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无法入内

关灯
    相比之下,另一个区域——隔离病患的营地则显得平静得多。

     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早已失去活动能力。

     其余轻症患者起初还心存忧虑,不知梁山会如何对待他们。

     然而,在饮用了士兵分发的浓稠米粥,又见到梁山方面开始发放药汤后, 这些人意识到梁山确实履行承诺,为他们提供治疗。

     许多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百姓,内心重新燃起了求生的希望。

     为了得到救治存活下来,梁山说啥他们都会听从。

     ... "大哥,人数已经统计完毕!" 杜迁隔着厚实的绢布口罩讲话,声音显得低沉而模糊。

     “共有四万三千六百余人沦为灾民,其中两万六千三百余人已染疫病,余下的一万七千余人暂未发病。

    ” “在染病者中,有八千六百余人病情加重。

    ” 数万人中,半数染疫,五分之一危及生命,不知最终能存活几许。

     赵言叹息一声,沉思片刻后问道: “粮食、药物、布帛是否充足?” 杜迁稍作计算:“药物和布帛绰绰有余,粮食方面,若 “每人一斤粮食不足,” 赵言皱眉道,“安神医早言,体格健壮者更易康复。

     我们既承诺饱食,便当兑现!” “那每人 杜迁提醒道:“兄长,山寨尚存八万余石粮,仅够三个月开销。

    ” “无须担忧,让时迁兄弟加派人手,搜集更多恶霸劣绅的情报。

     既然百姓因疫病不敢来诉冤,我们便主动出面为他们主持公道!” 赵言补充道:“对了,山寨先前收缴不少人参补药,问过安神医后,或可用于灾民。

    ” “兄长,这些都是珍稀药材……” 杜迁面露不舍。

     “此时不必顾虑价值,” 赵言宽慰道,“试想这四万多人,即便只救回一半,也有两万余人。

    ” “这些人上山后,山寨至少可招募四五千兵勇,其余分作匠户、民户,对山寨长远发展亦大有裨益。

    ” “如此看来,是两万余人与些用不上的药材更重要,无需多言。

    ” 杜迁一时被药材高昂价值冲昏头脑,经赵言点醒,随即醒悟。

     梁山正忙着救助河北的难民,李逵带着石秀及两名亲卫回到了沂水县百丈村的老家。

     刚进门,就看到母亲独坐炕上。

     “娘,我回来了!” “谁呀?” 老太太伸手四处摸索。

     “娘,我是铁牛啊!” 李逵发现母亲双眼已失明,眼眶湿润,跪在母亲面前。

     “娘,是我,你怎么看不见了?” “铁牛?” 老太太满脸喜悦,伸手在李逵脸上轻抚。

     “儿啊,你终于回来啦!这些年我想你想得紧,泪水都哭瞎了眼睛。

    ” “娘,都是我的错,让您受苦了。

    ” 李逵抱着母亲哭了会,擦干眼泪,环视空荡荡的屋子,责怪道:“娘,哥哥呢?你眼睛看不见,他怎能让你一个人在家?” “唉,你哥还在财主家做工,早出晚归挣口饭吃。

    ” 老太太接着问:“铁牛,你在外边过得咋样?” “娘,我现在当差了,这次回来就是要接您享福的!” 石秀和两个亲卫听了,都皱眉不语。

     原来途中,李逵怕母亲不愿随他走,谎称自己为富商当护卫护送货物。

     石秀他们则是同伴。

     没想到回到家,李逵立刻改口。

     石秀不知道的是,李逵看到母亲生活不易,想显得自己有出息些,让她高兴。

     虽然幼稚,但也是孝心。

     “当真做官了?” 老太太笑了。

     “娘,我还带了三个随从一起接您哩!” 李逵说完后,目光急切地望向石秀三人。

     石秀虽感无奈,但事已至此,只能配合他的表演。

     “老夫人您好,我是石秀,这两位是我的兄弟,我们都跟随李大人回乡探亲。

    ” 石秀话音刚落,其他两人也附和着应声。

     李逵的母亲听罢,欣慰地点着头,脸上满是欢喜。

     这时,屋内又进来一位形似李逵的男子,他警惕地打量着石秀三人:“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出现在我家?” 石秀等人尚未开口,李逵已抢先喊道:“哥哥,你回来了?” “铁牛?” 此人是李逵同父异母的兄长李达,他放下手中的饭罐,语气带着不满:“你回来做什么?又来给我添麻烦?” “娘说得好听,铁牛在外当了官,特意回来接您享福的!” 李逵母亲高兴地说。

     “就他?” 李达皱眉摇头,“娘,铁牛连字都不认得几个,怎会做官?当年他惹祸逃走,害得我被关押数月,饱受折磨。

     这会儿,谁知道他又在外面干了什么坏事,竟敢回来**家人?” “哥哥,我……” 李逵正欲辩解,石秀担心他再说些不合时宜的话,急忙打断道: “李家大哥,李大人在江州因救助知州亲属立功,知州特意任命他为牢城营管营。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错,我现在负责管理整个牢城营的囚犯!” 李逵咧嘴笑道,“哥哥,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很舒坦,吃肉喝酒分金银,我专门回来接您和娘一起享福!” “吃肉喝酒分金银?” 李达愣了下,“你说的是牢城营的事?” “对对,李家大哥,这是囚犯孝敬的东西。

    ” 石秀连忙补充说明。

     “对对,” 李逵点头傻笑。

     李达依然眉头紧锁,转向母亲说道:“娘,若你信得过铁牛,要随他离开,那你们便一起去吧。

     我不信他,不知他是真做了官,还是又跑到哪个山头落草为寇去了。

    ” “兄长……” 李逵还想劝说,但李达已经转身向外走去。

     “我们也该动身了。

    ” 石秀拉了拉李逵,压低声音道,“本来只是护送富商,到了你这里却成了做官。

     你大哥出去随便一说,要是碰上个明白人,咱们就麻烦了。

    ” “那我们现在就走!” 李逵说着,一把背起老母,石秀带着两名亲卫随后跟进。

     出门前,石秀拿出两根十两重的金条放在炕上。

     此时山东各地**,官道上行人众多,为避开人群,也防备可能有人追赶,一行人选择了山间小径前行。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众人本打算在野外露宿,忽然发现不远处山谷中有两间茅屋显露出来。

     “今晚就在这里休息吧,顺便请主人弄点热食。

    ” 石秀提议后,又悄悄叮嘱李逵,“进去别乱说话,跟梁山相关的事一句都不能提。

    ” “石秀兄弟放心,我知道了。

    ” 李逵不耐烦地答应一声,随即快步走进院子。

     “有人吗?” 听到动静,一名男子从屋内走出。

     “你们是?” “这位兄弟,我们正准备往南逃疫病,因怕官道拥挤,特意选了这条偏僻路。

     天色已晚,能否借宿一夜,顺便弄些热饭充饥?” 男子接过石秀递来的银锭,忙喊屋里的人:“娘子,有客人来了,快准备些吃的!” 说完,他领众人进了屋子。

     石秀等人进门后,发现还有一个妇人,鬓边插着野花,脸上涂满脂粉。

     那妇人向众人微微施礼后,转身去厨房准备酒饭。

     她丈夫笑着对石秀等人点点头。

     “诸位稍等片刻,我去取些热茶来!” 那大汉说着离开了屋子。

     石秀心中不安,悄悄尾随其后。

     恰好听见大汉与妇人在灶边交谈。

     “瞧他们携带这么多包裹,随手就拿出一锭银子,定是富得流油。

    ” “还在犹豫什么?” 妇人瞪了他一眼,“快去拿来,混入茶水,迷晕他们后拖到后山埋掉,神不知鬼不觉。

     我们拿了金银,正好往南逃避开疫病!” 这大汉叫李鬼,正是水浒故事中假扮李逵抢劫的人。

     如今李逵尚未名声大噪,李鬼也还没开始行骗,但他平日靠坑蒙拐骗维持生计,家中常备**。

     听妇人如此说,李鬼转身欲取药。

     屋外**的石秀握紧拳头,冷冷注视。

     随即冲进屋内。

     “你们……” 两人惊恐万分,明白自己刚才的话已被石秀听去。

     妇人强装笑颜试图拖延,李鬼则伸手去抓菜刀。

     石秀早知二人居心叵测,毫不留情。

     李鬼还未拿到刀,就被石秀一脚踢中胸口,接着又被石秀用菜刀割喉。

     妇人吓得尖声大叫。

     隔壁的亲卫和李逵闻声赶来。

     “兄弟,你杀了他,谁来给我们做饭?” 李逵惊讶道。

     “这两人图谋不轨,想用药迷晕我们,抢走钱财。

    ” 石秀话音未落,李逵已怒不可遏,操起扁担砸向妇人。

     “大胆**,竟敢算计我们!” “砰” 的一声,妇人头破血流,当场毙命。

     “把这两具**拖出去埋掉,然后准备饭菜。

    ” 石秀命令道。

     两名亲卫正要动手,忽然听见门外木门被拍响。

     屋内所有人瞬间僵住。

     "真是可恶!偏偏这时候有人来访。

    ” 石秀低声咒骂。

     "怕什么!"李逵大声说道:"是那两人先想害我们的。

    ” "此事只有我们知晓,外人恐怕不会信。

    ” 石秀沉思片刻后说,"你们先把他们安置到隐蔽处,我出去应对。

    ” …… "不知各位是从哪里来的?" 石秀打开院门,发现门外站了十几个人,其中一名穿着仆役服饰的人身后还背着一位昏迷的老者。

     领头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男人高大英俊,女人肌肤细腻洁白。

     那男子作揖道:"这位主人,我们是蒙阴县召家村的村民。

     去沂州求医未果,回程途中错过宿头。

     我妹妹的父亲身体抱恙,想在此借宿一夜,恳请您行个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