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关灯
     杜莉知道楚峰的作风,“急事、要事、关键事。

    ” 楚峰笑了笑:“那行,我走了。

    ” 陈景明跟楚峰拜拜,人一走,杜莉就开始吐槽,“你哥这人有时候就是太老派了,一板一眼的,平时没少管你吧。

    ” “还好。

    ”陈景明第一天上班,没那么松弛,“杜老师,这是给你买的咖啡。

    ” 杜莉:“谢谢,呐,你的工位在这儿,坐我对面吧。

    吃早餐了没?” 陈景明:“吃过了。

    ” “那行,那你先休息一下我吃个早餐。

    ”杜莉说着,从包里掏出一袋包子,“刚刚买包子有个老头插队,我跟他吵了十几分钟!气得我火冒三丈。

    ” 陈景明在这个猪肝红色的办公桌前坐下,看着最里面空着的主编位置,再看看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书籍和自如地在迟到后慢悠悠吃早餐的杜莉老师。

     这工作,真的是来对了。

     第20章 上午主编谢晏没来,杜莉说他有事儿,但什么事儿也不知道。

     杜莉带着陈景明去领了些办公文具,在这栋办公楼里转了一趟,现在已经没有几个部门在这边办公了很安静。

     杜莉本身还要做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也不是一整天呆着这边,她们部门的有另外一个大办公室。

     “有时候我不在,谢老师也没来的话就你一个人,有事儿你就给我发消息,或者去大办公室找我。

    ” 杜莉交代完工作又接着交代办公室的生活,“下午我带你去行政那边把合同签了。

    ” 陈景明最主要的工作是把前半年收集到的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整理成可以用的文字资料,以及在上万张照片里挑选出适合印在杂志里的并且做好标注。

     听起来并不难,但陈景明看了几个采访视频资料之后挠头挠得发型都没了。

     ----根本听不懂! 民俗文化散落在不同的地区,而长溪又是个少数民族很多的省份。

     由于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办法产生效益,很少有年轻人去学,能找到的正统的传人都是有了年纪的人,好一些的五十岁左右,只是普通话不标准,认真听还是能听出来,但还有很多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的老人基本不会讲普通话,这对离家多年没有接触这些方言的陈景明来说宛如天书。

     “是不是很难?”杜莉察觉到了。

     “嗯,好些采访都听不懂。

    ”陈景明坦诚地说。

     杜莉是土生土长的长溪人,但不是少数民族,她给陈景明出主意:“可以拿去问问懂的老人,我记得你家牧场里就有不少会说苗话和布衣话的。

    ” 陈景明忙说谢谢。

     杜莉:“实在不行就给当地的干部打电话问问,就是他们工作也忙,不一定有时间配合我们。

    做传承真的很难,但是不着急咱们慢慢来。

    ” 午休之前谢老师回来了,说带他和杜莉出去吃饭。

     谢老师在本地工作多年,已然成为本地的美食老饕,从办公楼出来之后就钻进小巷子里,进了一家开在居民楼里专门做辣子鸡的店。

     陈景明被领养后生活在新规划的沿海城市,从来没有见过开在老居民楼里的饭店,他觉得很新奇,拿着手机拍了两张照片发给楚峰。

     楚峰没回,陈景明又发给了陈朗。

     陈朗秒回:这家一般。

     陈景明:敲打/ “景明能吃辣吗?”谢晏问。

     “好像不太能。

    ”杜莉接话。

     谢晏:“你怎么知道?” 杜莉:“他哥跟我说的,那天聊什么来着?反正他就说了句他弟弟不太能吃辣,我当时心想谁问你了哈哈哈。

    ” 陈景明囧得不行,耳朵都红了,“我现在能吃,口味恢复了。

    ” 这家店只有一个固定菜,就是辣子鸡,其余的老板会根据时令食材来出菜单。

     这个季节最多的就是各种野菜,陈景明是个纯没品味的吃货,什么都喜欢,最后谢晏和杜莉点了四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