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破壁者

关灯
    “克罗诺斯集团”掀起的专利风暴并未如预想般轻易平息。

    那张庞大的专利网如同无形的荆棘丛,试图缠绕住“星尘”与“晶界织构”技术向外延伸的每一根触角。

    京城涉外律所的会议室灯火彻夜长明,空气里弥漫着浓咖啡的苦涩与纸张翻飞的焦灼气息。

     首席律师张维双眼布满血丝,指着投影幕布上被拆解得支离破碎的“克罗诺斯”核心专利文本:“好消息是,我们找到了突破口!看这里——他们关于‘梯度功能层间特定过渡相形态’的核心权利要求(Claim1),描述存在重大模糊性!其限定词‘显着提高界面结合强度及抗热震性能’过于笼统,缺乏量化标准!而且,”他调出几份泛黄的文献,“我们检索到三篇八十年代末的苏联解密研究报告和一篇美国NASA早期的技术备忘录,里面都提到了类似的梯度设计概念,甚至实验数据表明其‘提高效果有限’!这足以对其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发起强力挑战!” 沈清秋立刻接话,清冷的嗓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张律师,我们‘星尘’甲在DF-ZF弹头实测中,界面结合强度比他们专利描述的上限值高出37%,热震循环寿命更是其宣称最佳值的2.3倍!最关键的是,我们通过‘晶界织构诱导’和‘原位反应生成’技术,在层间形成了独特的‘纳米互锁针状相’,这是他们专利里完全没有描述、也无法通过其模糊权利要求涵盖的微观结构特征!这是本质区别!” 她示意助手播放高分辨透射电镜图像和模拟动画,那在原子尺度上精妙互锁的结构,如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就是我们的‘破壁锥’!证据链已经完整:他们专利描述模糊且可能被在先技术覆盖;我们的技术实现路径独特、效果远超其描述范畴;我们拥有其无法涵盖的核心创新点(纳米互锁相)!” “好!”张维精神大振,“沈博士,请尽快组织最详实的技术分析报告和对比数据!我们立刻以此为核心,在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对‘克罗诺斯’的这项核心专利发起正式无效宣告请求!同时,对我们被警告的企业,发出强有力的法律意见书和抗辩依据!” 陈默看着屏幕上那精妙的“纳米互锁针状相”图像,沉声道:“这只是撕开了一道口子。

    张律师,同步启动我们自身核心专利的全球布局申请!重点保护‘纳米互锁相形成工艺’、‘动态磁控晶界织构方法’、‘特定工况下的ODS合金辐照肿胀抑制配方’这些独门绝技!用我们的‘专利之矛’,筑起新的‘技术之墙’!这场仗,要打到他们承认我们的‘院子’是独立存在为止!” --- 材料研究所,超高温材料实验室。

     气氛却与律所的激昂截然不同,凝重得如同化不开的铅云。

    沈清秋站在一台改造过的超高温气氛烧结炉前,眉头紧锁。

    炉门刚刚开启,里面取出的几片用于“晶界净化”新项目的下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试验片,表面却布满了细密的、如同蛛网般的微裂纹。

     “第三炉了…”负责该项目的青年研究员声音沮丧,“纯度已经提升到5N(99.999%),定向凝固参数也优化到极致,可一旦尝试引入‘晶界净化’的活性元素并突破1700℃烧结,晶界区域就会析出脆性相,导致开裂!沈老师,我们是不是走错方向了?” 沈清秋拿起一片开裂的试片,在强光下仔细观察断口。

    那脆性相的析出形态,让她联想到前世曾困扰业界多年的“晶界偏聚脆化”难题。

    “不是方向错了,是‘火候’和‘杂质’的控制还不够。

    ”她声音冷静,“活性元素的添加量、引入时机、以及基体金属中残留的极其微量的硫、氧等杂质,在超高温度下会相互作用,形成致命的‘脆性种子’。

    我们的原材料纯度、炉内气氛控制精度、以及温度场的均匀性…离真正‘纯净’的极限,还差得远。

    ” 她看向旁边沉默不语的陈默:“实验室级别的5N纯度,在1700℃以上的极端非平衡状态下,杂质的影响会被放大百倍。

    工业界能稳定提供的超高纯镍基母合金,杂质控制水平顶多到4N5(99.995%)。

    而且,我们这台改造炉的气氛控制精度,只能达到10ppm级氧含量,理想状态需要<1ppm。

    ” 陈默看着那失败的试片,深知沈清秋所言非虚。

    这不是靠一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