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蚕市谜丝
关灯
小
中
大
乌云蔽月的刹那,成都府西城的蚕市鼓楼传来三声梆子响。
陈砚秋的银印在掌心发烫,印文"金明池水"四字渗出的血珠竟自行滚向东南方——那里是二月蚕市最热闹的蜀锦交易区,此刻却飘着股混了腐蚕与朱砂的怪味。
"戌时三刻,蚕神祭。
"孟九皋的断杖点在青石板上,杖底渗出黑线,顺着街缝游向鼓楼。
许慎柔的银簪突然自行颤动,簪尖指向路边一个卖"蚕卜"的老妪——她竹篮里的蚕茧个个泛着诡异的青金色,茧衣上隐约可见《论语》字痕。
陈砚秋捏起一枚蚕茧对着月光。
茧壳半透明,里面蜷缩的蚕尸背上竟有朱砂写的"同文"二字。
老妪的枯手突然抓住他手腕,指甲缝里嵌着丝线,线头连着茧内——轻轻一扯,蚕尸的腹部裂开,滚出颗黍米大的活字,正是《孟子》里被篡改的"君为贵"的"君"字。
"官人买茧么?"老妪的嗓音像丝帛撕裂,"这是韩大人府上特供的'经蚕',吃了茧丝写的文章,童子能中举哩。
"她掀开衣领,锁骨下赫然缝着张发黄的度牒,边缘已经长进皮肉。
薛冰蟾的璇玑匣突然迸出七枚铜针。
针尖刺穿竹篮,带出几十根闪着金属光泽的蚕丝——每根丝上都缀满微型活字,在水雾中拼出"民可使由之"的残句。
许慎柔的银簪挑开老妪的耳后,三颗朱砂痣下藏着针眼大的孔洞,正渗出带着茶香的脓血。
"是'丝蛊'。
"孟九皋的断杖突然刺入老妪咽喉,挑出条三寸长的金蚕,"他们将《论语》喂给蚕种,吐出的丝自带经文。
" 蚕市深处传来机杼声。
众人循声闯进间挂着"蜀锦官造"幌子的铺子,屋内十张织机竟无人操作,机杼自行穿梭,织出的锦缎上浮现着会试考题。
薛冰蟾的白虹剑斩向经线,断开的丝头突然暴长,如活蛇般缠住剑身——那些丝线上缀满《周礼》单字,遇金属则疯狂生长。
"是'纬线起花'的秘法。
"许慎柔的银簪划开锦缎,露出背面用矾水写的关节暗号,"蜀锦本以纬线显花,他们却在经线里藏了活字。
" 陈砚秋的银印压上织机。
印文血光照射下,机台裂开,露出底部暗格——里面堆着几百个蚕茧,每个茧里都裹着片带血的指甲,指甲上刻着落第举子的姓名。
最骇人的是那些织梭,竟是用童子的指骨打磨而成,骨腔中空,填满了曼陀罗花粉。
鼓楼突然传来刺耳的铜锣声。
街面所有锦缎铺子同时落下卷帘,帘布背面用磷粉画着完整的川蜀水系图,而每条河道上都钉着枚银茶针。
孟九皋的断杖插入青石板缝,挑起根埋在地下的丝线——线身泛着尸油的光泽,延伸向城外的浣花溪。
"跟着尸丝走。
"老人指甲掐断线头,断处渗出黑血,"这是用死人头发编的'引魂线'。
" 浣花溪畔的茅屋透着幽绿灯光。
推门进去,满墙蚕匾里养的竟是人面蚕——那些蚕的头部隐约有五官轮廓,正在啃食《孟子》竹简。
屋中央的陶瓮中煮着稠胶,胶水里沉浮着七具童尸,尸身的皮肤已被熬化成丝,在胶面结成"民为贵"三字。
"来迟了。
"许慎柔的银簪刺入胶液,挑起一缕半透明的丝,"他们已把童生皮肉炼成了'经义丝'。
" 薛冰蟾的璇玑匣突然变形为织机模型。
她将拾到的尸丝绷在模型上,拨动机括,丝线自行编织成幅榜文——正是本届成都府解试的录取名单,但每个名字都连着根血丝,通向墙角的青铜釜。
釜中煮着浓茶,茶叶间沉浮着米粒大的头骨,每个头骨的天灵盖上都刻着"同文"二字。
陈砚秋的银印突然飞向屋顶梁木。
印文血光照射下,梁
陈砚秋的银印在掌心发烫,印文"金明池水"四字渗出的血珠竟自行滚向东南方——那里是二月蚕市最热闹的蜀锦交易区,此刻却飘着股混了腐蚕与朱砂的怪味。
"戌时三刻,蚕神祭。
"孟九皋的断杖点在青石板上,杖底渗出黑线,顺着街缝游向鼓楼。
许慎柔的银簪突然自行颤动,簪尖指向路边一个卖"蚕卜"的老妪——她竹篮里的蚕茧个个泛着诡异的青金色,茧衣上隐约可见《论语》字痕。
陈砚秋捏起一枚蚕茧对着月光。
茧壳半透明,里面蜷缩的蚕尸背上竟有朱砂写的"同文"二字。
老妪的枯手突然抓住他手腕,指甲缝里嵌着丝线,线头连着茧内——轻轻一扯,蚕尸的腹部裂开,滚出颗黍米大的活字,正是《孟子》里被篡改的"君为贵"的"君"字。
"官人买茧么?"老妪的嗓音像丝帛撕裂,"这是韩大人府上特供的'经蚕',吃了茧丝写的文章,童子能中举哩。
"她掀开衣领,锁骨下赫然缝着张发黄的度牒,边缘已经长进皮肉。
薛冰蟾的璇玑匣突然迸出七枚铜针。
针尖刺穿竹篮,带出几十根闪着金属光泽的蚕丝——每根丝上都缀满微型活字,在水雾中拼出"民可使由之"的残句。
许慎柔的银簪挑开老妪的耳后,三颗朱砂痣下藏着针眼大的孔洞,正渗出带着茶香的脓血。
"是'丝蛊'。
"孟九皋的断杖突然刺入老妪咽喉,挑出条三寸长的金蚕,"他们将《论语》喂给蚕种,吐出的丝自带经文。
" 蚕市深处传来机杼声。
众人循声闯进间挂着"蜀锦官造"幌子的铺子,屋内十张织机竟无人操作,机杼自行穿梭,织出的锦缎上浮现着会试考题。
薛冰蟾的白虹剑斩向经线,断开的丝头突然暴长,如活蛇般缠住剑身——那些丝线上缀满《周礼》单字,遇金属则疯狂生长。
"是'纬线起花'的秘法。
"许慎柔的银簪划开锦缎,露出背面用矾水写的关节暗号,"蜀锦本以纬线显花,他们却在经线里藏了活字。
" 陈砚秋的银印压上织机。
印文血光照射下,机台裂开,露出底部暗格——里面堆着几百个蚕茧,每个茧里都裹着片带血的指甲,指甲上刻着落第举子的姓名。
最骇人的是那些织梭,竟是用童子的指骨打磨而成,骨腔中空,填满了曼陀罗花粉。
鼓楼突然传来刺耳的铜锣声。
街面所有锦缎铺子同时落下卷帘,帘布背面用磷粉画着完整的川蜀水系图,而每条河道上都钉着枚银茶针。
孟九皋的断杖插入青石板缝,挑起根埋在地下的丝线——线身泛着尸油的光泽,延伸向城外的浣花溪。
"跟着尸丝走。
"老人指甲掐断线头,断处渗出黑血,"这是用死人头发编的'引魂线'。
" 浣花溪畔的茅屋透着幽绿灯光。
推门进去,满墙蚕匾里养的竟是人面蚕——那些蚕的头部隐约有五官轮廓,正在啃食《孟子》竹简。
屋中央的陶瓮中煮着稠胶,胶水里沉浮着七具童尸,尸身的皮肤已被熬化成丝,在胶面结成"民为贵"三字。
"来迟了。
"许慎柔的银簪刺入胶液,挑起一缕半透明的丝,"他们已把童生皮肉炼成了'经义丝'。
" 薛冰蟾的璇玑匣突然变形为织机模型。
她将拾到的尸丝绷在模型上,拨动机括,丝线自行编织成幅榜文——正是本届成都府解试的录取名单,但每个名字都连着根血丝,通向墙角的青铜釜。
釜中煮着浓茶,茶叶间沉浮着米粒大的头骨,每个头骨的天灵盖上都刻着"同文"二字。
陈砚秋的银印突然飞向屋顶梁木。
印文血光照射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