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关灯
    这些天来,他照常做周舟的普通朋友。

    见了面会打招呼,食堂碰到会聊上几句,也会被夹在周舟和齐霁时不时的拌嘴里当个缓和气氛的听众。

     最大的不同是,陈放开始刻意地观察他们两个人,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周舟喜欢一个人是这样有迹可循,长眼睛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亏他还说什么分不清友情爱情。

    与其说他是当局者迷,还不如说是糊弄在糊弄自己。

     意识到这件事,他奇异地不爽了一秒。

    紧接着,他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并没有立场产生这样的感受,为什么还是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陈放和齐霁不同,学不会掩饰情绪,心情低落时听见再好笑的笑话都笑不出来。

    齐霁看出对方身上笼罩着忧郁,但他和陈放没熟到可以交心的地步,他不说,齐霁也不好意思问,只好在心里猜测,他是不是遇上了难以解决的困难。

     周五放学,陈放在校门口遇见齐霁,下意识想寻找周舟的身影,而后才想起,周舟被老师叫去交代某个竞赛的事情了,因而齐霁才会在外面徘徊等人。

     他被不知名的烦躁折磨了快一周,很想找个人倾诉一番,眼前的同桌显然是最好的倾听对象。

    短暂犹豫后,他不好意思地问:“你要不要和我去找个地方坐坐,周舟应该还要一会儿才出来吧。

    ” 齐霁心里头跳了跳,猜到他也许有话想说,点头说好。

     陈放拿过菜单,给人点了份西米露,颇为紧张地清了清嗓子:“我有一个朋友……他最近遇上了点烦心事,我也没遇到过这种事,所以就想着问问你。

    ” 听完第一句话齐霁就懂了,他说的这个朋友多半就是陈放自己。

    他了然地笑起来,很给对方面子,没有说破,而是安静地听他说话。

     “我这个朋友,他从小就有点自卑,自卑不是因为他很差,而是他知道自己不差,可就是比不过别人。

    在他爸妈眼里,他的哥哥妹妹永远比他懂事,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他优秀,他做得再好,都会被别人压一头。

    ” 陈放还记得政治老师在课上说,做事不能折中主义,折中主义不是中庸之道。

    他一下子就代入了自己,毕竟他一直都是这样不尴不尬的存在,以为自己足够乖巧听话,就可以得到身边人的认可,但人们的目光从不为他停留----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好朋友,在陈放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得到过的夸奖都比他要多得多。

     他以为听父母的话,努力学习,从不惹事,就可以多分到一点爱和关心。

     不需要很多,只要一点点就好了。

     他不敢太贪心,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宽容,到头来,别人对他的评价却还是“这孩子啊,挺好的,就是许多地方比不上他哥,还是得再努力努力”。

     过去陈放还会因为这些话生闷气,后来被父母数落了好几次,说他没教养没规矩,也就渐渐放弃了他天真愚蠢的期待。

     为什么别人习以为常的爱,在他这里就变得遥不可及?为什么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他是最不被在意的老二? 明明他的成绩是最好的,明明他是最安静最听话的。

     如果他能找到答案,他就会放过自己,坦然地接受这个事实。

    可惜他没有,没有人会为他解答这个问题,他们甚至无法理解陈放为什么会这样想。

     陈放紧张地挠着手背,继续往下说:“他为了被别人认可,付出了特别多的努力,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只是很少有人在意他,他一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一开始,他特别怨恨别人,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他的努力,后来他恨不动了,但忍不住羡慕嫉妒那些优秀的人。

    ” “后来有一天,一个特别让他嫉妒的人出现了。

    嫉妒他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注意,就算他做错了什么事,别人也不会怪他。

    和他一对比,除了成绩,我朋友哪点都比不上他。

    ” “奇怪的是,后来他们因为一些巧合,变成了朋友。

    我朋友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真的有这么表里如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