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太子不刹车了

关灯
    —那是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高祖李渊亲笔的"太子监国诏"。

     侯君集瞳孔骤缩:"殿下是说...效仿当年?" "不!"李承乾猛地捶案,"当年父皇是清君侧,我要的是自证清白!" 他抓起诏书在众人面前展开,"这诏书证明,高祖曾属意父皇监国。

    如今我若效仿,便是以子逼父,天下人..."他的声音突然哽咽,"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我?" 殿外传来更夫梆子声,四更天了。

    侯君集起身靠近烛火,端详诏书良久:"殿下,此诏虽能证明先帝遗意,但陛下若不认..."他忽然压低声音,"不如先控制住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有这些肱骨之臣在手,陛下投鼠忌器,自然会听殿下解释。

    " 李元昌冷笑:"等控制住朝堂,陛下还不是任我们摆布?" 他把玩着手中玉珏,"我已安排死士扮作西域商队,明日在西市制造混乱。

    届时陛下必然派禁军平乱,我们便可趁机..." 李承乾突然按住他肩膀:"记住,不得伤父皇分毫。

    "他望向窗外沉沉夜色,东宫飞檐在月光下如蛰伏的巨兽,"若能兵不血刃,我愿只做监国太子。

    " 更漏声再次传来,已是五更天。

    侯君集展开长安舆图,用朱砂笔在太极宫、玄武门、东宫之间划出红线:"子时右武卫换防,寅时控制承天门,卯时完成内城布防。

    待陛下辰时抵达东宫..." 他的笔尖重重戳在太极殿位置,"末将率三千精骑自玄武门入,与李安俨部合击,半个时辰内必能控制中枢。

    " 李元昌将佩剑拍在舆图上:"我率死士从掖庭宫翻墙而入,直取中书省。

    只要控制住三省衙门,就算房玄龄长了三头六臂,也翻不出天去!" 李承乾盯着舆图上的太极殿,那里用红笔圈出的区域,此刻仿佛成了吞噬一切的深渊。

     他想起前日在承庆殿见到的太子妃,她捧着药碗的手在颤抖,腹中胎儿已经五个月了。

    若今日失败...他不敢再想,抓起案上虎符掷向侯君集:"一切拜托将军了。

    " 更夫梆子声惊破黎明前的寂静,侯君集接过虎符,金属凉意透过掌心:"末将定不负殿下重托。

    " 他转身时,瞥见李承乾腰间玉佩——那是长孙皇后临终前亲手所系,温润的羊脂玉此刻蒙着一层血色般的雾气。

     长安城的晨钟即将敲响,太极宫的铜漏仍在缓缓滴水。

    李承乾望着窗外渐亮的天空,忽然想起幼年随父皇狩猎时,那只被围猎的白鹿。

    它困在箭雨中的眼神,竟与此刻铜镜中自己的眼神如此相似。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侯君集的马蹄声已踏碎朱雀大街的青石板。

    这场注定改变大唐命运的谋划,在黎明的薄雾中悄然展开。

     而太极宫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案头放着最新的密报:"东宫异动,太子或有不轨。

    "他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指尖摩挲着腰间的玄甲军令牌,忽然轻笑出声:"乾儿,你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喜欢大唐之混世异姓王请大家收藏:()大唐之混世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