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契丹语惊变

关灯
    温如珏府上的铜铃在子时三刻突然自鸣。

     陈砚秋将耳朵贴在题奴居所的柏木门板上时,听见里面传来规律的叩击声——不是人指节敲打的动静,倒像某种金属器物撞击地砖的脆响。

    他借着廊下灯笼的微光,看见门缝里渗出一线暗红色液体,蜿蜒至脚边时突然凝固成契丹文的"鹰"字。

     "是松脂混着银朱。

    "赵明烛的异色瞳在黑暗中微微发亮。

    他蹲下身用银簪挑起凝固物,簪尖立刻蒙上一层蓝莹莹的霜,"还有灵鹫香的结晶。

    " 薛冰蟾的机关手甲无声地撬开铜锁。

    门轴转动的刹那,七具人形齐刷刷转过头来——那些本该丧失神智的题奴此刻睁着浑浊的眼睛,嘴角咧到耳根处,露出染成靛蓝色的牙齿。

    最年长者喉结滚动,突然用纯正的契丹语背诵起《辽史·百官志》:"北面官有大于越府......" "是景佑年间辽使入贡时的腔调。

    "墨娘子袖中滑出三枚铜钱,在掌心排成阻隔煞气的卦象。

    她注意到题奴们脖颈以诡异角度后仰,每背诵一段就集体抽搐,仿佛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

     陈砚秋肋间的疤痕突然灼痛。

    他看见题奴们背诵时吐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不散,渐渐组成契丹文字的云图。

    当"枢密院"三字的雾气飘过烛台,火焰骤然转绿,照亮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全是历代科举黜落者的姓名,最新一道刻印还带着松木清香。

     "按住他!"赵明烛突然扑向最年长的题奴。

    那具干瘦身躯正在剧烈痉挛,后颈皮肤下凸起铜钱大小的硬块。

    异色瞳透过薄如蝉翼的皮肤,隐约看见金属片上精细的契丹文"鹰路"标记。

     薛冰蟾的机关手甲弹出柳叶刀。

    刀刃划开后颈皮肤的瞬间,黄铜薄片竟自动钻入皮下,顺着脊椎游走。

    题奴的背诵声陡然拔高,变成辽国萨满祭祀时的尖啸,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墨娘子甩出红绳缠住其四肢,绳结处的铜铃同时炸裂。

     "是军情传递的密码。

    "陈砚秋用宣纸拓下皮肤表面的移动轨迹,线条组合起来竟是幽云十六州的布防图。

    他注意到每当背诵到"五京留守司"时,铜片就发出蜂鸣般的震颤,与三年前辽国使团进献的"应历骨笛"声调完全一致。

     年长题奴突然僵直倒地。

    尸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腐化,黑血渗出衣袍下摆,在地砖上画出完整的辽国疆域轮廓。

    赵明烛用银针挑开衣领,发现锁骨位置烙着个微型官印——正是当年澶渊之盟后辽国索要的"南朝及第文凭"专用钤记。

     "看他的指甲。

    "薛冰蟾镊起一片剥落的指甲盖。

    内侧用针尖刻着微缩的《三朝北盟会编》段落,墨迹里掺着辽东特有的辰砂。

    当她把指甲片对准烛光,投影在墙上的文字突然活动起来,重组为庆历四年辽国枢密院的密令文书。

     墨娘子突然割破手指。

    血珠滴在尸体眉心时,整具骸骨发出噼啪爆响,胸骨向上拱起形成穹庐形状。

    一根泛着蓝光的细丝从咽喉处缓缓抽出,末端系着粒刻有契丹文的金珠。

    赵明烛用琉璃镜片观察,发现珠内藏着半页被烧过的《科举黜落簿》。

     "是双钩描魂法。

    "陈砚秋触碰金珠的刹那,耳边突然响起辽国使臣诵读国书的声音。

    他看见幻觉中的自己站在崇政殿上,手中捧着镶有七颗狼牙的状元卷——每颗狼牙的齿缝里都塞着题奴的皮肤碎片。

     薛冰蟾的机关鸟突然扑向房梁。

    铁喙从椽木缝隙中衔出根泛着油光的丝绳,绳上每隔三寸就系着片人指甲,指甲表面用契丹文刻着科举年份。

    当最末端的指甲片被碰触,整根丝绳突然自燃,青烟在空中凝成个戴青铜面具的人形。

     "阿史那思摩的葬仪面具......"墨娘子袖中铜钱叮当作响。

    她认出这是辽国祭祀战死文士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