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法律救不了人心

关灯
    来。

     马淳惊讶地开门,只见徐妙云独自站在月光下,手中捧着一个木匣。

     “徐小姐怎么又回来了?” 徐妙云将木匣递给他:“方才忘了把这个给您。

    这是我从家中带来的《洗冤录》,或许对您有用。

    ” 马淳接过木匣,触手冰凉。

    “多谢。

    ” 徐妙云看着他疲惫的面容,轻声道:“马大夫,医者仁心,但也要保重自己。

    ” 马淳点头:“我明白。

    ” 徐妙云眼中闪过一丝敬佩。

    “马大夫果然非同常人。

    ” 远处传来护卫焦急的呼唤声,徐妙云不得不再次告辞。

     临走前,她回头说道:“改日我再来向马大夫请教算学。

    ” 马淳站在门口,目送她离去。

    夜风吹动他的衣袍,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回到屋内,马淳打开木匣。

    《洗冤录》静静地躺在里面,书页已经泛黄。

    他随手翻开一页,正好是“辨生前溺死”的章节。

     “真是讽刺……”他合上书,将它放在药柜最上层。

     油灯渐渐暗淡,马淳添了些灯油。

     他取出纸笔,开始记录今日的病例。

     这是他的习惯,每个病人都会留下记录。

     写到陶娘子时,他的笔尖停顿了许久。

     最终,他只写下简单的几个字:“杨梅疮,未及治。

    ” 吹灭油灯,马淳躺在床上。

     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医者仁心……”他喃喃自语,闭上了眼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一只夜莺在枝头轻啼,仿佛在为逝去的灵魂哀歌。

     …… 夜色沉沉,坤宁宫的烛火在微风中摇曳。

    马皇后坐在梳妆台前,宫女正为她卸下钗环。

    铜镜里映出她略显疲惫的面容。

     朱元璋大步走进内殿,靴底沾着夜露。

    “妹子,这么晚还不歇息?” 马皇后挥手示意宫女退下。

    “重八,今日我去小青村,遇到一桩事。

    ” 朱元璋在她身旁坐下,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什么事让你这般挂心?” “一个年轻媳妇被婆家逼得跳了河。

    ”马皇后声音低沉,“那媳妇染了杨梅疮,是她丈夫传的。

    可婆家倒打一耙,污蔑她不检点。

    ” 朱元璋眉头一皱,茶碗重重搁在桌上。

    “又是这等腌臜事!那丈夫是个什么来路?” “江宁县的一个秀才,叫李茂。

    ” “秀才?”朱元璋冷笑一声,“朕三令五申读书人要洁身自好,这些混账东西还是如此放肆!” 马皇后轻叹:“那媳妇临死前还在求大夫救她丈夫。

    多好的孩子,就这么没了。

    ” 朱元璋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

    烛光将他高大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长忽短。

     “来人!” 值夜太监慌忙进来跪倒。

    “陛下有何吩咐?” “传朕口谕,命江宁县严惩此案。

    那个李茂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其母王氏助纣为虐,一并治罪。

    ” 太监领命而去。

    朱元璋余怒未消,拳头捏得咯咯响。

     马皇后柔声道:“重八,夜深了,歇息吧。

    ” 朱元璋摇头:“朕睡不着。

    这些读书人,表面道貌岸然,背地里尽干些龌龊勾当。

    朕要再下一道手令,让各地严查此类案件。

    ”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宣纸,提笔蘸墨。

    笔锋如刀,力透纸背。

     “凡士子染花柳病者,革除功名;污人名节致死者,以命抵偿。

    ” …… 喜欢我在大明开医馆请大家收藏:()我在大明开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