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星火燎原

关灯
    路的‘加速器’。

    ” 沈清秋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同意。

    技术扩散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升基线。

    研究所可以开放部分非核心检测设备共享,为联盟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材料性能基础测试服务。

    同时,组织‘磐石’应用技术巡回讲座,从最基础的‘为什么表面粗糙度影响涂层寿命’讲起,提升整个链条的技术认知。

    ” 王干事拍板:“好!方案细化,立刻启动!装备口和工信口那边我去协调资源!这把火,必须烧起来!” --- 一个月后,东北某市,原“红星市第二机床厂”。

     曾经机声隆隆的大厂房,如今大半区域沉寂,布满灰尘。

    只有角落里一条老旧的生产线还在勉强运转,生产着技术含量不高的普通轴承套圈。

    厂长张建国,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汉子,看着仓库里堆积的滞销产品,愁眉不展。

    厂子效益连年下滑,技改无门,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

     这天,厂里突然来了几个风尘仆仆的人。

    领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嗓门洪亮的汉子——正是赵铁柱!他身后跟着几位验证中心的年轻工程师,还有市工信局的同志。

     “张厂长是吧?我是材料研究所联合技术验证中心的赵铁柱!”赵铁柱的大手和张建国用力一握,“听说你们厂有热处理车间,还有几台老渗碳炉?带我们去看看!” 张建国不明所以,带着他们来到同样半闲置的热处理车间。

    赵铁柱也不废话,戴上手套,这里摸摸,那里敲敲,又让随行工程师拿出便携式测温仪、气体分析仪开始检测。

    他一边看,一边摇头,嘴里啧啧有声:“可惜了…炉膛保温还行,就是这温控系统太古董了!气氛循环…啧,跟没睡醒似的!” 张建国脸上有些挂不住:“赵工,我们这厂子…条件有限。

    ” “条件有限不是躺平的理由!”赵铁柱眼睛一瞪,随即又放缓语气,“张厂长,想不想让厂子活过来?想不想接大单?红星轴承厂的大单!” “红星厂?!”张建国眼睛瞬间瞪大了,那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行业龙头! “没错!加入‘磐石产业创新联盟’!”赵铁柱拿出平板,调出联盟的介绍和分级认证标准,“你们厂子底子还行,就是管理和工艺太糙!看到没?‘磐石伙伴’初级认证标准!对你们的要求,第一步不是让你们达到红星的标准,而是先把你们自己这条渗碳线的温度均匀性、气氛稳定性,提升到可控范围!把合格率从现在的70%给我干到90%以上!把‘差不多’给我变成‘有数’!” 他指着那几台老炉子:“设备老?不怕!我们‘工艺提升服务站’就是干这个的!小王!”他招呼一位年轻工程师,“带张厂长他们的人,从清理炉膛积碳、校正所有测温偶开始!小刘,你负责帮他们建立生产记录表格,每一炉的温度曲线、气氛浓度、装炉方式、出炉硬度抽检,全给我记下来!先学会‘照方抓药’,再谈‘开方子’!” 赵铁柱又指着角落里几台锈迹斑斑的机床:“那几台老床子,精度不行了是不是?别当废铁卖!清理出来!回头联盟基金批下来,优先给你们申请老旧设备数字化改造的钱!加个数显表,改个简易伺服,精度能提一大截!” 张建国和几个围拢过来的老工人,听着赵铁柱连珠炮般的话,看着他身后年轻工程师们已经开始动手调试仪器、清理设备,眼中熄灭已久的光,一点点重新燃起。

    他们不懂什么“晶界织构”、“梯度功能”,但他们听懂了“有标准”、“有记录”、“能接大单”、“厂子能活”! “干!赵工,我们跟着你们干!”张建国用力一挥手,声音有些哽咽,“老少爷们儿们!听见没?咱们厂,有救了!都打起精神来!跟验证中心的专家好好学!” 沉寂的车间里,响起了久违的、带着希望的喧闹声。

    赵铁柱看着这群重新焕发干劲的老师傅,咧嘴笑了。

    他知道,改变不会一蹴而就,设备改造需要时间,习惯养成需要过程,但这第一颗星火,已经在老工业基地这片有些冰冷的土壤上,顽强地燃了起来。

    燎原之势,或许就在这无数个“第二机床厂”的蜕变之中。

     --- 联合技术验证中心,陈默办公室。

     沈清秋将一份报告递给陈默:“‘磐石联盟’首批申请认证的企业名单和技术摸底报告,出来了。

    情况比预想的复杂,但也更有潜力。

    像张建国那个厂子,赵铁柱反馈,老师傅的经验其实很宝贵,只是缺乏引导和规范。

    ” 陈默翻看着报告,上面有红笔圈出的各种问题,但也标注了不少闪光点——某小厂自创的简易工装提升了装炉均匀性;某铸造厂老师傅对模具预热温度的独特把控减少了废品率…这些源于实践的经验,正是工业体系最宝贵的财富。

     “意料之中。

    ”陈默放下报告,“联盟的作用,就是把这些散落的‘土经验’,用科学的标尺去衡量、去优化、去推广。

    让‘知其然’变成‘知其所以然’,再把‘所以然’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规范’。

    ”他看向窗外,“这比单纯攻克一个技术难点更难,但意义也更深远。

    这是真正的‘星火燎原’,点燃的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活力和底蕴。

    ” 他拿起笔,在报告扉页写下: “从毫厘之争,到星火燎原。

    国之重器之基,在于万千工业细胞之强。

    加速之道,在于点燃与赋能。

    ” 喜欢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请大家收藏:()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