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九针定乾坤

关灯
    三日后,宋都中医协会大厦前豪车云集,中医协会年会召开。

     朱云峰站在门口喷泉前整了整黑色中山装的立领。

    这件衣服是关向松特意送来的,真丝面料上用暗纹绣着百草图案,举手投足间隐约有药香浮动。

    他摸了摸内袋里的烫金请柬,抬头望向这座三十八层的玻璃幕墙大厦——今日宋都半数以上的中医泰斗都聚集在此,为了鉴赏协会珍藏的《黄帝外经》残卷。

     "朱医生!" 关向松的助手小跑过来,恭敬地引他走向VIP通道。

    对这位关向松看重的年轻人,助手不敢懈怠。

    电梯里,朱云峰注意到助手无名指上的茧子——那是长期捣药留下的痕迹。

     "关老今早特意试了三次脉。

    "助手压低声音,"说今天恐怕要出事。

    " 朱云峰指尖的戒指微微发热。

    自从三日前为林雅婷施展续命术后,这枚传承戒指就时常出现异动。

    此刻透视能力自动开启,他看见电梯井上方三根钢索中,最右边那根的磨损程度已经接近临界值。

     叮—— 电梯直达顶层宴会厅。

    门开的瞬间,数十道或好奇或审视的目光齐刷刷射来。

    水晶吊灯下,白发苍苍的老中医们三三两两围着一尊半人高的青铜药鼎品鉴,空气中弥漫着沉香与名贵药材交织的苦涩清香。

     "小友来了!" 关向松洪亮的声音穿透嘈杂。

    老人今日一改平日的灰布长衫,穿着绛紫色对襟唐装,胸前挂着串百年沉香木念珠。

    他大步走来拉住朱云峰的手腕,这个看似随意的动作实则是在搭脉。

     "气海平稳,不错。

    "关向松眼中闪过赞许,随即向满座名医高声介绍,"这位就是老朽提过的朱云峰,一手回阳九针已得古法真传!" 宴会厅顿时一片哗然。

     "二十出头的小娃娃懂什么针灸?" "关老莫不是老眼昏花......" "听说他在古玩街扫地,能有什么真本事?" 议论声中,一位鹰钩鼻老者冷哼站起。

    此人穿着考究的藏青西装,胸前金表链随着步伐叮当作响。

    朱云峰透视眼一扫,发现他腰间暗袋里藏着三枚淬毒的金针。

     "老夫行医五十载,倒要请教小友。

    "鹰钩鼻老者故意拉长声调,"何为'九针'?" 宴会厅瞬间安静。

    这是《黄帝内经》中最基础的考题,但越是基础,越考校真功夫。

     朱云峰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针囊。

    指尖一翻,九根银针在掌心排成北斗阵型:"《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云:'九针之名,各不同形。

    一曰鑱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二曰圆针,长一寸六分,针如卵形......'" 他每说一种针,对应的银针就自动浮起。

    当说到第九针时,九根针已在空中组成完整阵列。

    满座名医瞪大眼睛——这分明是失传已久的"以气御针"! "......九曰大针,长四寸,尖如梃。

    "朱云峰话音未落,突然甩手一掷。

     银光破空! 九根针凌空飞向三米外的红木立柱。

    在众人惊呼声中,针尖穿透三寸厚的木材,在柱面刻出完整的任脉穴位图,每个穴位点都精确到毫厘! "神乎其技!"一位穿对襟褂子的老教授猛地站起,打翻了茶盏。

     鹰钩鼻老者脸色铁青:"花哨把戏!针灸重在辨证施治,小友可敢与老夫比试诊断?" 关向松正要阻拦,朱云峰却微微一笑:"请前辈出题。

    " 老者冷笑,招手唤来一名面色蜡黄的服务生:"此子腹痛月余,各大医院查无异常。

    请小友断症。

    " 朱云峰目光微凝。

    透视眼下,服务生肝胆脾胃的经络运行如立体图像般清晰可见。

    他注意到对方胆经上有个不自然的结节,而胃部黏膜呈现特殊的青灰色。

     "可否看看舌苔?" 服务生刚伸出舌头,朱云峰突然变掌为指,在其右肋下三寸处轻轻一按。

     "啊!"服务生痛呼跪地。

     "不是腹痛,是胁痛。

    "朱云峰扶起对方,"发病多在子时,痛如锥刺,伴有口苦。

    医院查不出问题,因为这是'胆郁气滞'引发的经络痛。

    " 鹰钩鼻老者表情凝固。

     "《丹溪心法》云:'胁痛者,肝胆病也。

    '"朱云峰边说边取出毫针,"《针灸大成》更明确指出,此类隐痛当取期门、日月二穴。

    " 他手腕轻抖,两根针已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