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火圈与眨眼,惊动四方

关灯
    这清晰的小型马赫环照片。

    他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这绝非巧合!这孩子对高速气流和燃烧的理解,简直匪夷所思! 这两项“成果”,在陈默看来只是哄妹妹和证明自己的“小玩意儿”,却在有限的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首先是学校。

    红旗小学要举办“六一科技小制作”展览。

    陈默在班主任王老师(虽然心有余悸,但被林卫国做工作)的鼓励下,把“眨眼娃娃”和“马赫环演示装置”(只带装置,现场由林卫国操作演示)带去了学校。

     展览当天: ***眨眼娃娃:**成了低年级孩子的最爱!围得水泄不通。

    按下开关,布眼皮“咔哒”开合,引得阵阵惊呼和欢笑。

    连校长都好奇地按了几下。

     ***马赫环演示(操场角落):**林卫国操作,高速喷射的火焰和那清晰的蓝色火环,震惊了全校师生!虽然只有短短几秒,但那超越常识的景象,让“炮仗王”的称号瞬间升级为“小科学家”!王老师看着校长和其他老师震惊的表情,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其次是街道。

    家属院里有个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干部老周(非林卫国),他儿子参加了科技展,回去把“火圈圈”吹得神乎其神。

    老周出于职业敏感,找到林卫国打听。

    林卫国含糊其辞,只说孩子喜欢动手,弄了点科学小实验。

    但老周看着林卫国那讳莫如深的样子,心里却犯起了嘀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陈建国所在的县机械厂。

     厂里工会组织技术比武,钳工车工焊工各显其能。

    陈建国作为三级钳工也参加了。

    比赛间隙,几个年轻工人围着陈建国起哄: “陈师傅!听说你家默伢子在学校弄出个会眨眼的木头人?还会喷神火?啥时候给咱们表演表演?” “就是!光说不练假把式!让咱也开开眼呗!” 陈建国被架得下不来台,加上儿子最近确实“长脸”,一股豪气涌上心头:“行!下了班!厂后头空地!让你们见识见识我儿子的‘高科技’!” 下班后,厂后空地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工人。

    陈默在林卫国的“安全监督”下,再次演示。

     *眨眼娃娃的机械动作引得女工们啧啧称奇。

     *马赫环的蓝色火环喷涌而出时,现场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 “我的老天爷!真有个蓝圈圈!” “神了!陈师傅,你家小子是文曲星下凡吧?” “这…这喷火的劲儿,要是用到咱厂里烧锅炉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人群里,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工装、沉默寡言的老工人——锅炉房的刘师傅,死死盯着那喷射的火焰和马赫环,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他是厂里有名的“锅炉王”,对燃烧有着近乎偏执的研究。

     几天后,刘师傅提着一包水果,敲开了陈家的门。

    他搓着手,有些局促地对陈建国和陈默说:“建国兄弟,默伢子…俺…俺想问问,那天你喷火的那个罐子…能不能…借俺琢磨琢磨?俺厂里那锅炉,烧起来老冒黑烟,费煤不说,火还不旺…俺寻思…是不是气没捋顺?” 陈建国看向林卫国。

    林卫国略一沉吟,点了点头。

    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观察陈默技术“外溢”效应的好机会。

     陈默大方地把装置借给了刘师傅,还“指点”道:“刘伯伯,您试试看,把进气的管子弄细点长点?或者…在罐子里头放个像螺丝帽那样的小东西,让气转着圈进去?书上说,气转着跑,烧得可能更透?”他模糊地引导着湍流燃烧和预混的概念。

     刘师傅如获至宝,抱着装置千恩万谢地走了。

     陈默不知道,他借出的这个“玩具”,和他随口几句“点拨”,将在县机械厂那台老旧的锅炉上,掀起一场小小的热效率革命。

    而这一切,都被林卫国详细记录在案。

     与此同时,县文化馆干部老周,也按捺不住好奇和一丝“立功”心态,将他听到的“神奇火圈”和“机关娃娃”,以及林卫国这个神秘的文化馆“同事”对孩子的特别关注,写成了一份简单的“情况反映”,塞进了上报给地区文化局的常规工作报告里。

     小小的县城,看似平静。

    但“火圈圈”与“眨眼娃娃”带来的涟漪,已经悄然荡开,触碰到了一些平时难以企及的层面。

    九岁孩童的“奇思妙想”与“手搓奇迹”,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正等待着第一波真正来自官方的“摸底”浪潮。

     喜欢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请大家收藏:()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