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狼啸昭旗

关灯
    陈五是被马蹄声惊醒的。

     草原的夜雾还没散,露水浸透了毡房的毡布。

    甜南蜷在阿月怀里,小手指还勾着甜灯的裂缝——灯身的金砂在黑暗中泛着微光,像颗未灭的星。

     "有动静。

    "毒刺的声音从毡房外传来,三棱刺擦过刀鞘的轻响格外清晰。

     陈五翻身而起,短刀已经攥在手里。

    铁柱留下的狼旗纹刀鞘贴着掌心,凉意顺着血管往上窜。

    他掀开门帘,月光下,商队的骆驼正焦躁地踢着蹄子,老匠头的陶土袋被拖出半尺远,草叶上有新鲜的马蹄印,像朵倒扣的莲花。

     "寒狼部。

    "铁罕的声音从北边传来。

    他蹲在草堆里,手里攥着截断箭,箭头淬着蓝漆——和三年前屠甜州的箭一模一样。

     陈五的太阳穴突突跳。

    甜州城破那晚,他就是在这样的箭雨里背着铁柱跑了三里地,铁柱的血滴在青石板上,每一滴都像烧红的铁。

     "有多少人?"他问。

     "至少五十骑。

    "铁罕抹了把脸,"他们追了三天,从鬼哭河跟到青鬃部,巴图的骑兵今早被调去东边平乱,现在......" "阿爹!"甜南的尖叫刺穿了夜雾。

     陈五转身,正看见三匹黑马从雾里窜出,马上的骑手裹着黑毡袍,面巾只露一双狼眼。

    最前面的骑手举着骨矛,矛头正对着甜南——小丫头不知何时爬出了毡房,蹲在地上捡萤火虫。

     "甜南!"阿月扑过去,银镯子在月光下划出银弧。

    骨矛擦着她的耳尖飞过,扎进身后的树干,震得树叶簌簌落。

     陈五的短刀"唰"地出鞘。

    他抱起甜南退到商队中央,甜灯的光突然大盛,金砂像活了的蜂群,绕着众人打转。

    老茶商的枣核袋自动解开,枣核"噼啪"落在地上,在金砂里滚成一圈;老匠头抓起陶片往地上一撒,蝎子纹的陶片立刻立起来,组成简陋的屏障。

     "围成圆!"陈五喊,"阿依古丽护老弱,毒刺跟我冲!" 毒刺的三棱刺挑翻一个骑手,血溅在草叶上,像开了朵红蓼花。

    陈五抱着甜南左突右闪,短刀捅进第二个骑手的腰窝——刀入肉的瞬间,他僵住了:这骑手的皮甲下,纹着和甜州城砖一样的云雷纹。

     "是甜州的兵!"他喊。

     铁罕的刀砍翻第三个骑手,扯下面巾——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脸上还带着奶膘,脖子上挂着半块玉璜,和陈五怀里铁柱留下的半块一模一样。

     "玉璜!"陈五摸出怀里的半块,严丝合缝对上了。

     "他们不是寒狼部!"铁罕的声音发颤,"是...甜州的遗民?" 骑手们突然勒住马,为首的中年人摘下头罩。

    他左脸有道刀疤,从眉骨到下颌,和三年前甜州西城门的守将张奎一模一样。

     "陈五!"中年人喊,"我是张奎!甜州西城门的百夫长!" 陈五的短刀当啷落地。

    他想起城破那天,张奎被寒狼部的骑兵围在城门楼,最后一次见面时,张奎把半块玉璜塞给他:"如果我死了,带着这个找城南的老玉匠,他有另一半。

    " "张叔!"陈五的泪砸在甜南脸上,"您...还活着?" 张奎翻身下马,跪在地上:"甜州城破那晚,我被寒狼部的左贤王抓了,关在狼山的地牢里。

    上个月,地牢的墙塌了道缝,我爬出来,发现左贤王带着主力去打金帐汗了,只留三百骑守老营——我们要端了他们的老巢!" 他指向西北方,雾里隐约能看见火光:"寒狼部的老营在狼山脚下,存着抢来的粮草、金银,还有...甜州的城砖。

    " 陈五的呼吸急促起来。

    甜州的城砖是用甜河的泥烧的,每块都刻着"甜民"二字,城破时被寒狼部当战利品运走。

    铁柱临死前说:"要是活下来,把城砖找回来,甜州的魂就还在。

    " "我们帮你。

    "陈五说。

     张奎摇头:"你们商队有老有小,寒狼部的骑兵太凶——但前面二里地有个红柳坡,坡上住着位爷,姓李,单名昭,是李存瑁的后人。

    他手里有百来号人,骑的是铁蹄马,用的是唐刀,专劫草原上的恶商。

    " "李存瑁?"阿月抱着甜南凑过来,"就是那个'百年唐韵,铁马金戈'的李存瑁?" 张奎点头:"李昭的爷爷是李存瑁的亲卫,传下半面唐旗,半口唐刀。

    他在草原上混了十年,寒狼部的人见了他的旗子,都得绕着走。

    " "带我们去。

    "陈五说。

     红柳坡的雾比草原深处更浓,红柳的枝条像鬼手,在风里乱抓。

    陈五攥着甜灯,金砂在雾里划出金线,像给众人引路。

    甜南趴在他背上,小手指戳着他的后颈:"阿爹,坡上有光!" 陈五抬头,雾里果然有团光,像团烧红的炭。

    等走近了才看清,是面锈红的战旗,旗面褪成了灰,却还能辨认出"李"字的轮廓。

    旗前立着个石墩,墩上插着把唐刀,刀身映着月光,泛着冷冽的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者何人?" 声音从红柳丛里传来,像石子砸在古井里。

    陈五循声望去,见个穿青布短打的年轻人倚在树后,手里端着张角弓,箭头正对着他的咽喉。

     年轻人二十来岁,眉骨高,眼尾长,左耳垂着颗红珊瑚,在雾里像滴血。

    他的靴底沾着草屑,腰间挂着个铜酒壶,壶身刻着"破阵"二字——和史书记载的李存瑁亲卫酒壶一模一样。

     "甜州陈五,"陈五把玉璜举在胸前,"带着甜州的遗民,求见李昭爷。

    " 年轻人的弓松了半寸:"甜州?三年前被屠的甜州?"