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幽州谍影

关灯
    崇宁三年的秋风卷着析津府的沙尘扑向雄州榷场时,辽国使团正穿过拒马河上的浮桥。

    陈砚秋蹲在茶肆的鸱吻旁,看着使团首领耶律德崇的皮靴踏过桥板——靴底沾着的不是北地黑土,而是国子监特供的澄心堂纸屑。

     "第三十七步。

    "薛冰蟾的璇玑匣发出细响,匣面铜针指向使团副使的腰带。

    那人蹀躞带上挂着的不是契丹传统的解锥,而是柄青州笔刀,刀鞘纹路与江南贡院失窃的批卷刀一模一样。

     孟九皋的竹杖突然敲响檐铃。

     铃声惊起榷场角落的灰鸽,鸽群掠过使团头顶时,三片羽毛飘落。

    陈砚秋接住其中一片——羽管中空处塞着卷微型《论语》,字迹却是用磁粉写的。

    当他把羽毛贴近茶炉,磁粉受热重组,显出"国子监西厢房丙字架"八个字。

     "辽人买题的法子比大宋举子还精到。

    "许慎柔的茶枝刺入羽毛根部,带出丝靛蓝色黏液,"用的是太医局禁用的守宫泪,遇风不散。

    " 雄州榷场的博买务官吏正在查验使团文牒。

    陈砚秋看着耶律德崇从怀中取出个错金银匣——那分明是汴京文思院的手艺,匣盖上的缠枝纹里藏着"同文"二字暗记。

    当博买务丞接过匣子时,他的拇指在匣底某处按了三下,这个动作让文牒上的朱印突然变色,从辽国捺钵常用的紫胶印变成了宋廷枢密院的银朱印。

     "榷场规矩变了。

    "孟九皋的竹杖在地上划出三道深痕,"自崇宁二年始,辽使验关需过三重:博买务核货、皇城司查人、枢密院定限。

    " 薛冰蟾的冰刃突然出鞘半寸。

     使团中有个戴羃?的女子正抚摸马鞍——她的指甲划过鞍桥时,皮革表面浮现出完整的《春秋》经注。

    更诡异的是那些文字会随着光线角度变化,时而显现何休注,时而出现杜预解。

     "析津府的硝皮术。

    "许慎柔的茶枝在案上写出"镜书"二字,"用鱼胶混入云母粉鞣制,日光下能映出三尺内的文字。

    " 正午的榷场钟声响起时,变故陡生。

     耶律德崇突然抽出柄弯刀刺向自己的马匹——刀尖挑破马鞍时,数十张微型考卷如雪片般飞出。

    博买务丞扑向那些纸片,却在触及瞬间被纸缘割破手指。

    陈砚秋看得真切,那不是普通纸张,而是用太医局炼制"金疮药"的药渣压制而成的刀笺。

     "辽人连败卷都要。

    "孟九皋的竹杖突然刺入地面,杖底带起张沾血的落第考卷——卷面被批"文理不通"处,此刻正渗出黑色黏液,将批语腐蚀成"经世致用"四字。

     薛冰蟾的璇玑匣突然剧烈震动。

     匣中机括自动排列出"申初三刻"的字样——这正是辽使昨日在国子监库房外徘徊的时辰。

    陈砚秋突然明白过来,耶律德崇马鞍中藏的不是寻常考卷,而是国子监收录的落第墨卷,这些被朱笔否决的文章里,往往藏着考官最忌讳的治国良策。

     "看那女子的耳珰。

    "许慎柔的茶枝指向戴羃?的辽女。

    她的耳坠形如微型砚台,墨池里竟有活水流动——那是用磁州窑秘法制成的"永注砚",墨汁能保持三年不涸,本是专供殿试用的贡品。

     博买务的查验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