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乾坤一掷

关灯
    赵言爽朗一笑,“再多些也无妨!” 扈三娘瞥了赵言一眼,正要开口,忽然注意到码头上阮小七等人的异样神情,愣了一下才意识到自己还被赵言拥在怀中,急忙涨红了脸推开他。

     码头上的众人早已看在眼里,有人不便说破,阮小七却不拘束,笑着喊道:“大哥,这回咱们又添了一位嫂子呢!” 众人登船后,赵言让船夫启航,然后向大家问候:“安神医,须城和梁山的疫情就拜托您了。

    ” “赵寨主太客气了。

    ” 安道全拱手答道,“实不相瞒,我们夫妇还有个请求。

    ” “哦?何事?” 赵言疑惑。

     “大哥,是这样的……” 阮小七讲述了昨夜的经过,“我们夫妻在建康已无立足之地,打算上梁山,恳请赵寨主接纳。

    ” 安道全拱手,身旁的安夫人也欠身行礼。

     等待许久未见回应,两人以为赵言不愿接受,正失望之际,赵言突然朗声大笑:“抱歉,刚才太高兴,失礼了!安神医夫妇愿意加入梁山,是我们梁山的大喜事,我热烈欢迎!” 决定接纳安神医夫妇后,阮小七连忙把张顺引到赵言面前:“大哥,这位张顺兄弟水性极好,比我强得多!” 赵言点头示意,张顺已拱手道:“在下张顺,见过赵寨主。

     虽然我过去犯过错,但已承诺母亲改过自新。

     石秀兄弟和阮小七兄弟已同意我们母子随船北上,其余事宜待到山东再议。

    ” 赵寨主,老身虽听安夫人提及梁山诸多事迹,然俗语云‘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 张顺的母亲亦说道:“若赵寨主之梁山真能为民伸张正义,不扰良善,即便用棍棒驱赶,我也必让儿投入梁山!” “反之,若赵寨主麾下与寻常盗匪无异,我宁愿承受病痛折磨,亦会让儿归乡捕鱼为生,绝不让他误入歧途!” 母子言罢,静静等待赵言裁决。

     赵言凝视着眼前这位原属梁山水军的顶尖人物,心潮涌动。

     正如张顺母子所述,张顺年少时确有过荒唐之举。

     昔**与兄长张横,在浔阳江僻静之处私设渡口。

     船只载满客人后,张横将船驶至江心,停橹抛锚,亮出刀具,索要超额船资。

     原本岸上谈妥每人五百文,到江心却索要三贯。

     且总是先向张顺索要,张顺假装不愿交付。

     张横便揪住张顺衣领,将其推入江中! 旅客见此凶状,哪敢反抗?只能破财免灾。

     兄弟二人靠着这样的手段,在浔阳江畔谋生。

     后来张顺厌倦了这种生活,经母亲规劝,决心捕鱼为业,不再与兄长同流合污。

     而张横愈发肆无忌惮,不再费心设局骗人,转而直接行劫**。

     劫掠财物还不满足,非要取人性命,不是逼人“吃板刀面” ,就是请人“吃馄饨面” 。

     看似慷慨,实则让人自行选死法。

     若非李俊及时相救,那日后的江湖领袖宋江,险些丧命于张横手下。

     直至今日,兄弟俩的母亲患病,张横竟对背着母亲求医的弟弟袖手旁观,只顾继续作恶。

     浔阳江中的恶徒为非作歹,毫无愧意,竟忘却家中重病卧床的母亲。

     两人相比,高下立现。

     张顺虽有小过,但知廉耻,行事分明对错,且勇于改正,更对母亲极为孝顺。

     与之相对的胞兄则截然不同。

     张顺身手卓越,于水中堪称一流。

     作为梁山泊水军首领,实力非凡。

     即便是在原版《水浒传》中,他亦以勇猛着称。

     相比之下,其兄张横虽同为揭阳三害之一,却全无兄弟情义可言。

     当穆家兄弟要求交出宋江时,他不仅拒绝,还将宋江视为私产,绝不松手。

     尽管如此,张横对弟弟却颇为欣赏,每每提及张顺便满脸自豪:“吾弟肌肤如雪,力大无穷,能在水上畅游五十里,水下闭气可达七日。

    ” 此言非虚。

     加入梁山后,张顺首战便捕获黄蜂刺黄文炳,助宋江复仇。

     此后,他在多次战役中崭露头角。

     对抗童贯时,他独自引诱五百官兵进入埋伏;与高俅激战时,又指挥水军破坏敌舰,生擒高俅。

     平定叛乱后,随军征讨方腊,屡建奇功。

     可惜,最终在杭州城下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

     出发前,他预感凶多吉少,但仍毅然决然地说:“若能以此命回报宋大哥多年的厚爱,此生无憾。

    ” 随后英勇赴死,血洒涌金门,令人扼腕叹息。

     以上仅是他辉煌战绩的一部分,此外,他对宋江还有救命之恩。

     早年助其擒获杀父仇人黄文炳,后来宋江攻占大名府时背部生疮,病情危急之际,还是张顺主动请缨,从建康请来名医安道全,才挽救了宋江的生命。

     赵言认为此人知错能改,智勇双全,实属水军中的佼佼者,绝不能错过。

     “张顺兄弟与母亲尽管安心,我承诺之事如同亲口答应一般可靠。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言承诺道:“二位在此客船上尽可随意,抵达山东后,若想下船,我定不会阻拦。

    ” 见张顺母亲仍有疑虑,赵言当即立誓:“如有违背,甘愿承受天谴。

    ” “大哥!” 众人皆知古人多信奉神明,听闻赵言如此郑重其事,阮小七、扈三娘、石秀、王定六以及龙虎熊蛟等梁山将领纷纷劝阻。

     张顺母子亦是一阵错愕,随后,张顺感慨道:“赵寨主,我何德何能,竟让您许下这般重誓!” 其母也惊讶地说:“仅凭寨主肯为我们发此誓,我就已深信安夫人所言属实。

    ” “哈哈,大娘适才不是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赵言笑着回应:“待到梁山水泊,大娘身体应已恢复大半,届时让张顺带您游览四周,自能知晓我们梁山的真实情况。

    ” “石秀兄弟,家中事务不必过于挂怀。

    ” 安抚完张顺母子,赵言安慰郁郁寡欢的石秀:“令叔父视你如己出,想必一心希望你平安无忧,此事并非因你而起,切勿自责。

    ” 石秀长叹一声:“如今无处可去,唯有暂居兄长处,还请莫要嫌弃。

    ” “兄弟何出此言?” 赵言拍拍他肩膀笑道:“我早说过,有难处随时来找我,今**前来梁山,我正欢喜,怎会嫌弃!” 石秀红着眼眶拜谢:“哥哥厚恩,我定竭尽全力报答!” 客船沿原路返航。

     比起去时的赵言、阮小七和扈三娘,还有十多个亲卫,归途上队伍显得更加活跃。

     阮小七经常邀约龙虎熊蛟、石秀、王定六和张顺等人饮酒作乐。

     两位长辈,王定六的父亲与张顺的母亲,聚在一起回忆旧事。

     赵言则陪伴安道全夫妇探讨医学。

     尽管他对医术所知甚少,但系统中存有许多时代流传下来的医书。

     为了帮助安道全夫妇更好地预防疫情,赵言从系统里换取了不少明清时期的医书,如《瘟疫论》《温病条辨》,供他们参考。

     没想到这些古老的医书竟深深吸引了安道全夫妇,他们沉浸在其中,不分昼夜地研读。

     看完之后,还不断追问赵言是否记得其他经典医籍。

     无奈之下,赵言又从系统中兑换了现代中医着作,如《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删去不适合的内容后,一点一点地抄录下来。

     这些来自未来的中医书籍让安道全夫妇痴迷不已,而赵言也因此成了专职抄书匠,整日关在房内抄写医书。

     扈三娘见赵言有时她为赵言按摩肩膀,有时则替他记录口述内容。

     日子久了,医书抄写进展迅速,两人之间的情谊也愈发深厚。

     “哥哥,你真是聪明绝顶,” 扈三娘望着堆满宣纸的医书稿本,感慨道,“这么多东西竟能牢记于心。

     我小时候,虽然请了西席先生教书,可一读书就头疼,学了三年,也只是勉强能看懂文字,那些圣贤经典却一点也没记住。

    ” “我也只是靠死记硬背罢了。

    ” 赵言打了个哈欠,随口说道:“这些医书放在我这儿,不过是一堆文字罢了,到了神医夫妇手里,才算是真正的医术。

    ” 两人稍作休息后,又投入了工作。

     与此同时,在建康城内, 官府的差役陆续发现了几处异常情况。

     最先被发现的是李巧奴、老虞婆及两名丫鬟的**。

     李巧奴本是勾栏中人,除了安道全外,还有其他客人。

     其中一位常客接连数日来找她,却发现门户紧闭。

     心生疑虑的他找到阮小七和石秀当初翻窗逃走的那个窗户, 从那里翻进屋内,最终在卧室发现了四具**。

     官府的差役得知消息后,虽然动作迟缓,但还是赶往现场进行调查。

     当他们在墙上看到“**者,安道全也” 的字迹后,立刻将所有罪责都推给了安道全。

     太守随即下令封闭济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