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红墙之外的征途

关灯
    是改改论文、发发文章就能解决的,得有人去一线,去把根刨出来。

    ” 办公室陷入沉默,只有墙上的挂钟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

     陈国强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有些震撼。

     他带过不少学生,有的为了留校勾心斗角,有的为了进机关四处托关系,像祁同伟这样放着大好前程不要,主动要求去基层吃苦的,还是头一个。

     “你想去哪个地方?”陈国强突然开口。

     “我想申请去汉江省。

    ” 祁同伟早有准备,“汉江和我老家汉东接壤,风土人情相近,但治安状况更复杂。

     尤其是余市滨湖区,那是个城乡结合部,既有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又有旧城改造引发的矛盾,特别适合做治安管理改革的试点。

    ” 这个提议让陈国强陷入深思。

     祁同伟的才华毋庸置疑,但让一个博士去基层当普通民警,确实有些大材小用。

     而且基层环境复杂,人际关系盘根错节,万一出了问题,学校也不好交代。

     此事最终被提交到校党委会讨论。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十几位校领导围坐在长桌旁,祁同伟的去留成了争论的焦点。

     “我坚决反对!” 一位副院长拍着桌子,“祁同伟是咱们学校重点培养的学术人才,把他下放到基层,不是埋没人才吗?” “话不能这么说。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承宗教授缓缓开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严肃, “同伟这孩子我最了解,他不是头脑发热。

     这些年他写的书、做的课题,哪一个不是扎根基层?让他去一线,是把学问做扎实,把路子走正。

     咱们做教育的,得支持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下午,最终,校党委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一方面,聘任祁同伟为公安大学“名誉导师”,保留他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指导研究生的资格,享受副教授待遇; 另一方面,通过公安部的协调,将祁同伟派往汉江省余市滨湖区城东街道派出所,担任指导员职务,行政级别定为一级主任科员,享受副处级待遇。

     当陈国强把这个决定告诉祁同伟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学校的安排既尊重了他的选择,又为他保留了学术退路,还给予了相应的职级保障,可谓用心良苦。

     “谢谢学校,我一定不辜负期望!” 祁同伟站起身,向陈国强深深鞠了一躬。

     临行前,王承宗教授把祁同伟叫到家中。

     老人颤颤巍巍地从书房取出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他珍藏多年的基层调研笔记:“这些是我六十年代在派出所蹲点时记的,里面有调解纠纷的门道,也有抓小偷的诀窍。

    你拿去,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 祁同伟接过纸袋,感觉沉甸甸的。

     王老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基层是个大熔炉,能炼出真金,也能让人迷失。

    记住,你手中的笔不能放下,心中的秤不能歪斜。

    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给我写信。

    ” 1999年夏末,祁同伟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站台上,王承宗教授白发在风中飘动,对着车窗里的祁同伟挥手。

     火车缓缓启动,祁同伟望着京城渐渐远去的轮廓,心中五味杂陈。

     这一去,他将告别红墙内的学术象牙塔,走进基层这片广阔却充满挑战的天地。

     喜欢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请大家收藏:()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