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灯
小
中
大
燕周看了会照片上的许柏,又看一眼自己,露出一脸“真不争气”的嫌弃表情。
最让人郁闷的是,他现在都上班了,每天早上洗漱照镜子,都感觉自己还是和上学的时候一样,一脸天真又愚蠢的傻气。
微信弹出一个新消息,燕周点开,是许柏发来一张图片。
燕周一下从床上爬起来。
许柏拍了一张茶包泡在杯子里的喝茶照片,发来一条消息:[花茶的味道很好。
] 燕周打字回复:[你喜欢就好。
这么晚还在写报告?] 许柏回:[不写了,喝完茶就睡觉。
] [哥别忘了用面霜#可爱#] [一定用到空瓶。
] 燕周又窝回被子里,专心打字:[要是真的用空瓶了,我就再送你一瓶,作为你接受我安利的奖励。
] 过一会,许柏回复:[那岂不是又让你破费?] [小小面霜,不在话下#比耶#] 许柏发来一个赞的表情。
燕周放下手机,在被子里闷了一会,脸有点热。
他拉开被子露出脑袋,没困意了,再拿出手机一看,许柏已经发来晚安两个字。
燕周也回一个晚安的表情包。
回完后他滑着看了看这段简短的对话,两人都一年多没说话了,今晚他会不会突然显得太热情?燕周有点懊恼,但想到许柏也不会把这短短的几句对话放在心上,毕竟在许柏心里,自己只是好朋友家的一个挺亲近的弟弟而已。
手机震一下,是台里带他的老师发来的消息,让他明天一早去跑一个大型农贸商品交流会现场,联系人电话已发他,让他上午就把新闻做出来。
燕周回复:[刘老师,收到。
] 老刘:[你一个人去,没问题?] 燕周:[没问题。
] 燕周自进电视台起就跟着老刘跑现场,不管是两人一起还是分开跑的,采到的新闻大多都是燕周写和剪,老刘审。
最开始燕周的稿问题太多,学生气重,画面剪得也有问题,燕周自己翻来覆去改得累,老刘审得也累,有时候急了就训燕周几句,燕周被训得不敢作声,只能加班加点改稿、剪视频,有时候加班到地铁都停运了,他只能扫辆共享单车,披星戴月地骑回家。
后来老燕把自己的车给燕周开,反正也快退休了,平时就蹭老婆的车用。
第二天燕周七点起床,天还蒙蒙亮,他先去单位借设备出来,在食堂拎了两个包子和一杯豆浆走,然后开车前往高新区。
去交流会现场要开半个小时的车,天越亮,路上通勤的车越多,开始堵了。
趁着堵车间隙,燕周熟练地拿出包子几口啃完,一口灌完豆浆,与交流会的联系人打完电话,确认好拍摄事宜。
交流会地处郊区,燕周一下车就被冷风吹得彻底清醒,赶紧拉好羽绒服衣领,拿出工作证挂脖子上,装好相机和稳定器,一边往交流会里走一边给负责人打电话。
会场里闹哄哄的,像一个大型的菜市场。
负责人从里面跑出来,看到燕周:“哟,小孩?就你一个人?” 燕周把工作证给他看:“我是长宁电视台的记者,我姓燕,你好。
” 负责人怀疑地打量他几眼,与他握手:“你好你好,你就用这么个小相机啊?“ “是,大部分现场用单反就行。
” “你们记者不都是有个摄像大哥扛着相机跟在后面的吗?” “现在采访方式都讲究轻便,快捷。
”燕周笑着回答。
他每次单独外出采访几乎都要被这么问一遍,老有人以为他是学生冒充记者过来捣乱的,他习惯了。
“大哥,你领我进去看看?” 负责人带他进会场,会场里人多,音乐声大,燕周调整了一下麦,举着相机一路拍一路走,采访了农户,经销商,主办方负责人和几名顾客,他看到有人在这里搞直播带货,也顺便采访了一段。
把交流会里外逛一圈,拍了会场举办的助兴活动,燕周合计差不多行了,与负责人打过招呼收拾设备开车回单位。
他回台里坐工位上就开始写稿,老刘也开完会回来,过来扫了一眼他拍的视
最让人郁闷的是,他现在都上班了,每天早上洗漱照镜子,都感觉自己还是和上学的时候一样,一脸天真又愚蠢的傻气。
微信弹出一个新消息,燕周点开,是许柏发来一张图片。
燕周一下从床上爬起来。
许柏拍了一张茶包泡在杯子里的喝茶照片,发来一条消息:[花茶的味道很好。
] 燕周打字回复:[你喜欢就好。
这么晚还在写报告?] 许柏回:[不写了,喝完茶就睡觉。
] [哥别忘了用面霜#可爱#] [一定用到空瓶。
] 燕周又窝回被子里,专心打字:[要是真的用空瓶了,我就再送你一瓶,作为你接受我安利的奖励。
] 过一会,许柏回复:[那岂不是又让你破费?] [小小面霜,不在话下#比耶#] 许柏发来一个赞的表情。
燕周放下手机,在被子里闷了一会,脸有点热。
他拉开被子露出脑袋,没困意了,再拿出手机一看,许柏已经发来晚安两个字。
燕周也回一个晚安的表情包。
回完后他滑着看了看这段简短的对话,两人都一年多没说话了,今晚他会不会突然显得太热情?燕周有点懊恼,但想到许柏也不会把这短短的几句对话放在心上,毕竟在许柏心里,自己只是好朋友家的一个挺亲近的弟弟而已。
手机震一下,是台里带他的老师发来的消息,让他明天一早去跑一个大型农贸商品交流会现场,联系人电话已发他,让他上午就把新闻做出来。
燕周回复:[刘老师,收到。
] 老刘:[你一个人去,没问题?] 燕周:[没问题。
] 燕周自进电视台起就跟着老刘跑现场,不管是两人一起还是分开跑的,采到的新闻大多都是燕周写和剪,老刘审。
最开始燕周的稿问题太多,学生气重,画面剪得也有问题,燕周自己翻来覆去改得累,老刘审得也累,有时候急了就训燕周几句,燕周被训得不敢作声,只能加班加点改稿、剪视频,有时候加班到地铁都停运了,他只能扫辆共享单车,披星戴月地骑回家。
后来老燕把自己的车给燕周开,反正也快退休了,平时就蹭老婆的车用。
第二天燕周七点起床,天还蒙蒙亮,他先去单位借设备出来,在食堂拎了两个包子和一杯豆浆走,然后开车前往高新区。
去交流会现场要开半个小时的车,天越亮,路上通勤的车越多,开始堵了。
趁着堵车间隙,燕周熟练地拿出包子几口啃完,一口灌完豆浆,与交流会的联系人打完电话,确认好拍摄事宜。
交流会地处郊区,燕周一下车就被冷风吹得彻底清醒,赶紧拉好羽绒服衣领,拿出工作证挂脖子上,装好相机和稳定器,一边往交流会里走一边给负责人打电话。
会场里闹哄哄的,像一个大型的菜市场。
负责人从里面跑出来,看到燕周:“哟,小孩?就你一个人?” 燕周把工作证给他看:“我是长宁电视台的记者,我姓燕,你好。
” 负责人怀疑地打量他几眼,与他握手:“你好你好,你就用这么个小相机啊?“ “是,大部分现场用单反就行。
” “你们记者不都是有个摄像大哥扛着相机跟在后面的吗?” “现在采访方式都讲究轻便,快捷。
”燕周笑着回答。
他每次单独外出采访几乎都要被这么问一遍,老有人以为他是学生冒充记者过来捣乱的,他习惯了。
“大哥,你领我进去看看?” 负责人带他进会场,会场里人多,音乐声大,燕周调整了一下麦,举着相机一路拍一路走,采访了农户,经销商,主办方负责人和几名顾客,他看到有人在这里搞直播带货,也顺便采访了一段。
把交流会里外逛一圈,拍了会场举办的助兴活动,燕周合计差不多行了,与负责人打过招呼收拾设备开车回单位。
他回台里坐工位上就开始写稿,老刘也开完会回来,过来扫了一眼他拍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