绝,看他现在怒气冲冲的样子,大概是想去程府理论。

    ” “这董平也太胆大了,一个武将竟敢对文官无礼?” 扈三娘惊讶地说。

     在宋朝,文官地位远高于武将,这一点众人皆知。

     即便同级的武将与文官见面,武将也要低头行礼,更何况董平的品阶本就低于程太守。

     如此冲动行事,不但触犯了官场规矩,还可能招致严重后果。

     “或许是被愤怒冲昏头脑了吧。

    ” 赵言淡淡地说道。

     董平率军至太守府前,未即敲门,而是静立片刻后欲领兵返去。

     恰在此时,府门开启,一位仪表堂堂的中年官员走出,质问其意图。

     "太守大人,我见城外灾民众多,恐生变故,特带兵前来巡查安抚。

    ” "董都监,此话当真?"程太守冷笑着,对董平的动机了然于胸。

     想到此人竟觊觎自己的女儿,程太守心中甚是不悦。

     然而,眼下郓州可用之将唯董平一人,加之梁山水寇以粮诱民上山,意图壮大势力,程太守不得不防。

     思索间,他挥手示意:"既是你出于善意,今日之事暂且不论。

     今后若再擅离职守,必严惩不贷。

    ” 董平诺诺称是,随后又问起婚事。

     程太守断然拒绝:"吾女尚幼,此事容后再议。

    ” 董平深知程太守敷衍,但仍需谨慎应对。

     程太守拂袖回府,董平虽满心不甘,却也只能压抑情绪,强压怒火,不敢再多言,只是毕恭毕敬地目送其离去。

     待府门再度关闭,董平立即沉下脸,召集士卒启程出城。

     赵言等人立于路旁,目睹了这一幕。

     回至酒店内室后,赵言对朱贵说道:“程太守与董平不睦,若能善加利用,郓州对我们梁山的威胁便可消弭。

    ” “哥哥放心,我明白的。

    ” 朱贵笑道,“董平心胸狭隘,今日这般当众受挫,日后怕是更会执着于娶程太守的女儿。

     只需将他的荒唐之举散布于须城,让新任程太守知晓,他必定不会考虑将女儿许配给董平。

    ” “届时两人互相排斥,即便想和睦相处也难。

    ” 赵言点头道,“如此一来,郓州的隐患便除,我们只需防备济州即可。

    ” 话音未落,店小二入内通报。

     朱贵听罢,急切禀报:“哥哥,梁山诸位兄弟传来消息,济州府已派团练使黄安率千人马往郓城,意在攻打梁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山上兄弟盼哥哥速归。

    ” 赵言闻言一笑:“原打算在此歇息一夜,看来只能连夜赶回了。

    ” 朱贵、时迁与扈三娘虽心中忐忑,但见赵言从容神色,稍感宽慰。

     离开须城后,赵言三人纵马疾驰,直奔水泊北岸。

     星夜兼程,终于在天黑前抵达梁山设于北岸的据点。

     赵言进屋即命准备船只,准备即刻返山。

     此地的管事如今已换新人,正候令行事。

     梁山新成员韩伯龙 梁山泊朱贵部下有个名叫韩伯龙的人,他是最近才加入梁山的。

     尽管受到朱贵的信任,但他从未见过赵言。

     韩伯龙看到赵言等人到来,立刻吆喝准备船只,却突然感到不知所措。

     幸好店里还有些朱贵时期的旧人,他们认出了赵言,连忙跪下行礼。

     韩伯龙这才意识到面前之人正是梁山之主,也急忙跪下谢罪。

     “我是新近投靠的韩伯龙,不认识兄长面容,刚才多有失礼,请兄长原谅!” “未曾见过面,不熟悉也是常事,我又怎会怪罪于你!” 赵言赶紧扶起韩伯龙,略作询问后,也想起了此人的来历。

     在《水浒传》中,韩伯龙也算是一位不幸的人物,一心想要加入梁山,却因武艺**,在江湖漂泊多年也毫无建树。

     到梁山后,既无人脉又无背景,只能暂居朱贵手下,帮忙管理一家酒店。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遇上了李逵这样的麻烦人物。

     韩伯龙不知对方身份,坚持索要饭钱,结果被李逵怒而杀害。

     在这个世界里,韩伯龙的命运显然好了许多。

     他在朱贵手下只待了两天就见到了赵言。

     韩伯龙充满期待地看着赵言,这让后者有些为难。

     当下正值梁山广纳贤才之际,韩伯龙虽然默默无闻,但其诚心投奔梁山的精神值得肯定。

     若不能妥善安置他,可能会让江湖好汉寒心。

     对了!赵言灵机一动看向身旁的时迁,时迁至今仍是独行侠,身边正需要助手。

     韩伯龙虽武艺**,但多年的江湖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恰好可作为时迁的助手。

     赵言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两人后,时迁欣然接受,毕竟有人协助总是好事。

     而韩伯龙得知时迁上山是为了担任探查任务时,内心更加坚定了跟随的决心。

     在梁山论地位,朱贵与他相当,他对此表示认可。

     他心中挂念的是朱贵的弟弟朱富,作为朱贵的副手,朱富在山寨中也有自己的位置。

     若自己成为时迁的助手,待遇应该也不会差。

     果真如此,当他点头同意后,赵言立即安排韩伯龙随行上山,拜见山寨首领。

     这无疑是邀请他入伙,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韩伯龙满心欢喜,赶紧催促手下准备船只。

     …… 不久之后,赵言乘坐的船靠岸金沙滩,山上的头领们早已接到快舟的消息,纷纷来到码头迎接。

     无论早到的鲁智深、阮氏兄弟,还是稍晚的徐宁、邓飞等人,连同李师师及其三位侍女都已到场。

     赵言刚下船,众首领便齐齐行礼:“欢迎赵兄归来!” “诸位免礼,何须如此客气!” 赵言笑着示意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见到孙安也在其中,笑意更深了几分。

     等众人站定,赵言立刻询问济州兵马动向,鲁智深回答:“探子刚刚回报,团练使黄安昨日率军入驻郓城,至今未有行动,今日只顾与当地官员饮酒取乐。

    ” “看来黄安根本不把我们放在心上,” 孙安愤愤说道,“他大概打算在郓城多逍遥几日,才会有所动作。

    ” “孙兄弟不必生气,” 赵言笑道,“黄安轻视我们,正是我们的机会。

     正好趁此良机,一举歼灭济州府的兵力!” “我知道这是个好时机,但心里总觉得不甘,” 孙安摇摇头。

     “哥哥,还需提防黄安使诈。

    ” 阮小二提醒道。

     “二弟说得没错,不管黄安是否重视梁山,他麾下一千多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言神色凝重地看向众人。

     近日,各地巡查哨探务必更加谨慎专注,一旦郓城或黄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上报。

     “明白!” 见众人都答应了,赵言点点头,将时迁、扈三娘以及韩伯龙拉到身边,向大家介绍。

     相互见过礼后,鲁智深忍不住说道:“兄弟,别在金沙滩逗留了,聚义厅已备好酒菜,咱们准备为你接风洗尘。

    ” 赵言看了看旁边的李师师,对众人说:“那好,各位先去吧,我随后就到。

    ” 其他人知道他与李师师分别多日,如今刚回来,总得聊几句,也就没再坚持,各自结伴往聚义厅去了。

     “我们回去吧。

    ” 赵言上前,牵起李师师的手,温柔回应:“嗯。

    ” 李师师轻轻点头,随即整个人靠在赵言身上,低声说:“大郎出门这么久,我真是想得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